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川端康成的文学王国

农夫超级芒

2022-05-09 17:30

77934 0 0

1972年4月16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突然自杀,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今年是他离开这个世界50周年。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坛巨匠,凭借《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作品而受到全世界瞩目,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川端康成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他在立足于日本文学传统的同时,积极借鉴西方文学创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其创作风格和理念对中国作家特别是当代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川端康成。资料图

初登文坛

1899年6月14日晚9时,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一个医生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日本文豪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命运多舛,幼儿期间父母便先后去世,他和姐姐只能依靠祖父母生活,不久他的祖母和姐姐又离开了这个世界。刚满14岁那年,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与其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离世。至此,川端康成失去了所有亲人,成了一个孤儿。他没有自己的家,只能住进学校宿舍,假期则辗转寄居亲戚家中,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更为不幸的是,在此后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作为家族中唯一活着的人,先后参加了好几位亲朋好友和老师的葬礼,一时间,川端康成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早年的川端康成就是在这样一种充满死亡的氛围中,艰难而孤独地成长起来的,幼弱的心灵早早饱尝了人生的孤独与悲哀,进而产生了一种对死亡的恐惧感——这对川端康成日后的文学创作特别是他早期的悲凉风格,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川端康成自幼酷爱读书,书籍成为他孤寂心灵唯一的伴侣。当祖父卧床不起时,川端康成在病榻前仔细阅读了有名的《源氏物语》,当时他内心的哀怨与伤感,与小说的意境产生了强烈共鸣。进入中学后,他更加热爱文学,经常给报纸杂志写诗作文,并阅读了大量俄罗斯文学书籍,特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1920年,川端康成到东京大学文学院就读,积极参与编辑出版同人杂志《新思潮》,并发表了《招魂节一景》等作品,成为日本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与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作家一起发起创办了同人杂志《文艺时代》,他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我们的责任是革新文艺,从而从根本上革新人生中的文艺和艺术观念……只有我们才能创作新的文艺,同时创造新的人生。”川端康成此举在日本文坛发起了一场新感觉派文学运动,这场运动的宗旨是借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破坏旧文学,改造现存文学。川端康成不仅用西方现代文艺思想来审视日本的文学传统,大胆引进詹姆斯·乔尹斯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同时还立足本国文化传统来认识西方现代文艺。川端康成的探索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文学实践中,他充分汲取西方文学养分,并将其与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川端康成文学之美——其代表作《雪国》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

川端康成作品集。资料图

高产作家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颇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从1921年写作《招魂节一景》起,至1972年去世为止,川端康成总共创作了500多部(篇)小说,还有上千篇散文、随笔、评论和杂感。

从内容上看,川端康成的作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描写自己孤儿的生活和初恋的失意;二是描写社会下层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伤痛和失意;三是一些探索性作品,从人性的层面上展现一种极致的“美”的理念,其中蕴含着一些虚无和颓废的情绪。如果从时间上划分,川端康成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后期。其早期作品如《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和《伊豆的舞女》等,如实记录了自己早年人生经历和社会底层女性悲惨的生活境况;川端康成中期创作处于一个非常的社会历史时期,同时他也在进行一些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探索,因而作品所涉及的层面比较广,当然还是以描绘下层妇女生活的主题为主,这时期的作品以《母亲的初恋》《花的圆舞曲》和《雪国》最为著名;川端康成后期创作比较复杂,他一直在进行艺术探索,同时创作思想也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自然会呈现多样化特征,其后期代表作主要有《古都》《千纸鹤》《睡美人》《舞姬》等等。

说起川端康成,就不能不提及他的《雪国》。这篇小说发表后,读者无不沉醉于他笔下的新潟雪景,开头那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令人久久难以忘怀。《雪国》是川端康成唯美主义代表作,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小说最初只是同一个主题下的若干短篇,直到第四篇后才有了一个整体构想,1937年川端康成将其汇集成单行本出版,题名为《雪国》。后来他又对小说进行多次修改,并补写了一些篇章,1948年后重新出版了一个新版本,这就是《雪国》现在的定本。《雪国》的创作延续了大约十几年,其间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日臻成熟,他多次去伊豆旅行,与小说的原型人物进行深入交谈,并对作品进行修改,使其艺术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如果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那么《雪国》则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并成为他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

《伊豆的舞女》六次搬上银幕,值得记上一笔的是山口百惠主演的版本。资料图

缘起中国

川端康成小说1934年被翻译进入中国,或许因为其作品大都描写的是孤儿体验和失恋的伤感,所以当时并未受到中国文坛的青睐。即便是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川端康成及其作品也未受到中国文学界应有的关注。直到1978年《外国文艺》杂志第一期译载了其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和短篇小说《水月》,198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雪国》以后,川端康成作品才在我国开始大规模译介和传播,2000年后陆续选入大中小学教科书。可以说,川端康成是中国读者最为喜欢和推崇的日本作家之一,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人无不受过他的启示和影响。据莫言回忆,他读了《雪国》后,才“明白了什么是小说,我知道了我应该写什么,也知道了应该怎样写”。随即,莫言放下还未读完的《雪国》,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这篇小说就是后来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的《白狗秋千架》,从此,莫言高举“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学王国。

文学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 川端康成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