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折叠屏手机距离火爆,只差规模化生产与平民价产品推出

这个是认证

师天浩观察

2022-03-11 11:22

82656 0 0

新旧交替见证历史发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也是发展总趋势的体现。

复盘手机行业几十年的发展长河,功能机代替大哥大,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不仅如此,智能手机的出现,已相继将MP3/MP4、照相机、游戏机、闹钟、手电筒、计算器等电子产品容纳到了软硬件生态之内,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存在。

而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传输口和内容载体,手机屏幕自然成为打动消费者最终购买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随着手机的普及,“屏民”时代的大门就此开启,众多手机厂商开始在手机屏幕上大做文章,大屏手机也成为了时代主流。乔布斯时代iPhone手机屏幕还只有3.5英寸,现在就是“丐版”iPhone SE的屏幕尺寸也达到4.7英寸。

屏幕能否更更更大?答案当然是折叠屏,展开后平均7~8英寸,大有将平板一举容纳到手机之中的趋势。折叠屏成了手机厂商们争相冲击高端市场的“旗帜”,一场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争夺战号角已经吹响。那么问题来了,折叠屏手机销量一直只能称为小众?是消费者们真不为折叠屏动心吗?还是另有“隐情”。

锚定效应与“小众化”

何谓折叠屏?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进行折叠的屏幕而已。其实折叠屏手机并非是什么“稀罕物件”,早在2012年一款由日本京瓷公司推出,名为“SKP8000”的手机就可以说是折叠屏手机的雏形。

历经多年发展,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中,折叠屏手机正呈现出“热”与“冷”的两个极端状态。

一方面,来自厂商端对折叠屏的火热;2021年堪称是大型“神仙打架”现场。自2021年开始,折叠屏手机就成了众多手机厂商为了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存在。随着三星、华为等老玩家的持续发力和荣耀、OPPO等新玩家的入局,折叠屏手机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

要说谁是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大哥,那必当华为莫属。2021年2月,一部华为Mate X2折叠屏手机的推出,打响了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开年第一枪,也凭借这部手机,让华为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中的份额得以提升。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折叠屏市场华为折叠屏手机所占份额达49.3%。

不仅是华为,在这场“高端大战”中小米也是牟足了劲。为了抢占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在华为Mate X2折叠屏手机发布后的仅一个多月,小米也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小米首款价格破万的量产机型,其中骁龙888处理器、67W有线快充、1亿像素主摄等诸多亮眼配置无不令人印象深刻,这也让小米在折叠屏市场中拥有了13.2%的市场份额。

另外,2021年下半年,荣耀、OPPO也分别发布了荣耀Magic V、OPPO Find N折叠屏手机。虽然说折叠屏在此时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凭借着OPPO Find N的7699元起售价,使其成为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中的超高性价比存在,拿下6.1%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在“颜值”当道,“她经济”崛起的当下,为了满足女性消费者需求,华为还专门为女性设计了一款更袖珍、精致的折叠屏手机——华为P50 Pocket,据悉该款手机采用纵向折叠屏,展开时就是一部正常手机,合起来又只有化妆盒大小,时尚美观的外观俘获不少女性消费者的芳心,也让大众对折叠屏手机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是消费端对于折叠屏的谨慎选择;不同于厂商端的火热,消费端对于折叠屏手机市场则是抱有一种“谨慎态度”。

其实自折叠屏到现在问世的时间已经不短,但市场却反应寥寥。据IDC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市场折叠屏产品规模约为150万台。相较于整个手机市场亿级规模而言,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比仅为0.5%,由此来看折叠屏在目前市场中仍属于小众产品,消费者似乎对折叠屏也不太买账。

而消费者对其不买账的原因,可以分为“次”与“主”两个方面。

“次”即对于折叠屏技术的怀疑,苹果手机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在硬件与软件生态完全成熟后才会推出,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苹果还未推出折叠屏产品的原因。而目前的折叠屏技术还不算完全成熟,目前很多手机测评师已经爆料,一些试用的折叠屏手机,由于屏幕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弯折状态,所以在屏幕展开后中间都有一道明显的折痕,尽管厂商们对外声称一直在改善该问题,但若想实现完全的无折痕目前还比较困难。

“主”即折叠屏手机高昂的定价,折叠屏手机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其工艺、用料与制造成本都要高于普通手机,所以折叠屏手机的定价也就相对来说较高。翻看京东自营数据可知,目前三星旗下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3售价为14999元,华为Mate X2售价为18999元。高昂的售价成为折叠屏手机普及路上的绊脚石。

此前就有一位消费者曾表示,手机主要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的,没有必要花大价钱来购买折叠屏手机,其他便宜的手机也能满足这些需求。

目前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冷热不均”、“两极分化”是关键词,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小编将其总结为消费行为中锚定效应。

举个苹果公司的例子,在XS时代下,苹果高端机型iPhone XS Max的售价曾一度高达12799元,高昂的售价直接导致其销量遇冷,据苹果财报显示,2018年11月苹果手机中国市场销量仅为483万台,同比大降21%。

后因市场监管导致苹果公司内外交困,为增加销量,苹果开始对其产品实行降价策略,iPhone XS Max在当时曾一度下跌近5000元左右。低价后的iPhone XS Max重获消费者的青睐,甚至一度成为当时的销量王。

其实这就是消费中锚定效应的缩影,当消费者在对商品进行定量估测时,往往会将过往价格作为起始值,即所谓的“锚”。而苹果产品在多数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就是高端的象征,但价格一直定在6-8000元区间,猛地突破万元后,超出了消费者内心对iPhone价格传统认知,导致宁可放弃心中完美的“果机”,也不愿突破自己心中的“锚”。

当价格下降后,iPhone XS Max的售价符合消费者心中“锚”的预期,继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再看折叠屏手机市场同样符合“锚定效益”这一定律。虽然,由于华为、小米、OV等国产手机的努力,国产安卓中高端机突破了3-400元的价格区间魔咒,5000元+的高端机往往也能畅销。可折叠屏普遍万元以上的定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用户对智能手机顶配高端机型的“锚值”,这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下,用户只看价格就已丧失了了解的兴趣。其实,无论是办公还是娱乐,折叠屏手机所具备的便利性、超大屏特点,是很符合用户一机多“用”的习惯的,若能破除价格魔咒,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增长指数将超过大家的想象。

折叠屏高价三大困扰

高价,始终是困扰折叠屏手机的主要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其售价节节攀高?

先来做个对比,5G手机诞生初期动辄数千的定价,也曾引发业内的一致唱衰,究其原因则与早期5G手机芯片高成本脱不开干系。

据摩根大通2019年发布过的一份报告显示,5G手机芯片成本相比4G同类手机产品贵出1.85倍。具体来说,4G手机内部芯片售价为59美元(约合人民币397元),按这样的价格计算,5G手机的芯片成本则约为1091元。

而造成5G芯片成本如此高昂的原因则主要源于研发成本的水涨船高。那么研发一款7nm工艺的5G芯片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呢?据SemiEngineering报道,IBS的测算显示,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经超过了1.7亿美元(10.7亿人民币),7nm接近3亿美元(18.96亿人民币),5nm超过5亿美元(31.6亿人民币)。

再回看折叠屏手机售价高昂的问题,同样与研发费用及软硬件成本等脱不开干系。

1.折叠屏幕研发;手机的款式往往与其研发费用所成正比,手机的款式越前卫,其研发成本也就越高,仅一个折叠屏幕的研发,就要耗资上亿元。

在屏幕研发方面,OPPO高管曾表示该公司研发折叠屏技术投资高达40亿元。单看OPPO的屏幕研发成本已经非常惊人了,但与三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众所周知三星在屏幕制造方面颇有建树,在研发成本投入上也毫不吝啬,据悉三星仅研发折叠屏就已经耗资超百亿元。可见折叠屏的研发成本之高。

这些研发成本企业并不会“内部消化”,会分摊到每一部销售的折叠屏手机上,因此第一批、第二批甚至第三批折叠屏手机用户,或将一起分担企业为此投入巨额研发费用的一大部分。

2.折叠屏零件成本;首先要说明一点,铰链是折叠屏的核心部件。所谓铰链,就是折叠所需要的驱动部件,它的好坏决定了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折痕程度。同样,由于铰链中零件的设计及加工复杂,使其研发成本也普遍偏高,据OPPO官方表示他们所采用的单个铰链成本就高达800元。

另外,折叠屏的结构复杂,折叠屏中包含了偏光片、盖板、薄膜、OCA胶等多层结构。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若想实现出色的折叠功能,还需在尽可能降低屏幕模组厚度的基础上,增加各层结构的强度,这同样增加了折叠屏部件成本。

3.后期维修;折叠屏手机损坏的新闻时有发生,小编在黑猫平台中搜索“折叠屏”,共搜索出558条相关结果,主要投诉在三个方面,即折叠屏折痕裂痕、屏幕显示故障和屏幕漏液。而在售后环节,由于屏幕研发成本高导致其在维修、更换方面的成本较高,不少网友直呼“摔不起”。

据小米官方公布其MIX FOLD折叠屏手机维修价格显示,16GB内存陶瓷特别版仅内屏保外维修费就高达3900元,外加40元的人工费。这还算比较有“良心”的,华为的Mate X2折叠屏,屏幕维修价格更是高到惊人。据华为官方数据显示,旗下Mate X2折叠屏手机内部屏幕维修价格为5699元,副屏价格为799元,两块屏幕加起来需要6498元,而且不提供任何优惠。

水涨船高的维修成本也给了不少网友拒绝它的理由。而且,几千左右的维修价格买个新手机它不香吗?

以上便是困扰折叠屏手机售价高昂的原因所在,而高昂的售价又普遍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是因为锚定效应的存在,使折叠屏手机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普及化潜力三个信号

5G手机从被吐槽是智商税到如今的几乎人手一台,足以见证从“小众”到“大众”只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而已。

虽说目前折叠屏手机仍是小众存在,但市场所释放出的信号告诉你,是时候重新认识折叠屏手机了。

第一个信号:来自产业端的信心;2022世界移动大会上,荣耀CEO赵明曾表示普通手机和折叠屏手机都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2022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可以增长10倍,这将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

事实也是如此,据CINNOResearch近日发布报告称,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1569万部,同比增长107%。另外报告内还指出,未来随着折叠屏手机成本下降、柔性屏技术革新及厂商产能的扩张,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有望达5740万部。

销量的增长来自于产业端对折叠屏手机的信心。据悉,目前头部手机供应链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折叠机相关产品,京东方已向荣耀供应折叠OLED、长盈精密则主要涉及折叠屏中的铰链集成部分、长信科技已经具备UTG玻璃的量产能力、新纶新材已有CPI膜产品等。

第二个信号:来自二手市场的表现;二手市场往往是检验产品价值的试金石,一款手机的价格是否坚挺,足以判断该款手机在消费者心中认可程度的高低。

以荣耀Magic V为例,通过查看咸鱼平台可以看到,荣耀Magic V在该平台内备受追捧,价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9999元的官方发售价格在该平台上已经被炒到了12900元。同样在京东商城中,二手的荣耀Magic V也被炒到了12800元。

不仅如此,由于市面上“一机难求”的火爆,某平台中出现了很多代拍、代抢服务,荣耀Magic V的代拍标价更是高达499元。足以见得,折叠屏手机在二手市场中的流通情况。

当然,以上只是折叠屏手机热门型号刚诞生时,许多玩家希望通过二手平台“雇人”抢购。即使纯粹的二手市场里,折叠屏手机也有超过普通智能手机的保值率。转转集团数据部的分析师介绍,一般发布6个月左右,折叠屏手机在二手市场会折价40%左右;发布1年后,99新的二手折叠屏手机价格大概率会“腰斩”,保值率通常会在50%以下。这种保值率,已超过传统智能手机,足见在小众用户中是很认可折叠屏手机的。

第三个信号:来自适配应用层面的突破;折叠屏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一场手机屏幕的变革,而在变革的过程中阵痛又必然存在。2017年继苹果X发布之后,众多手机厂商开始效仿苹果刘海屏这一设计,但事实上,刘海屏的出现使应用软件在交互设计层面发生改变,以至于当时不少厂商卡在了应用适配的环节。

同样,折叠屏手机也存在应用适配层面的问题,当手机折叠与打开后,如何将应用软件从单个尺寸的屏幕发展为适配多尺寸的屏幕成了一大难题。基于此,华为率先制定了一个UX设计规范标准策略,从屏幕兼容、多窗口交互到设备特征适配等方面入手,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使用体验。

这种在荣耀Magic V中这种体验更是得以突破,其采用的Magic UI分别有内容布局、列表详情型以及独立显示三种模式。后有包括谷歌在内的互联网大厂,也在积极跟进折叠屏应用生态。

以上释放出的三个信号,意味着“小众”的折叠屏手机蕴含的无限潜力。而手机厂商与供应链企业接下来的动作,更是未来折叠屏手机能否批量生产的关键,规模化往往意味着价格的平民化。

只待规模化生产

“2022年,或是折叠屏手机规模化生产元年。”

对此,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给出的解释为,由于荣耀、小米、OPPO、vivo等国产主流厂商纷纷发力折叠屏手机,预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最高将达400万部,预计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或许要过亿。

事实上,随着5G时代浪潮的来临,折叠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众所周知,5G时代万物互联,海量的智能连接已经覆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而手机作为万物互联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视频、游戏、处理文件等需求的增加,一块手机屏幕显然已经难堪大任。

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对智能手机全新形态的向往。折叠屏为人们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屏幕变大了,展开的屏幕就像一个平板一样,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都带来了更多实用性。

以三星Galaxy Z Fold2为例,其外部屏幕就采用了6.2英寸的全视开孔屏设计,当展开设备后,其内部主屏幕则达到了7.6英寸。在折叠功能与超大屏幕的加持下,不仅在追剧看视频方面体验有所提升,该手机的多任务使用方式还可实现在内屏翻开后,最多三个程序的同时运营,多角度旋停操作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

另外,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也颇有下探之势,自2021年以来,折叠屏手机价格就已经在不断下探到万元之内。2021年4月,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售价为9999元,首次将折叠屏旗舰机价格降到万元以内。此后,在2021年8月,三星发布的Galaxy Z Flip3起售价大幅下探至7599元,紧接着OPPO Find N、华为P50 Pocket发布价均在9000元以内。

据券商分析称,随着技术成熟、价格下降,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2022年折叠屏手机有望密集发布,且价格继续下探,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当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持续下探后,购买的人数自然就会增加,拥有购买力后折叠屏手机市场自然就会大热。

以消费行为中的锚定效应做举例,如果折叠屏手机能够进入到4000元内,将开启一波大的普及潮。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总监Ethan Qi在对中国市场的深入分析中指出,尽管市场表现低迷,但是2021年平均批发价从2020年的342美金(约高于2100人民币)飙涨至372美金(约高于2300人民币),涨幅接近9%。600美金(约高于3700人民币)以上的市场份额一直都维持在20%左右,而在此之前一直维持在15%以内。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趋势,国内众多供应链厂家也纷纷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积极性。根据国内媒体调查,目前国产供应链在屏幕、铰链、驱动芯片等均已取得显著突破,其中,在面板方面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等厂商均已经向量产的折叠屏手机供货;此外,国产的UTG玻璃、铰链集成产品、驱动芯片等也都在进入开发试产阶段。

与此同时,价格的下探与市场的大热也使产业链迎来发展契机。

在产业链上游的元器件制造厂商,折叠屏手机需要的柔性屏就可带动产业链上的诸多公司。折叠屏手机通常分为横向内折、横向外折、竖向折三种类型,无论是哪种最先受益的都是OLED面板厂商。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京东方提供的OLED产品几乎全部是柔性OLED显示屏,数量近500万片;维信诺出货量超1000万片。

产业链中游手机品牌制造商(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品牌)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做介绍。在产业链下游价格的下探也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影响,1月10日,OPPO官方数据显示,OPPO Fine N全网预约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首销中,OPPO Find N也是快速售罄。

以上种种足以表明,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可折叠屏手机的大军后,市场对折叠屏手机的需求正在进入爆发期。兼顾传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种状态的折叠屏手机,规模化生产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的入局和价格的持续下探,市场的无限潜力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届时,4000元一部的折叠屏手机,就问你会不会心动?

# 折叠屏
# 手机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