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长大后就吃掉脑子变植物,海鞘为何对自己这么恨?为了生存

这个是认证

科学信仰

2022-05-16 10:32

51629 1 0

如果说“生存”与“繁衍”是生命体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定会有人表示反对。

因为对于人类而言,思想和意识似乎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让我们抛弃自主意识来换取永生的能力,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这样去做。但动物就不同了,为了生存与繁衍,它们是愿意做出一切牺牲的。海鞘是一种海洋动物,我们之所以知道它是动物,是因为它的味道的确不错,而且经常以“海菠萝”的身份出现在海鲜市场之中,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一定会误以为它们就是植物,因为海鞘总是待在海底的礁石之上一动不动,外表看起来就如同花朵一般。海鞘很像植物,但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幅样子,在幼年时期,它们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


海鞘不仅是动物,而且还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动物。

以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形式,而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又属于脊索动物门,也就是说脊索动物门是地球上最高等的一类动物。在脊索动物门之下除了脊椎动物亚门以外,还包含有两个亚门,即头索动物亚门以及尾索动物亚门,而海鞘就属于尾索动物。与脊椎动物不同的是,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并没有脊椎,只有背部的一条脊索而已,而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区别在于,头索动物的脊索是伴随一生的,而尾索动物的脊索只在幼体时期存在,海鞘就是如此。


海鞘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它们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海鞘的无性繁殖方式与植物很像,成年海鞘会长出小芽,小芽逐渐长大就成为了一个新的海鞘。既然海鞘有如此方便的无性繁殖方式,为什么还要费力搞有性繁殖呢?因为海鞘的无性出芽繁殖只能进行一代,通过出芽方式诞生的海鞘无法继续出芽,必须要通过有性繁殖才可以产生新的后代。相比出芽繁殖而言,海鞘的有性繁殖的确要花费不小的力气,因为它们虽然是雌雄同体动物,但却不能够自体受精,也就是说要想繁育后代,必须要有两只海鞘才行。


新出生的小海鞘在外形上与蝌蚪相似,但个头却比蝌蚪小多了,它们的体长只有半毫米左右。

大多数的变态生物都是越长越复杂,而海鞘却恰恰相反,这些新生的小海鞘可要比它们的父母厉害多了,在它们的尾巴里有着发达的脊索,这使得它们可以自由活动。不过小海鞘并不是很珍惜这种自由活动的能力,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后,它们便会对这种能力感到厌烦,于是便会寻找地方吸附,而一旦成功吸附到礁石之上,它们便会成为一个终身钉子户,迅速开始变态发育。海鞘的变态发育过程是一场巨大的身体变革,不仅外形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身体内部也会变得面目全非。


因为海鞘一旦成功吸附,终身便不会移动,所以无论是身体外部还是内部,很多器官就都没有用了。

于是这些没有用的器官就会萎缩,其它被保留下来的器官也会发生位置和角度的变化,有些器官的角度转动甚至可以达到180度。变态发育完成之后,海鞘就算是真正成年了,它变得与它的父母一样,没有了移动的能力。动物不管能否移动,想要活下去都必须要吃东西,而海鞘的食物就是海里的浮游生物,但不会移动的海鞘没有办法主动捕食,只能等着别人喂,而充当海鞘饲养员的就是流动的海水。可见,海鞘能不能吃上饭,吃得多还是吃得少,都是一件随机的事。


既然“吃饭”这件事无法自己把控,那么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

在动物体内,耗能量最大的器官无疑就是大脑了,而成年海鞘没有了移动的能力,连吃饭都要等着别人喂,还要大脑有什么用呢?干脆吃掉算了,于是海鞘的脑子就被自己吸收掉了。没了脑子之后,身体的耗能显著降低了,海鞘也就能够在海里没心没肺地活下去了。对于海鞘而言,“没心没肺”还真不只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种技能,因为在它们遭遇危险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内脏一股脑喷出来,而海洋鱼类看到这一幕基本都会落荒而逃。喷出内脏的海鞘也不会死亡,只需要12天,它们就能拥有一幅全新的内脏了。

# 科学
# 海鞘
# 金猫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shayu56
懒死了。脑机接口不妨试试。
2022-06-09 17:02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