评论
1
分享

普天同秤|崎岖世界,修齐治平

这个是认证

普天同秤

2022-05-20 18:24

72043 0 1



秤心如意 物我交融

在人类辽阔的视野中,无论回望还是展望,仰望抑或俯望,大自然都无比生动的告诉人们:世界是弯的,幸福是平的,修行是静


的,权衡是动的,而那负重前行的谦谦君子,则是修齐治平的。秤,亦如是。


《孟子·滕文公上》所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此言所及乃“物”之客观。诚然,历史穿山越岭而来,又将翻江倒海而去,此


言所及乃“史”之旁观。


如此看来,看客尚须打破置身事外的自缚心笼,方可物我交融。而旁观者也只有身临其境的融入时代的洪流,才可以真正体会到修


齐治平的万物之情。君子如是,杆秤亦如是。



在天飞龙 身心共舞


杆秤,作为一种匠心传承的非遗国粹,不仅凝结着纵横千年的商道文脉,更是寄托着博古通今的情感纽带。正可谓“权是地上砣,


衡是天上星”。


杆秤构造堪称“上达天文,下通地理,中间晓人和”的造物典范。无论是“和生万物”的大势所趋,还是“和气生财”的益利之


局,“人和者”无疑正是权衡之道的精髓所在,更是天人合一的生动体现。


而“钩如龙嘴钮如眼,鳞若秤星身似杆”的形象,则把权衡万物的小小杆秤与中华民族的“在天飞龙”交互映照,勾勒出天地人和


的质朴信仰。


或许,这也正是当代传承者与收藏者持杆秤以“身心共舞”的兴致所在了。


道以成器 器以载道​


贫富自古有差距,山河至今尚不平。的确,千百年来,轻重如何掂量?多少如何辨别?天地如何把握?高低又如何拿捏?


自然离不开那一统天下的“度量衡”。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载,度长短以“分、寸、尺、丈、引”,量多少以“龠(yuè)、


合、升、斗、斛(hú)”,权轻重则以“铢、两、斤、钧、石(dàn)”。



如此分门别类的细致度量,看似是“术”的器物之精,却实实在在的造化于“道以成器”的天成之作,并继续沿着“器以载道”的


灵光之路发挥余热。


单就杆秤来说,在高智能的电子天平如此汹涌澎湃的时代,权衡物之轻重的作用,显然早已退守成一种古老的信仰与情怀,然而造


物伊始的南北斗星之公平寄托,福禄寿星之斤两把握,以及那早已神龙化了的整体杆秤形象正日益深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之中,


辗转于崎岖世界,以忘我之躯做着千百年来从未泯灭的君子躬行。



安了天下 等了众生​


修齐治平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至今仍然具有塑造理想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正道是心不正,何以修身?家不齐,何以治国?国不治,何以平天下?事实上,无论君子还是普通人,其终极理想无非是


个“平”字。


这种生来便与崎岖世界相抗衡的境界,多么像那形神兼备的杆秤呵!除了权衡轻重的固有功能,杆秤作为公平正义的国器,为人间


送上平等;作为福佑民生的法器,杆秤又为人间送上平安。


是啊,这又怎是一个“平”字了得!君不见,我千百年泱泱中华,正是老百姓心里的这杆如意秤,“安”了天下,“等”了众生!




众望所归 天道自衡


众生有离合,万物有始终,唯独平衡才是永恒的主题。


《老子》十六章中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也为我们指出了“道乃久”所必须的平衡律。


这种天道自“衡”的永恒追求,或许从源头上为我们找寻到杆秤作为古老的衡器,至今仍高高悬挂在老百姓内心深处的最佳理由。


普天同秤 身心同行


纵然尘世之隅,名与利相逐;幸好顿悟之际,功与德相继。在身与心之间,究竟如何权衡?在知与行之间,又当如何践行?


面对永无止境的崎岖世界,我们唯有端平内心这杆如意秤,把千百年来这道“普天同秤”的最美风景,绽放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 End -


天地有杆如意秤 任尔东西南北行


关注我们 一起数星星


# 传统文化人文非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