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3
分享

如何打破圈层,抓住“人脉红利”?

这个是认证

笔记侠

2022-03-30 14:15

121692 0 3

一、人脉,是高质量红利

一提到“人脉”,我们好像觉得自己有一些人脉。

但“人脉”的定义范围越来越广,“人脉”已经不仅仅指生意伙伴,也可以是同事、投资人,甚至是你的老师。

我在做3W咖啡时,聚集了173个股东,从“人脉”的维度来看,这些人可能就是我聚集“人脉”的表现。

我大学时在北京读书,毕业之后要飞去深圳工作,当时比较内向,并没有意识去经营所谓的人脉。是无意间的一次相遇,启动了我对人脉的理解。

当时毕业要从北京去深圳,带的行李比较多,于是我就让旁边的大哥帮我拿一部分行李。上飞机后我和大哥聊天,说我在北大做校友会,但是工作之后,我打算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再做校友会了。

大哥听完就给我建议,说校友会挺好的,尤其还是北大的校友会,北大毕业后到深圳工作的同学其实不是很多。这群相对最优秀的人,其实是一个人脉关系,这种人脉在未来是很重要的。

他还补充道,未来还是要好好规划一下的。当时25岁的我向40多岁的他咨询关于未来的工作建议。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人是知名合伙人,一个商业经验很丰富前辈。这件建议对我的启发很大。

当年“人脉”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一个不好的词,但我觉得这个看上去还很成功的大哥,与我萍水相逢,没有必要骗我。

来到深圳后,我就继续做我的校友会。这就是我对“人脉”认识的起点。校友会对我来说,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杠杆”,用我现有的人脉和努力去撬动足够多的人。

前十年,我一直用“杠杆”这个词来指导人生。

二、人脉的本质,是什么?

1.价值交换

我在《临界点》中写道:人脉的本质,是交换,你的交换价值是高质量人际关系存续的终极燃料。在你的交换价值没有明显提升的时候强行拓展人脉,它能为你带来的关系质量会越来越低。

这并不是没有诉求、多么高尚,只是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别太急功近利。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我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监,我要和门口的保安做朋友,是为什么?可能因为每天卡门卡得很严,需要他我开门。但我们之间做不了真正的朋友,核心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交集,未来没有互动或交换。

但等价或交换,并不是一定意味着是利益的交换。

如果有一个实习生来到公司,他努力认真同时还很聪明,他有事情愿意向你请教,经你指点后他表现得特别好,产出非常高。面对这样的正向反馈,你是不是也很高兴,愿意继续指导他。指导别人并给别人带来帮助,其实也能让自己觉得有价值。

所以,回想我年轻时能够组织3W咖啡,和大部分投资人吃饭聊天,我觉得是因为我在别人眼里挺努力,别人觉得我这个小孩儿值得帮助,并给予我帮助,同时我也用心给别人反馈,让她们愿意并持续帮助我。

人脉的本质其实是交换,但交换并不一定功利,而是你想到或者给到别人所想要的。

2.心态

① 不装

但凡比你厉害的人,看你都是透明的,千万不要装。

组织者站在台上,台下的人谁在听谁没听,谁认可谁不认可,谁心里想什么,其实都看得一清二楚。面对这样的人,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真诚。

如果说真诚两个字太高尚的话,我觉得“不装”是底线。

在“不装”的情况下,你想到什么就能够说什么。

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是不会思考的,别人的观点也进入不了自己的思维体系,而“不装”就可以去和对方聊你感兴趣的问题,感兴趣就会有思考,同时因为你思考,你和他能互动起来。“不装”,就是在实事求是地去表达自己。

② 主动出击

我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做分析师时,我需要主动认识上市公司CEO,主动了解他们,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公司。所以那时要约某公司CEO前,我会花一星期的时间把他们公司的历史和财务报告都仔细看一遍,把公司竞品的分析看一遍,甚至到论坛上研究用户对产品的评价等等。

如果这个CEO发表过演讲,我会把他演讲都看一遍,然后才去和他聊仅仅两个小时。

因为我提前做了准备,所以当我们聊到公司内部真正的问题时,就能给出对方我的看法,对方也就觉得我是一个好的分析师。我不仅听他给我输出,我还告诉他我看到的用户反馈,这样我就和他交互起来了。

所以,3W咖啡之所以有那么多的CEO,其背后是我“主动出击”花费了很多努力的结果,扎扎实实基于和对方的沟通而去提前做功课。

3.如何让各种关系成为长期人脉呢?

人脉更深的本质,应该是朋友。其中,我觉得最重要有两点:

第一,是真诚。人脉的本质是交换,浅层的交换是你寻求对方帮助,得到帮助后给予对方反馈,这种人脉是有目的性的;而深层的交换是基于真诚,你希望和他成为朋友,而不是给他打一个标签。虽然他是人脉,但他更是朋友。

有一天,师兄突然打电话说在我家楼下,叫我下来吃面。当时店家都打烊了,我们就求店家做了一碗,我俩分着吃。

一个几百亿的富豪和我一个刚毕业两年学生,大半夜一起吃面,那个时候我就是把他当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当成了一个朋友,而不是把它当成人脉。

当我们给一个人打上明显的人脉标签的时候,其实满眼的利益诉求都写在了脸上。

所以,真诚是前提,是最底层的东西。后来我上了湖畔工作坊的战略课,学到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叫“视人为人”,就是把员工当做人来看,而不是当做作简单的数字、增长率之类的。

在人脉里,要把人脉当朋友,把朋友当成人。朋友最后都会成为人脉,你越把他盯成人脉,他就成不了人脉,你把他当成朋友,他反而成了人脉。

第二,是独特性。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点独特性,有的人特别懂历史,有的人特别会踢球,有的人特别会泡茶,有的人特别幽默,有的人特别好玩......拥有一技之长或者独特性,虽然未必多么厉害,但能够让别人想到你。

比如说笔记侠,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因此它在众多自媒体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笔记侠的内容发布质量很高,就会引来很多人关注,关注的优秀的人越多,大家越转发就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就是有定位或者有特长。

人也应该有个特长,可能是个特点也行,这样就在别人的心里有一个记号,说什么就能想到你。

比如说米未传媒的合伙人如果约我吃饭,我就特别乐意去,因为和他一起吃饭会特别开心,他一晚上都在讲笑话。在现在这个时代,饭局有很多,到底靠什么才能吸引对方,就是这个独特性。

人脉其实是分不同的时间段,到我们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要打造自己的能力,发展出自己的特长。

所以人脉更深的本质应该是朋友。我把你当朋友,最终我们成了人脉,而不是我把你当人脉,最后成了人脉。

三、如何利用“人脉”?

1.听得进话,是一种能力

① 简单相信,是一种能力

我有一个亲妹妹,她上大学时,我建议她读金融,然后毕业后再去英国留学两年,不出意外的话,她做投行,三五年内应该可能收入百万。但是我妹妹不相信我给她的规划。

那年乔布斯还没去世、微信张小龙横空出世,他们鼓吹产品经理改变世界,所以她当时想去做产品经理。她今天真的是个产品经理。但其实这距离我原来给她的规划差很多。

你会发现我作为一个比她见多识广很多的亲哥哥,给她的建议她都不听,那么“听得进话”确实非常难。

但“听得进话”,的确是一种能力。

当年我刚毕业时,觉得外企是最好的公司,一心想要去外企做咨询。那时我在腾讯的战略部,负责每个月开战略会,但那时腾讯还很小,我很想离开,就是在那个时间我遇见到了我的师兄。

后来我们一起爬山,在爬山过程中我说我现在在腾讯工作,但是我下周就要去外企了。师兄问我外企的工资,我说年薪20万,他冷冷地回应20万太少。我当时心里想,在腾讯也就才10万年薪。

回家之后我就想为什么师兄不建议我跳槽,为什么建议继续留在腾讯,我觉得他认为互联网行业有未来,认为不要关注当下的多少,但当时的我其实理解不了什么叫未来。

想来想去,我到底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相信刚认识的师兄的判断呢?后来我想明白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他的年龄比我大,比我见识多,判断应该比我准确,于是我选择听从师兄的话没有跳槽。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也收获了互联网浪潮的红利。

② 自信 or 自卑

绝大部分人是没有思考的,比如在公司里下属跟我说这个事情是很难,但我觉得这个事情当下看起来不令人满意,但是未来的提升空间会很大,这时下属就会觉得我在诓骗他。

听别人的话貌似很容易,其实特别难。难的背后在于你到底是自信,还是自卑。

选择听别人的话而不听自己的话,看起来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是不自信的行为,但我觉得背后是“真自信”,因为相信自己,所以分析后就能判断哪个建议的准确率更高。这背后,其实还是需要自己去判断。

③ 要相信专业的人

“听话照做”看起来是放弃了自己,其实“听话照做”特别有用。虽然有一些话听起来会有有点刺耳,但其实也是很坦诚的反馈。

当你愿意去信任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感觉他的话你都会听得进去。所以降低听话成本、提高听话效率,信任是很重要。

如何判断一个人你能不能信任?这就要考虑这件事背后的逻辑:他的建议是出于帮助你,还是他为了得到一些利益。

比如当年3W投资人王乐京,他跟我提建议的出发点,一定是帮我,因为他并没有因为给出一点建议而多要股份,他的出发点就是帮我。一旦立场是一样的,我就可以信任他。

感受别人是不是真诚的,也是听得进话的核心所在。有的人已经很真诚了,你还怀疑别有用心。现在非常多的职场的人都在讨论阴谋论,觉得事情背后一定心怀鬼胎。

所以,少一些怀疑其实挺重要的,简单一些,真诚一些,多相信专业的人,多感受别人的立场。你的世界,是你看到世界,如果觉得周围都是坏人,慢慢周围真的都成坏人了。

2.成长性思维

当我们面对饭局上陌生人的当众指责,大部分人会生气地说你懂我么,你理解我么,你凭什么当着大庭广众一桌人说我的思路是错的?

这是狭隘的想法。

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是希望获得成长,或者希望别人给出建议,或者希望能够得到不一样的观点让我更好的思考?

这时不用特别在乎面子,要琢磨他说的话中对我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帮助等。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底层的思考。

其次,对方如果提批评时还能说得更婉转一点,当然就更好了,这样让你既得到提升,而且听起来很舒服。可对方很优秀时,可能就没有耐心慢慢跟你分析,或者没有耐心平复你的情绪,这种批评就是帮助你成长。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因为人是活在感受里的,谁都在那一瞬间会觉得面子上挂不住。

如果你愿意成长,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厉害的人,那对方说得话或思维的不一致,却有可能帮到你,不能为了争对错、争当下的聪明而放弃成长。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异。

当别人以批评的方式提建议,你很好地接受了,对方也会很惊讶,后面你再跟对方反馈当时他的批评是对的,改完之后果然挺好的,对方一定会觉得你这个人挺有意思的。这时如果你再继续向对方寻求意见指导,那这个人肯定很愿意继续给你帮助,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比如我和师兄,后来我给他发信息,说我是昨天腾讯那个人,我觉得您提的建议是对的,我决定不跳槽了,继续留在腾讯。后来再约他吃饭时,他觉得我挺有意思的。这么一来一往我们就成了很亲密的朋友。

接受批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对抗自己内心的自我。当别人给你的建议或者批评转化成了自己的成长,并反馈回去,这种正向反馈会让好的人、好的建议再继续反馈回来,这就是成长性思维。

正如我在《临界点》中提到:开眼界、长见识,主动经营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用相对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赢面。眼界、人脉、机遇、自信、优势、眼光、能力、选择的作用就像产的增值,当你拥有了一些后,你就可以轻易地拥有更多。

希望每位读者朋友都可以突破自己临界点!

# 人脉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3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