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被称作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美第奇家族的魅力及支助下聚首于佛罗伦萨,成就了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几个世纪过去,如今走进佛罗伦萨,满目触碰到的依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盛世景象:石砌塔楼、婉约小巷、壁画教堂、精品雕塑、文艺广场、古韵老桥⋯⋯当你一一走过时,佛罗伦萨城就如一幅文艺复兴时的画卷,让你酣畅淋漓。
艺术之城佛罗伦萨,诗人徐志摩给了它一个动听的名字:翡冷翠,这个城市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充满诗韵画魂。佛罗伦萨老城不大,从西北的火车站到东南的米开朗琪罗广场约2公里,步走是最佳的观光方式。
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名声真不是盖的,与旅馆一路之隔的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Basilica of Santa Maria Novella),虽然在佛罗伦萨的教堂中并不算出众却也大有来头。
这座教堂是佛罗伦萨第一座宗座教堂,是文艺复兴期间著名的天才建筑师阿尔伯蒂的杰作。黑色和白色大理石搭配的正立面,采用了对称的外观和上方圆形彩窗的设计,而这些特色设计,一直影响到后来巴洛克和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风格。教堂里还收藏有不少无价的艺术珍宝,尤以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壁画而闻名,例如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
竖立中央市场一傍,外表朴实无华的教堂,便是美第奇家族历代的礼拜堂:圣洛伦佐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洛伦佐是美第奇家族常用的名字,通常认为比较有天赋的孩子才配得起这个名字。
和人山人海的圣母百花比起来,这里清静多了。这个素雅大气的老教堂最令人瞩目的是分别由布鲁涅内斯基建造的旧圣器室、米开朗基罗建造的新圣器室、17世纪的君主礼拜堂,这3个时代建筑样式都不同的空间构成,使这座古懂教堂成为了意大利教堂的典范。教堂的墓园埋葬了几乎所有美蒂奇家族的成员。
到达佛罗伦萨前,不曾想到一个家族对整个城市,整个意大利,甚至是整个世界有如此大的影响。也许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必定不是今天所看到的面貌。来临佛罗伦萨,不得不提显赫的美第奇家族:这是一个传奇的家族,祖先原是农民,做药商发财(英文的Medicine就是由美第奇Medici的姓氏演变而来),进而开办银行而渐渐成为欧洲最大的银行家。14到17世纪 300余年,他们在佛罗伦萨获得至高的政治地位,十五世纪中后期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下,既是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又是文艺复兴的高潮。美第奇家族最主要代表为科西莫和洛伦佐。被称为“豪华者”的洛伦佐是文艺复兴盛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他奖掖文化,搜集大批图书及手稿,网罗米开朗琪罗等著名艺术家,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也居于前列。今天,全城作为重点文物向游人开放的几座大教堂中,居然有四座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庭礼拜堂;参观当年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国政厅,你会看到了美第奇的祖先画像、夫人房间等,因为国政厅就是他们的家;闻名世界的乌菲齐美术馆五楼的陈列室门口,仍有一圈美第奇家族历代祖先的雕像,因为整个美术馆原本就是他们家族的事务所,那些画也是他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收集。有这样的统治者佛罗伦萨是幸运的。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鉴赏力,美第奇家族都给了艺术家自由创作的空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艺术家汇集在这里,有那么多艺术品在这里诞生。
由著名建筑师米开罗佐设计的美第奇宫就在附近,美第奇宫为15世纪期间美蒂奇家族成员生活的地方。粗看这个建筑很是朴素,但却为后来意大利式宫殿大理石外墙的设计开创了先河。现在的美第奇宫是一个博物馆,馆内展示出美第奇家族的历史和曾经的荣耀。三天的时间不允许我们走进每个博物馆,在鱼与熊掌的纠结下,我们放弃了美第奇宫,选择参观河对岸美第奇家族另一更雄伟的宫殿。
美第奇宫往北走过一个街口,便是世界最古老最权威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院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也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过巨大影响。美术馆中的镇馆之宝就是赫赫有名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因为《大卫》的赫赫名声,美术馆总是一票难求,没有提早订票的我们遗憾的与正牌大卫擦肩。
当圣母百花大教堂出现在眼前时,虽然多次从图片上领略过她的英姿,还是被宏伟的建筑给振憾了!辉煌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不但是佛罗伦萨众教堂之首,还是当地的精神象征。教堂建筑群(包括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于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炫目壮观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蕴含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被称为“花的圣母寺”,可谓倾城之美。
纵观整座美轮美奂的教堂,却能让人感觉浑然一体而不是眼花缭乱。不得不感概设计者布鲁内莱斯基大开的脑洞。
教堂内部装修却是令人意外的朴素和沉实。
而最让人惊叹的要数教堂的穹顶壁画,16世纪艺术巨匠瓦萨利的心血之作《 末日审批》,画作的主题出现天堂和地狱,穹顶的构造就是天然优势,瓦萨利安排地狱从下面开始渐渐上升,最后到达天堂,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画匠们的巧夺天工,更是令人由衷佩服!
教堂的一侧为白色八角形的圣乔凡尼洗礼堂,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
其青铜大门上雕有著名的“天堂之门”,是基贝尔蒂花费21年按照《旧约》的故事情节所画,现在原件已被放进博物馆,这里摆放的只是复制品。
教堂高达85米的乔托钟塔(Giotto's Campanile),方正的整栋建筑布满了丰富的雕刻和多种色彩的大理石镶嵌,尽显优雅。钟塔和大教堂均可登顶,我们选择登乔托钟塔,原因有二:1,登顶教堂的人太多。2,登钟塔能近距离俯瞰大教堂的雄姿。
事不宜迟,登顶开始,登乔氏钟塔比登顶圣彼得堡舒服多了,楼道是开放式,每登上10多米有一休息平台,可以边欣赏窗外的美景边攀登。
付出辛劳后是美丽的回报,站在钟塔顶端,佛罗伦萨那迷人的古城风貌一览无遗。沐浴在托斯卡纳灿烂阳光之下的佛罗伦萨,自然地散发着一种优雅的气息。14世纪的繁荣盛世,让佛罗伦萨掀起了一股建筑热潮,这是古罗马时期以来意大利未曾出现过的盛况。可以看到从中世纪以来佛罗伦萨的城市格局基本上没有过大的变化,现在依然是橘红色的屋顶,灰色或白色的墙面和狭窄的街道。
雄伟壮观的大教堂顶部、直径45米的巨大穹顶,巍峨地屹立在眼前。
图中部尖尖塔顶的教堂是圣十字教堂。这座教堂安葬了许多托斯卡纳地区乃至意大利的名人,包括但丁、伽利略、米开朗基罗、马基维利亚、马可尼等等。
从钟塔顶下来便走进佛罗伦萨古典优雅的街区,佛罗伦萨的老城似乎是没有一条宽阔的大街,我们总是在小巷里穿来穿去,这条小巷刚刚走完,一拐弯又一条小巷。
中心城区的这些街道大部分是窄窄的石板路,干净整洁,两旁的房子淡黄色的外墙,浅红色的小斜顶,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但丁的故居躲在这一带的小巷里,这个有点好像鬼子碉楼似的的石头房子,竟然就是伟大的诗人但丁的故居。我不知道当年但丁的敏捷才想是不是从这样的小巷情景拼发出来的,不过像徐志摩这样的诗人也许会喜欢这样的小巷,因为小巷容易产生诗意。
但丁的一生也够悲摧的,因为反对佛罗伦萨执政者而被迫离开故乡,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又被缺席判处死刑。过了几年,当局表示只要他愿意忏悔就可以得到赦免,可但丁怎会忏悔呢?最后,他再一次被判处死刑,于五十四岁那年客死异乡。不知但丁有否生不逢时的感觉,他的家乡一个多世纪后,居然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实在有点荒唐。或许没有这样的放逐,但丁也许写不出《神曲》这样伟大的诗篇。突然就想起了但丁的那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故居往过东一个街口就是最伟大的雕像美术馆:巴杰罗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
市政广场是开放式的广场,周围环绕着旧宫、佣兵凉亭、乌菲齐美术馆和众多的啡厅酒吧,当然少不了热闹的游人、街头艺人和警察。
佣兵凉亭可说是一座豪华露天雕塑博物馆,其各雕像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大师们留下的真迹。可惜,《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头》雕塑被遮蔽维护,它描述的是雅典王子珀耳修斯杀女妖美杜莎,是精工之父切利尼的少数大型雕塑。
领主广场一侧保留着中世纪风格的旧宫,曾是文艺复兴保护者美第奇家族的府邸。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自1873年来就一直守候在门口展示着他完美的裸体,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米开朗基罗1504年创作的《大卫》,由一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雕塑充满着力与美,确实令人惊叹。不过现在站在这里的大卫只是替身,真迹已藏于学院美术馆里。
注重德行传承的佛罗伦萨人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视为美德的化身。班迪内利1525年建造的《赫拉克勒斯与凯克斯》被放在领主广场的另一侧,与《大卫》一同宣扬着美第奇家族的政治理念。
建于14世纪的旧宫是意大利最璀璨的建筑之一,整座宫殿全部用石头砌成,外貌有点笨重的宫墙却宛如坚实的城堡,塔楼高达94米。当时一口大钟被安置在宫殿旁的钟楼,用于召集民众集会和警示起火、洪水或敌人来袭,雄踞塔尖的正是佛罗伦萨城徽:狮子。
乌菲齐(Uffizi)是当年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处理行政事务的办公地方。英文的office(办公室)一词由此演变而来。被誉为文艺复兴艺术宝库的乌菲齐美术馆,以收藏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名作而蜚声世界。文艺复兴时期凝聚了美第奇家族财力的全部艺术作品都在这里,藏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丁托列托、伦勃朗、鲁本斯等经典作品。
佛罗伦萨似乎停留在文艺复兴时代,一直拒绝跟着历史的脚步前进。而坐落阿诺河上的赫赫有名的古董老桥,正是它的见证者。老桥始建于中世纪,历尽战火的洗礼和洪水的侵袭依然屹立。
老桥是美丽的,美在这里的建筑在美第奇之后就不再有变化,连战败的希特勒在离开这里时,也不忍将老桥如跨越阿诺河的其他大桥般被轰然炸毁。传说老桥还是但丁和他夫人相遇的地点,古老的故事为老桥添上了几分浪漫。
皮蒂宫位是一座由当地银行家皮蒂出资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豪宅,皮蒂想要用这富丽堂皇的大宅要彰显自己也有不逊于美第奇家族的实力。可惜,皮蒂宫修建到一半就因为资金短缺而停建了,最后依然是被美第奇花钱收购,并且让其设为托斯卡纳大区大公的住所。
一个家族能够建造出如此雄伟的鬼斧神“宫”,不能不令人惊讶。皮蒂宫外表高贵而纯粹,厚实的石墙几乎没有任何的装饰。从拱形大门穿过中庭就进入阿马纳蒂庭院。现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成为了博物馆,展示来自美第奇家族的无数的珍品。其中拉斐尔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作品《椅子上的圣母》和《带面纱的女士》都收藏在这里。
离开皮蒂宫沿着阿诺河南岸前行约1公里,登上奥特拉诺区的山上,便可到达俯瞰佛罗伦萨美丽全景的米开朗琪罗广场。不过游历至此,在佛罗伦萨满负荷地步走了整整两天,实在累透的双脚已不听使唤,只好放弃登上米开朗琪罗广场,改在河边原地坐下。阿诺河这弯细水绝对是佛罗伦萨柔美的精髓,这时太阳渐渐落下,看着华灯初上夜幕来临,宁静的古城没有妩媚,也没有绚丽,而偏偏就是这份静谧,让沐浴着阿诺河轻柔晚风的我们,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写意时光。
一个只有44万人口的城市,却拥有四十多个博物馆与美术馆,所以,无论你转到哪里,都像是在艺术的殿堂里转悠。佛罗伦萨是艺术的,充满灵性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细细地欣赏半天,这就是佛罗伦萨的魅力。无论走着还是坐着,无论忧郁或者愉悦,在这里,都是一种美,因为这是佛罗伦萨。当我离开这座城市时,总有点言犹未尽的感觉,期盼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