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迫不及待的出清!金主们急眼了

大猫财经

2022-05-16 12:00

38964 0 0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5月初,有家叫红星美羚的公司在微博上发了封公开信。

主要是诉苦,大概的意思是自己任劳任怨搞乡村振兴,本以为会得到不少扶持,结果呢——“没想到涉农企业上市竟然比唐僧取经还难”。

这是家主打羊乳产业的公司,为啥这时候发个公开信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上市计划被否了。

自打1998年成立后,为了上市他们已经努力了10年,功亏一篑,咋能没点怨言呢?

问题是,他们真的有那么无辜吗?

按照公司的说法,光是在会审核期间,红星美羚就经历了2次现场检查、10余次问询回复、8次财务数据更新、6次收入专项核查、3次IT审计,前前后后等了足足三年。

拖了这么久还没能上市,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早在现场检查阶段,工作人员就发现公司“协调”供应商借了1400万给经销商,让经销商买公司的货,直接把当月的销售额给拉高了不少,说白了就是搞“财务永动机”。

除此之外,公司跟第一大客户的关系也很可疑,17、18年还有数千万的业务往来,等到20、21年就挂了零蛋,反正事出蹊跷。

至于像什么大客户突然“注销”、摇身一变成了竞争对手,销售毛利率参差不齐,研发收入比过低之类的小问题更是多如牛毛,总而言之就是要业绩没业绩、要未来没未来。

这种公司的股票,上了市谁敢买呢?

以前不少公司为了上市也是使劲包装,至少面上还是过得去的,现在这些一眼可见的瑕疵都不管了,上市之急迫可见一斑。

可是,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上市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选择。

咱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截至今年5月11日,上市后首日即遭破发的新股数量高达36只,这比2021年全年的新股破发数还多。

▲2022年4月数据

这个事,你还真不能怪股民朋友们不给面子。

新股破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定价过高。

像1月27日上市的铜冠铜箔,发行市盈率就高达249倍,这可比35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高多了,去年12月9日在科创板上市的禾迈股份,发行价更是高达557.8元/股,创下了整个A股的历史记录。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

前几天,有家券商在给科创板新股报价的时候,直接报出了960元/股的夸张高价。尽管事后证明这是一场乌龙事件,但此类阔绰手笔还是让二级市场的韭菜们表示胆战心惊。

高价高质也行,偏偏一些新股的质量一言难尽。

当初搞科创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企业搞科技、搞研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放松了对公司盈利的相关要求。结果到了财报季,各种牛鬼蛇神就纷纷现行。

前段时间,有家叫首药控股的科创板公司就公布了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这个募资超13亿的公司一季度营收数据是多少?答案是707.96,亏损则高达5066万。

公司的研发搞得咋样不知道,但幽默感肯定及格。

至于像什么做了一辈子山寨机、最后改行做芯片的,写PPT讲故事、最后给高管发上亿红包的,号称专注医药研发、最后一款药都没能上市的,各种状况是琳琅满目、不破发就怪了。

这说明什么呢?

这一波疯狂,可能要追溯到2020年。

那时候注册制试点刚开始,上市门槛也放得很宽。

在当时踌躇满志等上市的队伍里,不仅有金融科技的扛把子,还有磨了400多年剪刀的张小泉、做了300多年扒鸡的德州扒鸡,后面还跟着一堆包粽子、做卤味、卖茶叶的小弟。

不仅排队的多,通过率也不低。

光是在2020年上半年,就有188家中国公司在全球各地成功IPO,募资总额超2355亿元。据说当时的创业公司老板没事就能接到投资人的电话:“要不今年搞个IPO?”

在互联网最火爆的时候,投资人赚钱基本都是一个套路,简单来说就是在早期出手,然后敲锣打鼓、大肆宣传,等到项目融资最高潮时功成身退,留给接盘侠一地鸡毛。

这里面最著名的代表,比如那个投过滴滴、饿了么和ofo的朱啸虎。

不过前两年,很多被套的机构还有机会通过IPO逐步退出:在大水漫灌之下,一些前几年因为一级市场泡沫而催生的高估值公司找到了下家,苦苦支撑的投资人也终于上了岸。

不过等到了今年,风向就开始变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融资市场陷入冰封,没过多久,连IPO都跟着受到了影响。

截至今年5月9日,IPO上会被否和主动撤单的分别有13家和64家;有的是因为不符合板块定位,有的是财务、业务、内控方面存在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不合适。

高位接盘的资金找不到新的接盘侠,大环境又不太乐观,没办法,只好顶着压力“高歌猛进”,去二级市场找散户接盘。

整个2021年,中国企业IPO上市数量达669家,比2020年的575家增长了16.3%。

这其中A股524宗,港股97宗,美股39宗,台股9宗。首发募集资金超9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IPO募资总额三分之一。

如果环境好,市场还能消化这么大的ipo数量,可惜市场打脸,在2021年,各国资本市场的表现排名中港股和A股都是倒数。

明知道上了也不一定赚钱,为啥大伙还那么拼命呢?主要是因为投资人等不及了。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他们在总结了20多只早期VC基金、500多个项目的数据后发现,有45%的投资都没能完全返还本金,34%的标的连本金的一半都没还上。

眼看着市场环境越来越“严苛”,投资人们坐不到无动于衷了。

有的AI公司才刚立项没多久,背后的大金主就火急火燎地忙着推动上市。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坐末班车还有故事可讲,比如“市场分散有领先优势等等”,再晚一点就真来不及了。

要是蹭不到这波半导体、AI的科技热点呢?那还有港交所这一条“退路”。

像今年4月在香港上市的知乎,就是个很有特点的例子。

据招股书显示,知乎计划发行2600万股A类普通股,且该股份全部来自早期投资者。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大金主先跑。

就在港股IPO前,今日资本持有知乎1533.19万股;等到敲钟之后,今日资本的持股数量将变为333.19万股,这次IPO就是一次精准的“清仓减持”。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以后肯定也不会少,拿好自己的钱,别老被人忽悠去接盘了,以前还有机会翻盘,现在?太难了。

# 上市公司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