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千帆竞的纪念--柳河渔事(之四)

千帆竞

2022-05-17 20:59

65849 0 0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不丰富,流通更不发达,只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通俗一点说,就是逮到什么吃什么。

家门口的海州湾是著名的渔场,吃鱼啖虾似乎是家常便饭。

渔船上的吃食不讲究,可吃饭的规矩大如天。自从有了柴油机的加持,风船慢慢地被淘汰,机船大量地出现在沿海,随之而来的是渔民出海的航期日久,渔船的航迹渐长。船上的衣食住行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惯常在变化之中,可风土习俗往往不敢改变。

生产过日子就要吃饭,柳河人出海,主食主要以面为首选,辅之以大米,面食耐消化又压饿,就此取材只能以海鲜佐餐,应该说是无法之法。

在船上不准说“粮食”这两个字,因其谐音“凉湿”,要说火舱,舱里渔获爆满的意思。蒸熟的大饼子,陆地上叫卷子,此时要说是“瓦屋垄子”,向碗里盛饭要说装饭或者起饭,“盛”谐音是沉,很不吉利,谁要说秃噜了嘴,船老大非剋死他不可。

我的老父亲对我讲述过,那一年下北海(一场对中国对虾毁灭性的滥捕行为,为什么叫下北海呢?上北下南啊,这又是一个待解的话题),起网后吃午饭,对虾擗面,两只一斤的大对虾,仅以葱姜蒜爆香,形成红红鲜鲜的汤,面坯拉长,撕成细长条入锅,大伙吃的热火朝天,面捞尽吃完了,空余一锅红汤,还有汤里堆积的无人问津的大虾。不信了吧?这是事实!那时粮食精贵,肚里没有油水,吃虾伤肠胃,若是肥猪肉,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在海上以吃鱼为主,每顿的鱼不许吃光,必须留下一碗鱼或鱼汤,投在下一顿鱼锅里,有此老汤,不仅味道浓郁,而且寓意深刻,鱼来鱼往。其实,说渔船上的鱼虾好吃,主要还是鱼虾新鲜,如今的海鲜,活的以养殖为主,其它的多数是冷冻的,口味上大为不同,说这种海鲜不好吃的,老渔民居多,他们的味蕾早已被深深地锁住。

如果还能有鲜美如斯,还讲什么规矩呢,有什么不能遵守的?
# 情感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