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一战赚了1000亿,他可能是藏得最深的大老板了

这个是认证

翎南会

2022-04-01 18:00

203388 0 2

前段时间伦敦金属交易所上演的多空对决,逼出了中国的隐形巨头“青山控股”。

青山控股不但是世界五百强,它的镍矿石产量还位居世界第一,因此青山创始人项光达被大家誉为“世界镍王”。

其实中国不仅有世界镍王,还有很多在各个领域的隐形冠军,其中“世界铜王”王文银的经历颇为传奇。

他赌性坚强,抓住机会,通过三次豪赌,将一家小小的电线厂发展成世界五百强。

他隐忍低调,闷声发财,挺进五百强时,深圳市长都为它的横空出世震惊不已。

他热爱学习,善于研究,即使时间再忙,每年都要安排阅读上百本书籍。

2021年,王文银创办的正威国际集团以6919亿元营收位列世界500强第68名。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仅次于华为、京东和恒力集团。

据正威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其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以及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

另外,正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超10万亿元,铜矿储量在24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而据美国资源调查局显示,2015年全球铜储量在7亿吨左右。

正威集团在业内的地位实至名归。

从怀揣500元南下深圳闯荡,到身家1000亿晋升世界铜王,王文银谈及自己经历时,喜欢引用巴菲特的一句投资箴言: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1、不甘平凡,怀揣500元,孤身闯深圳

1968年3月,王文银出生于安徽安庆潜山县梅城镇的一个农户家庭,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老家距此仅100公里。

和李斌放牛不同的是,王文银的童年大多时候是和猪一起度过。

那时每天天还没亮,王文银就要去割草喂猪,然后再跑到几里地外的学校读书。

因为身上总有股洗不掉的猪屎味,王文银经常遭受同学们的耻笑和嫌弃,有好事者甚至给他起了个“猪大王”的绰号。

被人冷落的王文银只好自己一个人看书做题,渐渐变得有些孤僻和自卑。

一向喜欢王文银的班主任见此便鼓励他:“好好学习,书香味可以盖住你身上的味道。”

因此后来无论多苦多累,王文银始终都不敢在学习上松懈。甚至下地干活时,他都在一边插秧除草,一边琢磨题目。

除了班主任的鼓励,王文银的发奋图强还和他的爷爷有关。

爷爷平时非常疼爱王文银。每次带王文银去镇上,总会买粉蒸肉给他,而自己却从不舍得吃上一碗。

但后来爷爷病重,家里没钱给他治疗,爷爷只能慢慢熬到去世。

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王文银,他当时就立志要成为大人物,成为有钱人,最起码要能给家人看得起病!

化悲痛为力量的王文银最终考上了南京大学,成为全村考上重点大学的第一人,他的青云之志也由此迈开了第一步。

此时的王文银对未来充满希望,甚至当母亲要把他多年的复习资料卖掉时,他赶紧拦下,并半开玩笑地说:

“您可别卖,万一以后我成大人物了,这些可是珍贵的资料哦。”

1992年,大学毕业后的王文银被分配到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成为了一名月薪400元的国企员工。

根据《农村财务会计》记载,当年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是838元。所以王文银两个月的工资就能抵得上老乡们一年的收入,算是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可况它还是人们眼中的铁饭碗。

但工作没多久的王文银却开始心猿意马,别人眼中的蜜糖在他这里却成了毒药,每天轻松重复的工作仿佛让他看到了自己几十年后的样子。

这让一直想成为大人物的王文银如坐针毡。

彼时,南巡讲话刚过去不久,不少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开始纷纷下海创业。

看见广播电视里报道的各种创业故事,看见那些创业者意气风发的身影,刚工作几个月的王文银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向往,便丢下一份辞职报告,怀揣500元,孤身奔赴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

图片

2、摸爬滚打,连升7级,堪称“史上最牛仓管员”

从上海出发,王文银坐火车,换汽车,最后再蹭过路的拖拉机,颠簸几日才抵达深圳。

此时,王文银口袋里只剩下可怜的10元,他只好先找个桥洞临时落脚。

好在王文银的大学生身份让他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灯泡厂担任扣丝部经理,管理数百名工人。

灯泡厂老板很赏识王文银,不但给他开出了400元的工资,还安排了单身宿舍。

但王文银偏偏“不识趣”。当看到老板压迫工人加班,甚至有不少人因此累倒时,这位热血青年爆发了。

他居然带着工人搞起罢工,要求公司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

结果可想而知,王文银和部分参加罢工的工友们被灯泡厂全部辞退,他再次回到流落街头的生活。

那段时间,王文银把自己剩余的薪水分给大家,还试图带领工友们一起干些事情。但迫于资金和资源的原因,他只能带着大家四处捡破铜烂铁为生。

最后,王文银只能解散大家,自己继续寻找下一份工作。

这次,他在一家专门做电缆和插头的港企当上了仓库理货员,负责每天进出货品的登记和搬运。

一般人做这份工作,只会尽职尽责地把相关物料编码做好登记,然后随用随查。

但王文银觉得每次翻阅资料太麻烦,就利用业余时间将仓库数千种物料的编码及数量统统记在脑中。

王文银没想到,这个动作在不久的将来会给他带来升职的机会,也为他打开了通向未来的道路。

有一天,香港总部的老板来到王文银负责的仓库检查。

当他随口询问一款物料库存,陪同的经理刚打算翻本子查找时,站在一旁的王文银便迅速报出了数字。

老板很意外,等核实无误后,又接连询问了其他几款物料的情况,王文银都能对答如流,没有丝毫偏差。

这简直就是人才啊!老板感叹之余,回到香港后就将王文银连升了七级。

摇身一变,王文银便从一名小小的仓库理货员变为了集团负责物料管控的总经理,年薪十万,堪称史上“最牛仓管员”。

这个岗位不仅给王文银带来了高薪,还让他得以进入公司合作客户日本日立公司的视线,后者旗下的一家电线企业后来以百万年薪挖走了王文银。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王文银在日立的第二年,便赚到了几百万的提成,这也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原始积累。

3、自立门户,利他主义,广结善缘

跟曾毓群在新科电磁厂的遭遇一样,王文银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在日资企业的瓶颈。作为一名外籍高管,他很难获得日立总部的信任,很多计划也因此无法实施。

既然如此,已经熟悉电缆电线市场的王文银决定自力更生,另立门户,反正他本来就没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彼时,随着欧美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沿海制造业蓬勃发展,正是投资加工业的黄金时期。

而线缆制品作为加工业之一,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也不高,且主要依托一些大型电器公司进行零配件的代理加工,订单充足且利润较为丰厚。

于是1995年,27岁的王文银就在深圳创办了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专做电源线和插头的买卖。

图片

创业初期,王文银秉承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营原则,就是利他主义。

对待上游供应商,王文银总是先付款再拿货,而对待下游客户,他又是先发货再收款。

这无疑是对资金的极大占用,也是一种极为冒险的举动。只要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公司就会陷入资金周转的困境。

妻子刘结红曾多次劝阻王文银的这种做法,但每次他都是那句话:“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人脉到底灵不灵。”

王文银的厚道还是为他积累和巩固了不少人脉。后来他和妻子举办孩子的满月酒宴时,本来只请了100位客人,没想到最后来了200多人。

很多客人敬酒时表示,自己之所以不请自到,是因为王文银肯贴钱和大家做生意,这样的朋友简直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虽然这种经营模式让王文银声名远扬,生意也蒸蒸日上,但后来也给他带来过巨大的危机。

因为过于信任朋友,王文银曾让一个合作多年的客户赊下数百万的货款,可最后去催账时,却发现对方已人去楼空。

刚好,携威和供应商结款的时间也快到了,数百万元的缺口让王文银一下子捉襟见肘。

最后没办法,王文银只好硬着头皮找到供应商说明情况,表示只能先按货款的10%支付一部分,其他的钱希望给他一年时间全部还清。

幸好供应商很清楚王文银的为人,也理解他的处境,就爽快地答应了,他才最终逃过一劫。

除了做生意厚道,王文银在酒桌上也是一条汉子。

一般来说,只要上了酒桌,王文银从不耍赖,每次都以自己喝倒为算,和他喝过酒的朋友都夸他豪爽。

另外,王文银对客户也极具耐心。

曾经有位重要的客户喜欢钓鱼,王文银就每周末开车接送。不仅全程“陪钓”,端茶递烟之类的服务也没少干,最后顺利拿下了订单。

当然,细节也是王文银关注的重点。他经常告诫员工,细节决定成败:

“丢了一颗钉子,就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就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就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就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就亡了一个帝国。”

王文银曾发现市面上所有的插头金属表面都有流纹。尽管没人留意,但他一心想要祛除。

后来在他的督促下,一帮工程师经过两个礼拜的加班,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模具表面以45度角再打一个排气孔,然后将所有插头塑形之后置于冰水之中。

最终,公司成了IBM的插头供应商。

王文银的用心经营,很快将携威实业的业务干到了上千万的营收。

4、赌性坚强,三次“豪赌”,晋升世界铜王

去年,宁德时代曾毓群登顶香港首富后,其三次押上个人命运、赌性坚强的故事被网友们津津乐道,曾毓群还因此被戏称为“赌王”。

不过相比曾毓群,王文银的赌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堪称“赌神”。

“别人贪婪时我们平静,别人平静时我们贪婪”。如果说王文银创业前两年还在按部就班地发展,那后来十年中的三次豪赌,就完全将巴菲特的这句投资箴言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这三次豪赌,也让王文银的财富和事业仿佛坐上了三级火箭,一飞冲天,让人望尘莫及。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王文银的第一次大跃进。

那时,一家大型电线企业因为金融危机资金链断裂,它之前预定的100台行业制造设备便成了供应商的库存。

因为恐怖情绪蔓延,大家投资信心不足,那批设备一直无人问津。

但王文银却觉得这是企业壮大的最佳时机,即使资金不足,但他还是决定“赌”上一把。

于是,王文银想办法说服了供应商,最终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这批设备。

与此同时,携威还低价拿下了深圳最大的厂房,一跃成为珠三角最大的电源线工厂之一。

这次抄底帮助王文银在行业站稳了脚跟。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随着经济复苏和产能释放,王文银旗下的几个工厂在1999年累计产值超过了1亿。

同年,王文银把公司正式改名为正威国际集团。

图片

经历过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王文银对全球化的经济规律产生了兴趣。

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察觉到世界平均每十年都会有一次大的经济震荡,而这也是企业最好的“抄底”机会。后来王文银的一系列大胆操作,在此埋下了伏笔。

王文银的第二次“豪赌”,是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

彼时非典搞得人心惶惶,资本快速逃离,矿产资源价格也跌入了谷底。

在此之前,正威做电源插头基本是“看天吃饭”,能不能赚钱要看上游铜材等原料价格。王文银不想再受制于人,便决定趁机买矿,自己也做一回“庄家”。

但公司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他,我们一个做电源线的企业,买那么多矿干嘛?

负责财务的妻子刘结红拒绝转账,气得王文银把茶杯狠狠摔在会议室的墙壁上。

合伙人余兴旺甚至威胁王文银:“你要买铜矿,我就走人。”

“如果非典注定让世界毁灭,那还要钱有什么用?不如都拿来买矿!反正收购铜矿这件事,不管你们同不同意,我都要做!”王文银态度依然坚决。

最后在王文银的坚持下,正威在全球范围内抄底并购了十多个铜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还以5000万的低价拿下深圳30万平方米的土地,建设了精密控制线缆产业园。

时间再次证明了王文银的眼光。

非典过后,经济开始恢复,国际市场上的铜价从1万元每吨直接跳到近10万元每吨,王文银买下的铜矿顿时变成了“金矿”。

为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王文银在2005年决定在老家安徽铜陵成立全威铜业,上线铜杆线项目,发力金属冶炼加工这个中间环节。

这个决定再次引起了内部争议。要知道当时正威年营收才40亿,而铜杆线项目一期就要投资10亿元。

再加上正威本身需求远远小于这个项目的产能,如果建成,那正威就必须面临库存滞销的风险,这对集团外销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尽管风险存在,但王文银一旦做出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见百般劝阻无果,正威四个重要股东便把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王文银。

老搭档巫冠逸也在其中,他当时拥有正威10%的股份。“如果不转让,现在这些股份就值几十个亿了。”王文银后来告诉记者。

2009年,“全威铜业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当年产值就达到104亿元,成为安徽省首家产值破百亿的民营企业。

“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每一个成功的人其实都是一个‘疯子’,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王文银对此非常感慨。他曾透露,上马全威铜业那段时间,他的压力也非常大,本来的满头乌发,开始大把大把脱落,但他必须抗住。黎明前的那段黑暗,必须由你自己忍受住孤独和不解。

图片

2008年的次贷危机,则是王文银的第三次“豪赌”。

彼时,国际铜价暴跌到了2万多元每吨的历史最低点。王文银见此果断出手,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双线出击,收购了数十万吨铜材。

市场回暖后,王文银以4-8万元每吨的价格出手,获利颇丰。

在此期间,王文银还在全球范围内抄底并购了几十座矿山、十余家铜加工企业,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网罗了一批全球顶尖的行业人才,一举成为铜行业最大的“庄家”。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正威集团占据世界7%的铜矿资源,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就超过了万亿。

与此同时,正威的营收也实现了指数级的裂变。2008年,正威集团营收才116亿元,而到了2011年,竟然已经达到1280亿元。

43岁的王文银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铜王”。

5、溥博渊泉,学习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方法

表面上看,正威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几场“豪赌”,但背后其实考验的是一个企业家对危机的把握能力。

王文银曾这样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我之所以能做成别人干不成的事,是因为我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当危机到来时,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能把握危机,有百分之十的人能把握危机的变化,却只有万分之一的人能把握住危机变化的拐点。”

商场不是赌场,笑到最后的从来都不是赌徒。

王文银喜欢钻研经济发展的规律,每天早上必读下属整理好的全球新闻摘要。他告诉记者:

“全球经济几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激烈地震荡一次,中国政府每隔五年左右就会出台一轮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只有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才能大发展。”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曾在办公室里挂着“赌性坚强”的字画,但现在早已被“溥博渊泉”所替代。

这四个字出自《中庸》“溥博如渊,而时出之”,寓意是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他的智慧才能像泉水和深渊一样深不可测,时时涌出。

王文银对此也非常认同,他认为学习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方法。

从初中开始,王文银就研究《道德经》。他认为《道德经》里的“众妙之门”,是人、世界、宇宙间所有奥秘的总阀门。

“作为一个企业家,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一定要跳出画外来看画,才能找到企业经营的众妙之门”。王文银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提到。

王文银还是个读书狂。他总是说:“一日不读书,没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因此一年下来,不算报纸和杂志,王文银至少要看100本书,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管理思想,都有涉及。

在看书和工作的同时,王文银还会写笔记,几十年的时光让他积累了200多本读书和工作笔记。

在其中一本笔记中,他写到:“人其实不是慢慢老去的,而是在他思想停止增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衰老了。”

图片

除了自己学习,王文银还试图把正威集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首先,他把读书笔记纳入员工的年终绩效考核。

如果读书笔记写得不合格,不仅会被罚款,还会在公司公告栏公布;但如果写得优秀,会奖励一百元到一万元不等。

其次,他还亲自主编了三本书,供员工学习:

《正威知道》讲基本知识、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正威智道》讲如何保持前进与后退之间的平衡;《正威禅道》则讲述如何打造企业的持久力、稳定力、学习力和战斗力。

王文银认为,一个人的学历和经历代表着过去,财力和权力代表着现在,而学习力和创造力将代表着你的未来。

企业也是如此。在王文银看来,当企业停止学习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

所以即使2011年已经成为世界铜王,王文银和正威都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进军半导体,发力新能源,布局大数据,王文银深刻认识到:“如果说铜业代表过去、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则代表着正威的未来。”

6、长期主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王文银做事极具耐心,他的口头禅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妻子刘结红就是这样被王文银追到手的。

两人其实是高中同班同学,王文银当初一眼就看上了长相俏丽的刘结红,但后者对他没什么感觉。

不过王文银没有轻易放弃。从高中到大学的这五六年里,王文银又是写信,又是上门谈心,“软磨硬泡”下,终于报得了美人归。

生意场上也是如此。在王文银看来,做生意与做人一样,应该目光长远。

“追求一个小时回报的是小时工,追求一天回报的是钟点工,追求三十天回报的是上班族,追求一年回报的是职业经理人,追求三年回报的是企业家,追求三十年回报的是实业家,追求一百年回报的是教育家,追求一千年回报的是哲学家!”王文银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早年创业时,一个下游客户喜欢钓鱼,王文银就陪他钓鱼。

当时正威还在做插头,对方一直没说要买,王文银也没开口询问,只是每个周末把对方接来钓鱼,再送对方回家。

如此坚持了两年,对方才终于决定采购他的插头。

除此之外,王文银还曾连续19年为一位世界五百强全球采购高层定机票和酒店,邀请他参加正威的活动。即便他从未带来订单,王文银仍一如既往。

后来,这个客户一次就带来了5个亿的订单。

“做生意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本质就是做人。你怎么对别人就是怎样对自己,但是很多人都悟不到这个。”王文银感慨道。

所以王文银从来不会为了利润去牺牲产品品质。

他总是要求工程师尽量拉长设备维护和检修的时间,从而解决那些隐藏的问题。

在一次例行维护中,工程师们发现一台轧机的一项运行参数略微偏高1%,原因来自内部的乳化液。

王文银二话没说,直接让他们换了乳化液,但每台机器每年因此多了4万元的维修支出。

“为什么我的产品总比别人每吨贵几百块?这就是一种取舍。如果你想要长久的品牌和回报,就必须这么做。”王文银告诉员工。

7、极度自律,恪守规则,绝不动摇

投资极其讲究纪律,你可能会错过什么,但它能给你带来一个相对确定性的结果。

而王文银外表看似一个赌徒,但是在正威对外并购和经营管理中却极度讲究规则,守住底线。

2013年8月,世界铜业巨头嘉能可为了防止反垄断调查,决定向中国企业出售储量超1000万吨的拉斯邦巴斯铜矿。

当时参与竞购的企业包括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铝业、江西铜业等几大财团,王文银代表正威也赶到瑞士参与报价。

为了抬价,嘉能可放出消息,拉斯邦巴斯铜矿最终会以60亿美元成交。

尽管无比渴望拿到拉斯邦巴斯铜矿,但王文银还是死守底线50亿美元,坚决不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最后,拉斯邦巴斯铜矿被中国五矿集团以58.2亿美元拿下。

但不久后,王文银就花20亿美元在南美洲拿下了一个2倍于拉斯邦巴斯储量的铜矿,成为最后真正的赢家。

王文银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正威并购企业只选两种:一种是规模较大却陷入衰退的,主要是利用其产能。另一种是成立时间短的高科技公司,主要是看重它的技术。

“我们要并购一家企业,可能提前5年甚至10年就开始关注它,等机会来临的时候,等它跑不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果断把它吞下。”王文银表示他们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图片

王文银心中有一张世界投资地图,国家风险级别分成九级,像刚果金、刚果布、利比亚等高风险的地区标注为红色,澳大利亚、中国等投资环境较好的是绿色。

有些地方,不管诱惑多大,王文银都要躲着。比如铜矿储量巨大的朝鲜,王文银坚决不碰。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就曾在此三进三出,最后落了个铩羽而归。

在正威内部还有一个专门的期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以套期保值的办法规避风险,但从不单独做期货投资。

“我们从来不赌。如果单纯做期货交易,赢的时候很爽,输的时候会死的很惨。”王文银告诉记者。

1995年2月,一名28岁的交易员错误交易,最终导致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彻底倒闭。在正威内部,这个负面案例被反复提及。

所以王文银要求公司资金全部由总部管控。同时,确定的交易也必须经过合同评审、法务、财务等多层监管,这条铁律连他本人都不得违背。

正是因为这种对纪律和规则的敬畏,正威才得以在高速发展中平稳落地。

8、隐忍哲学,人低为王,地低为海

2013年正威突然杀进世界五百强时,当时的深圳市长许勤都震惊了。在他一番询问下,竟然没有工作人员听过这家企业。

《财富》杂志当年的评语也可以看出王文银的风格:

“他用东方人特有的“隐忍哲学”带领正威国际低调地前进。在还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和传奇的时候,他已经用2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打造出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第387位的企业......”

事实上,低调和隐忍是王文银一向奉行的行事准则。

在王文银看来,企业分为三类:只说不做的、边说边做的、以及只做不说的,而正威就要做第三种。

他认为,在中国发展企业,隐忍的理念最重要。所谓「隐」,就是别人看不见你,你看得见别人;而「忍」就是心字头上一把刀,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做到真正的隐忍,就是所谓的「人低为王,地低为海,天长地久」。

当然低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威以前主要是资源型企业,从来都是做排队生意,根本用不着去做广告宣传。

所以在2017年之前,正威集团旗下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这种低调一直给外界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图片

而对于最近两年发力的两个新领域,正威还是一以贯之,先做再说。

2021年8月,正威集团收购了沈阳国际半导体,又参股了海威芯片。但其实正威已经在芯片领域深耕了十几年,只不过没有对外界报道、宣传而已。

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如此。

正威集团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布局了锂钾资源和石墨烯资源,正威研究院也在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从公开报道看,三年前,正威宣布将投资550亿元与达州共建“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25年项目建成。

2021年9月,正威集团宣布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就多项石墨烯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开展合作,并联合中润超油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先进石墨烯润滑材料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2021年11月15日,正威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一期10万吨精密铜线投产暨25万吨高品质铜杆项目正式投产。

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是正威国际集团第一个再生资源循环项目,第一个在县级市投资的项目。

王文银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现在做企业面临的因素和挑战太多了,愿意相信你的人本来就很少,没做成的时候,你说出去是会被别人嘲笑的。”

9、写在最后

去年年末,王文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受新冠疫情所困,但因全球铜价上涨,他预估2022年正威集团的营收业绩将会更加亮眼。

在记者追问下,王文银报出了“至少一万亿”的目标。

不得不说,在经历几次大周期后,王文银对自己的判断愈加坚定和自信。

在王文银看来,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而这种疯狂从很早开始,就一直伴随王文银的左右。

王文银曾经对外分享过他的一本笔记,记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面贴满了世界500强公司发展历史和规模的剪报。

可以说,从创办正威的第一天开始,王文银就有了做世界一流企业的理想。

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

愿你我每一个不甘平凡之人,都能像王文银一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正威集团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