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疫情之后,工作方式也该变了

这个是认证

笔记侠

2022-04-16 15:00

97936 0 2

图片

对于职场人,今年是难熬的一年。从开年的大厂裁员,深圳、上海、广州疫情相继爆发,到各类企业爆出降薪,职场人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后疫情时代。

当互联网红利不再、零售制造服务遇到消费力的挑战、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职场人究竟面临着哪些变化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一、后疫情时代,职场的三大剧变

变化一:无界工作

在后疫情时代,一言不合就居家办公,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加速数字化办公的进程。所以,首先是工作的场所、地点、场景,变得无界,其次,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逐渐模糊。

简而言之,以往工作挣钱、生活消费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也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而工作中,同样与你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这种趋势好的一面在于,生活方式能够变现。很多的生活类博主、美食博主,包括知识类博主,他们事实上就是在一边生活、一边进行内容的生成。对于新的技能要求,除了要有复合的能力,也需要更高效的工具。

比如,一边做事、一边录音、一边拍摄,最好还能同步获得文字版,方便形成字幕或笔记,进行后续加工。

而不好的一面在于,工作有可能完全将人原本的生活吞噬。网上关于工作的吐槽比比皆是,尤其是对于开会。

比如“白天开会,晚上工作”,最近还看到黄西一个刷屏的吐槽“老板说简单讲两点,结果从早上10点讲到下午2点”。无论是出卖技术的工程师,还是出卖脑力的咨询师,只要有沟通,就都存在这个问题。

图片

白天有无数的会议、沟通要参加,日程已经排满了,而且都需要快速的总结和反馈,基本上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真正的工作。

而工作也就挤压了晚上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时间。甚至是看起来轻松愉快的自媒体博主,其实很多时候也需要晚上爆肝剪辑、写作。

当工作变得无界,就有可能无限制地侵占我们的生活,让人看似终日都在工作,其实丧失了用兴趣滋养自己、开拓眼界的机会。

所以,我们更需要有意识、有仪式地去划定界限,否则将陷入工作的无底黑洞。

变化二:结果导向

过往,通常用来衡量工作量的是时间,也就是八小时工作制。然后有加班、996等。工作时长的衡量,事实上延续了工业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必须在厂房里进行8小时,只是现在的“工厂”变成了开会、沟通、案头工作、交付等等。

但事实上,在脑力劳动主导,以及服务经济主导的时代,再加上更多远程办公的场景,工作很难再用工时去衡量。

那要如何去衡量人的产出和报酬呢?

答案是:项目制、客户导向、结果导向。

无论你花了多长的时间,都需要最终付费人点头掏钱,让客户满意,那么你的工作旅程实际上才告一段落。而这个“客户”,可能是内部同事,也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客户。

在企业中,往往是一个团队面对共同的客户。想要快速解决客户问题,交付客户满意的结果,团队每个人都不希望做出糟糕的决策或交付。

尤其是面对疫情,所有的团队都期望获得更好的绩效。这就要求:决策质量更高、创新更多、实施时间更短以及成本开支更少。

为了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准确分享所有相关的信息、达成最优解的共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图片

而在决策过程中,有个大家都容易忽略的细节,却决定事情进展效率和最终结果:信息的同频和认知的拉齐。

团队第一步并不是急着往下走,而是确保大家看信息的维度是一致的。所以,团队成员需要建立一个由准确信息组成的共享信息库,并就大家所面对的情况达成共识。

如果信息不够集中或者散乱,一个团队忽略了本应该考虑的相关信息,甚至会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决策,那么因为决策错误或沟通低效产生的成本,会影响团队绩效。而这是不少团队日常中的通病。

由于显性与隐形的信息差,乙方对于甲方的吐槽数不胜数,企业内部因为沟通不畅通、甩锅撕逼的问题,也是愈演愈烈。

在一次沟通或一次认识会议上,到底各方说了些什么?关于工作重点大家都是如何理解的?会议纪要到底需要多长、多详细?如何让各方快速对齐目标和结论?如何让信息保持一致性?

过往的这种情况,需要很强的会议经验和会议记录能力,但如果会议过多,相关人想要迅速提取会议重点信息,光靠一个个会议视频、录音,可能无法有效及时解决问题。

变化三:专业主义

流量时代过去了,往后“专业主义”才能成为职场人的真正立足之本。我们看到,各种平台上1分钟、10秒钟的网红越来越少,越来越成为过眼云烟,而一些细分的、小众的、专精的赛道,却涌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专家”。

纯粹的运气已经无法让人赚到第一桶金,在大部分的行业和赛道,你的竞争对手可能都是非常专业的精英。

那么,我们对于专业主义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将其拆解为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新时代之下的专业主义,是能够让身边同事或客户感知到的“专业主义”,这就需要在先见的洞察、缜密的构思、清晰的讨论以及适应复杂环境和协调矛盾上,都能够体现出专业。

只有这种专业,才能够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更好地完成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也才能够立足于一项长板技能,完成商业化的通路。

比如,笔记侠通过一套结构化的笔记和思维方法,撬动了全国4000多位笔记达人闲暇的时间,进行管理界前沿知识的整理。背后不仅仅是一套笔记方法,更多的还有资源的整合、对于精英知识需求的先见,撬动整个社区的沟通,以及内容运营的方法和服务的精神。

“专业”变成了更加立体的“专业主义”。不仅拥有“闭门造车”的专业,还要能让同事、客户、各类平台的用户切实感知到。

那么,在这个无界工作、结果导向、专业主义的新经济时代,职场人该如何去应对以上的趋势和改变,获得新的成长呢?

二、拥抱未来的三大锦囊

1.无界工作:定义边界,习惯为王

当生活和工作的边界模糊,事实上对于人自身的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要求更高了。你完全可以摸鱼,也可以在居家办公的时候看视频、玩手机。但这也许意味着你需要在晚上更多地加班。

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方式去划定个人时间与工作时间的边界。今天,我们有很多办公软硬件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但同时并不完美适用所有场景。

比如,用iPad可以记笔记、看书或做设计,但更容易分心。尤其在家办公期间,iPad在身边就意味着“诱惑”。而手机与笔记本也承载了过多的功能,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拿起手机一刷,半天就过去了。

在远程办公的场景里,我们面对的是比以往更多、更低效的沟通和会议。一位资深的笔记达人周斌,最近在社区里分享了他在今年获得晋升的“杀手锏”:讯飞智能办公本。

在每天至少3场的大小会议中,周斌会使用讯飞办公本把会议内容全程录音,并把会上说的每句话实时转写成文本,与此同时,他还在办公本上随时手写记下开会的思考和重点;

每场会议结束,周斌把办公本自动生成的会议记录直接同步给相关同事,并把自己手写的重点转化成印刷体一并分享出去,基本每场会开完,关键信息就能迅速拉齐,效率显著提高。

图片

从周斌的分享中可以发现:定义边界的核心在于效率的提升,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成长和精进。如何提升效率?

并非要头悬梁锥刺股、猛灌咖啡,而是需要增加沉浸感和专注感。找到人的最佳状态“心流”,而不是无休止地疲倦工作。

讯飞智能办公本的一切功能,都是专业围绕办公展开的,为工作提供了专注纯净、无干扰的环境,各种体验和设计都让分散注意力的诱惑降到最低。

在体验上,办公本采用墨水屏设计,视觉和触感都没有“电子感”,而更能让人排除干扰、专注于当下。不仅护眼,而且能体验真实纸感书写,手写时甚至能听到写在纸上的沙沙声,有一种回弹触感,让人很有记录的欲望。

在技术上,依托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开会或沟通时,办公本能将对话全程录音,并把语音实时转写成文字,开会结束后,不仅能将沟通重点高效同步,而且让人保持一种专注力,真正进入沟通或者写作的心流当中。

讯飞办公本还能将手写的笔迹转化成印刷体、电子档,从而形成书面文本分享。独特体验设计与智能技术的结合,让人在工作时能完全沉浸,进入心流状态不被分散或打断,而在后期能高效地实现知识分享或知识管理。

图片

其实,很多职场精英并不是不会玩,或没有娱乐的欲望,而是他们能够很好地分割清楚时间和精力,从而更加高效地去工作和去玩。

2.结果导向:效率为王,“人机”合一

结果导向,意味着提升沟通效率、快速拉通共识、高效决策和交付。这就需要团队快速对齐想法、进入到执行阶段,当下电子办公已成主流,远程办公方兴未艾,我们很难不借助于技术和工具来实现这些。“人机合一”已经成为趋势,工具已经成为人的一部分。

如何让新兴的技术成为你大脑的延伸、手的延伸、眼睛的延伸,从而更高效地工作?

人手一台的手机、电脑已经承载过于复杂的功能,从生活、娱乐、消费到工作。周斌就曾就像很多人一样,喜欢去哪里都带一台电脑。但是当开会沟通的时候,用电脑就必须全程用手打字记录重点。

但是人很难一边打字记录,一边沉浸交谈中认真思考、及时交流反馈,因此就分散了认真听的精力,回馈和反应很难给对方呈现最佳状态。

如果只是仅仅对会议进行录音,在会后一两个小时的录音传来传去,听起来不仅浪费时间,更没法快速找到重点,对于会议的理解或记忆出现偏差,往往就造成团队沟通的内耗。

而讯飞智能办公本不仅可以把会议录音,还能实时转化成文字,自动生成会议记录,让人全身心投入开会,认真思考听讲谈话内容,如果有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手写标注记录重点,提醒自己。

同时,记录形成的电子文档,非常方便后期查找、存档或分享。整个团队对于一份会议记录文档及时同步分享,团队成员能够快速抓住会议重点内容,对齐信息,顺利进入落地执行阶段。

图片

据周斌分享,他是在一次课堂上听讲师培训时,发现一位学员在用讯飞办公本实时转录老师的课程,同时用办公本作笔记,他当即被吸引了。

3.专业主义:专精为主,沟通为辅

先见、构思、讨论以及适应矛盾的能力,构成了新的“专业主义”。

在专业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沟通是一个无限游戏”。只有持续有效地沟通,才能形成新的思想碰撞,新的合作机遇。

故而,专业主义需要两个持续的能力:

其一,职业化的有效沟通。

比如一位金融业咨询专家,刘琦。在高压工作的同时,她需要高频差旅,面对无数的客户和内部会议。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经验,更需要职业化的有效沟通,稳定地输出、管理好客户预期与团队协作。

比如说,金融业常常碰到讲粤语的客户,如何能精准高效地沟通?这时智能技术的力量就充分显现出来了。讯飞智能办公本可以识别12种方言,对于粤语和藏语不仅能识别,还能翻译。让不同地区、多语种的会议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更无缝地交流。(如下图)

图片

其二,专业的持续精进。

很多职场人都会有随手记笔记的习惯,但是带着纸质的本子做笔记,很容易丢,积累下的笔记这一本那一本不便于保存,不知道就丢哪儿去了。

要达到高效,工具的赋能分不开。刘琦常年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是纸质的工作笔记很难全部系统保留下来,整理与迭代也很不容易。

但通过讯飞的智能办公本,她能够有条理地将所有笔记都整理和储存起来,方便回顾,持续精进。而且工作之外的一些学习,也能够快速地系统化个人知识体系。

这就达成了主辅两条线的双螺旋:相互协同,持续精进。专业交付与高效沟通,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才能留下精进的空间和反思的时间。

三、结语

面对越来越卷的职场和商业环境,不是一味地加班,去挤占自己休息的时间。还是如那一句老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 工作方式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