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久远银海:“医保+”迎来发展良机,聚焦数字政务等三大业务领域

凌霄论股

2022-04-28 15:56

22852 0 0

1.深耕智慧民生,持续推进“医保+”战略

1.1. “军转民”支柱型企业,深耕民生领域

深耕智慧民生。公司起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并由中物院国有控股,是中物院“军转民”支柱型企业,深耕智慧民生领域二十余年,为29个省份、228个城市、16万家医疗医药机构,为7亿社会公众提供民生服务。在医保、人社、住房公积金、民政等信息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聚焦医疗医保、数字政务、智慧城市三大战略方向。围绕民生领域,面向政府部门和民生行业生态主体提供信息化服务,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和“数字中国”建设。

公司持续推进技术产品体系和销售体系完善,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主要通过对目标客户招投标的方式实现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的销售,中标后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和业务特征开展软件开发和集成实施。

公司具有领先的大型平台建设能力,持续优化在民生领域全栈式的服务能力,秉承“科技服务民生” 的企业使命,保持高质效项目敏捷交付能力。持续建设和完善“区域组织+行业部”的市场销售体系,加速华东、华南、华中区域拓展。在技术上,体系化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技术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得公司覆盖全民生信息化领域,并且市场份额领先。在医保 IT 上,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国化扩张加速。

公司是多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

公司是国家医保局信息化建设、人社部行业信息化建设、民政部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主研了人社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一版二版三版、承建了一系列国家部委和省市软件开发、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等信息平台项目。

股权结构合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8 年公司通过定增引入平安集团旗下公司成为公司的战略股东,2021 年年报里显示合计持有 7.05%。前十大股东持股合计持股 56.59%。

1.2. 经营业绩稳定增长,医保 IT 优势明显

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年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25.44%、29.68%。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 45%左右,净利率基本维持在 16%-18%之间。近三年受益于软件收入占比(2021年超过51%)的提升,毛利率有所上升至5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基本与净利润匹配,反应公司财报稳健。

公司在医保 IT 领域优势明显。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医疗医保、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2018 年-2021 年医疗医保、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的收入复合增长率是 20.98%和 12.73%.其中医疗医保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 2017 年收入占比 33.32% 上升到 2021 年的 45.64%。(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在医保领域,公司提供全业务、贯通全层级、面向全对象的集中式、一体化经办服务支持,能显著增强医保业务经办能力,技术实力较强,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医疗医保业务是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方向。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医疗医保收入 5.96 亿元,同比增长 25.05%,毛利率达到了 59.52%。智慧城市和数字务收入 6.39 亿元,同比增长 2.56%,毛利率 55.40%。

1.3.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持续推进“医保+”战略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公司自上市以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稳步上升。公司持续推进在医保、数字政务与智慧城市的研究项目。在医保 IT 领域,公司充分运用挖掘医保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潜力。

持续推进“医保+”战略。基于公司在医保 IT 领域的竞争优势进行了行业创新,积极开展“医保+”业务,探索医保各类应用场景落地。

2.医疗 IT 稳健增长,医保控费改革引来新需求

2.1. 新冠疫情和十四五规划双重驱动

政策是推动我国医疗 IT 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 年我国政府启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在多种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方的医疗信息化有序高效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医疗信息化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建设电子病历,区域信息互联互通;2018 年医保局的成立,成为医疗改革的重大转折点,医保控费成为主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普惠民生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医疗 IT 仍维持较快增长。

据艾瑞咨询, 2021-2024 年医疗 IT 年复合增长率 19.2%,2023 年市场规模达 547 亿元。政策和技术仍是驱动行业稳定增长的核心因素。另外,新冠疫情的突发,可能也会加速行业的发展。2003 年非典疫情的发生推动了 2003-2004 年医疗卫生体系搭建 SARS 疫情专报系统,同时也推动了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生死亡登记、健康危害因素等 22 个监测子系统)。

2.2. 医保控费改革引来新需求

医疗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医疗行业,主要是围绕医院或公共卫生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包括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其他产业链延伸;广义上的医疗信息化还应包括医院管理、医保信息化和药品流通信息化、临床管理等。

医保控费驱动医保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信息化相辅相成。医保基金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支付来源,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费用的增加,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越发明显。医保控费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医保支出的管控,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提高医保基金的实用效率,达到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

医保支付的重要政策持续出台。医保系统是最大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医保制度完善是直接推动医保信息化,甚至是医疗信息化的关键。

2021年是DRG/DIP的改革试点工作收官之年,也是试点经验总结推广的元年。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两者都是以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为改革目标的,都是基于历史费用数据,按照病种或者病组相对于全口径的水平来计算费率。

不同点是 DRG 侧重于病例组合为单位,体现“同病同操作”的诊疗路径,而 DIP 侧重以病种组合,通过不同病种的权重差异来达到治疗方式和合理成本的作用,监管上难度相对较大。

总的来说,DRG 的优势体现在医疗服务效率高、临床思路一致。DIP 体现在易于推广、技术障碍低,包容性强。

根据《关于印发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里的工作任务,在 2019-2021 年试点基础上,按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三年进度安排。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分别启动不少于 40%、30%、30%的统筹地区开展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并实际付费。鼓励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提前完成统筹地区全覆盖任务。

根据艾瑞咨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分别有 2996、10404、12252 个。地方医保局端大约有 333 个。

据采招网统计,医保端的改造费用大约在 400-600 万元,三级医院改造费用大约在 150-250 万元,二级医院大约在 60-100 万元,一级医院大约在 10-30 万元。

2.3. 医保 IT 市场玩家众多,格局分散

医保 IT 市场仍维持较快增速。据 IDC 预测,医保 IT 在 2019 年将增长 30.1% 达到 27.1 亿元人民币,2018–2023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0.4%,到 2023 年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2.6 亿元。

根据《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总体应用结构分为公共服务区、核心业务区。

从2019年国家医保信息化平台中标情况来看,医保 IT 细分行业多,玩家众多,中标的公司在2020年省市的医保信息化中在各自的领域内继续领先。

2.4. 公司优势明显,合同负债处于高位

公司自2015年底上市以来,深耕民生信息化。在医保领域,从2018年定增成功扩大医保信息化领域的份额。从2018年覆盖全国 10 余个省份,100 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医保核心业务经办系统到2021年累计参与 22 个省份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和1200多家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公司产品覆盖医疗医保多个细分领域,其中在以基础信息管理为代表的经办管理类系统和异地就医管理系统上优势较大。

从财报上看,公司的合同负债处于高位,表明公司订单相对充沛。今年以来已经开始中标亿元级项目。

2022年 2 月 16 日中标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五所医院信息化建设软件项目,中标金额1.062亿元,该项目是实施山西省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太原市中心医院、太原市人民医院等五所医院提供医院HIS、HRP、LIS、电子病历、大数据平台、科研平台等软件开发及服务。

3.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步入全面提升阶段

在“互联网+政务”的引领下,我国政务信息化步伐加速。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时期的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政务信息化和数字化处于全面提升的阶段。以民生保障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社信息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覆盖人社信息化全领域,在核心业务的市占率持续提升,发布了“新基建与未来社保”解决方案,诠释了智联业务、智惠群众、智能监管、智享数据、智促民生的新时期人社发展新内涵,形成“3+1+1”(社保、就业、人事人才业务条线+公共创新+大数据)的产品线布局。

4.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医疗医保、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军民融合,2021年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是45.64%、48.96%、2.90%。基于以下假设和逻辑对未来业务的增速进行预测。

医疗医保:受益于医保控费下驱动医保信息化建设加速

假设:医保控费驱动医保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信息化相辅相成。

2021年 11 月《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要求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 DRG/DIP 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 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公司在医保 IT 领域实力深厚,且在 2019 年医保局招标中证明了自 己在异地就医、经办管理类系统上的 IT 建设实力,当前公司相关订单较多, 并且相关研发项目处于验收阶段,贡献收入和利润可期。过去五年公司在该 业务上的年复合增速达 21%。预计 2022/2023/2024 医疗医保营业收入增速 32%/27%/25%。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60%左右。

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步入全面提升期

假设:主要包括人社、民政、住房金融等以及智慧城市。

2021年公司在该业务的增速2.57%,而过去五年公司在该业务上的年复合增速达12.7%。2022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后的第二年以及新冠疫情恢复后的一年。数字经济的浪潮下预计2022/2023/2024医疗医保营业收入增速18%/15%/13%。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

军民融合:发展潜力较大,研发项目即将验收

假设:该业务占比较小,公司在研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支撑服务项目即将处于验收阶段,部分产品开始试点应用。我国2022年军费预算为1.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较去年上调 0.3 个百分点。军民融合仍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预计2022/2023/2024营业收入增速 11%/8%/8%。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23%左右。

综上,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务收入为 15.83、19.12、22.78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49.50%、50.32%、51.0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 2.73、3.51、4.36 亿元,对应的 EPS 为 0.87、1.12、1.39 元。

4.2. 估值分析

公司市盈率自2016年以后持续下降,当前处于历史的低位。公司2015年底上市后市盈率扩张到 160 倍以上,2016年 7 月后市盈率持续下跌,当前公司的 PE(TTM)20 倍左右,处于历史的低位。

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疗医保、数字政务和智慧城市两个方面。根据业务 的可比性选择了如下的可比公司。

结论:

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15.83、19.12、22.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73、3.51、4.36亿元,EPS为0.87、1.12、1.39元,对应 PE 为19.58、15.24、12.28倍。

从估值角度来看,公司2022年市盈率低于行业可比公司2022年市盈率的平均值26.73倍,并且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

从行业的角度来,《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

会议指出,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数字政务需求将在疫情后迎来集中释放。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在民生信息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医保 IT 领域竞争力优势明显,正积极拓展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市场。

我们看好公司的全国化扩张,订单有望加速增长,且软件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给予公司 2022年30倍 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26.00元。

5.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信息化建设不及预期;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

# 炒股
# 散户
# 财经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