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8
分享

煎堆酥角,广州人不顾热气也要吃的过年限定

这个是认证

孤独星球杂志

2022-01-28 08:00

86296 2 8

在「食」字当头的广州,添置「油器」是办年货的头等大事。

所谓油器,即油炸的煎堆、酥角、蛋散、糖环、笑口枣等酥脆零食。

每当年关临近,广州街头的不少包子店逐渐收起蒸笼,搬出油锅。

图片

有些小食店甚至停售粥粉面,只卖酥角和煎堆。热油飘香一阵接一阵,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新年将至。

「2022新春特辑」第三期,我们深入旮旯小巷的手作油器店,寻找那一口记忆中的甘香酥脆。

图片

图片

此时的广州,最热闹莫过于市场。

个个摊档都大排长龙,卖油器的店更不在话下,等上大半小时都是寻常事。

图片

排着队的阿叔靓姨第一次见面就分享起「办年货经」,对于陌生人搭话的抗拒和谨慎,在此刻都不存在。

哪家酥角最好吃抵买,哪家还有难寻的糖环售卖,哪家油器店今年又上了电视……一群人聊得热火朝天,也正好消磨等待时间。

图片

这样热闹的场景,每年都会在「英记食店」发生。

原本不宽敞的小巷,被塞得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惹得路过的大叔都喃喃自语:「咁早买,未到过年就食晒咯!」

而经验丰富的街坊早有预判,一下子买走六斤酥角、三斤煎堆、一大盒蛋散。生怕这家老店像去年那样提前收炉,想吃又要再等一年。

图片

*店主依然用算盘结账

说早其实也不早了,毕竟在物资缺乏、冰箱还未普及的年代,这类油炸食物是过年为数不多的零食。

高温油炸是延长保质期的绝妙方法,常温摆上三两星期也不成问题。

图片

如今坚持自己动手的人少之又少,大多以购买代替。要是尝到一家店物美价廉,就每年都认准它来买。

图片

图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油器无非是一块硬邦邦的炸面粉,感觉每个品种的味道都差不多,似乎形式大于内容。

比如酥角,看上去都是两头弯弯,中间鼓起小囊,像装满钱的小荷包。不管爱不爱吃,过年一定要买,以此寄望来年钱包常满。

但只有到市场实地走一圈,看过各家店的「新春限定菜单」,便发现光是酥角就有四种选择。

图片

在「美励包德」,卖得最好的是「手工酥角皇」。才下午两点多,等出炉的人就换了好几拨。

一旁的店员架开桌子原地包起酥角,一勺馅料,两三下手势就包出一只裙边小饺子。

图片

图片

下镬的瞬间,油花滋啦作响,飘出的诱人油香便是最好的活广告。

图片

每个人都以斤为单位囤货,满盘新鲜出炉的酥角皇一下子就被瓜分完。

打包的店员还细心提醒,回去要开盖放凉,要是渗入「倒汗水」就不脆了。

图片

图片

*倒汗水:水蒸气附在盖子上形成的小水珠

「手工酥角皇」的酥皮有二三十层,肉眼可见的酥香松脆。

一口下去能咬到原粒花生,芝麻和椰丝的香气层层交织,像是只塞了花生糖的迷你香酥可颂。

图片

相比之下,不到十层酥皮的「传统酥角」略显逊色,口感远不及酥角皇松化。

但很多老街坊仍然选择传统款,毕竟味道相似,而价格更实惠。

「糯米酥角」的颜色偏白,以糯米为主的外皮更加脆口,卜卜脆的口感贯彻始终。

图片

牙齿不好的老人家则更喜欢「豆沙软角」。

糯米皮炸得将透未透,软糯中带着一抹豆沙香甜。

图片

不止酥角,有着「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好意头的煎堆,也是来年发财的指望。

「传统煎堆」圆滚滚像只芝麻球,外皮偏硬,用力撞向桌角也纹丝不动,需要动刀才能切开。

苞谷、花生、芝麻等果仁的馅料组合,嚼一小块相当于一场变相的咬肌健身。

图片

而馅料相同的「九江煎堆」就酥软得多,扁平的造型也更容易掰开。

如果是自家吃,很多街坊都会选这款卖相一般,但口感更好的扁煎堆。

图片

图片

意想不到的是,连煎堆也有了「五仁」款。

在月饼中「不受待见」五仁,到了煎堆这儿变得意外地受欢迎。

甜度更低,果仁香气够足,越嚼越有滋味。美中不足是外皮较硬,有点费牙。

图片

酥角和煎堆自有好意头加持,作为过年必备可以理解,但粤语中有损人意味的蛋散也跻身「油器三宝」显得耐人寻味,每次提起都会忍不住发笑。

主要还是因为蛋散吃起来宛如薯片般嘎嘣脆,轻轻一掰就散开,以致于被引申为来形容胆小怕事、不够硬气的人。

图片

图片

蛋散没有馅料,炸起来对油温也没这么讲究。

不少人会买半成品回家亲自操刀,捏出任何想要的造型,当作是一项家庭娱乐。

图片

还有纹路精致的糖环、笑口常开的笑口枣、一口一个的迷你糖条,尽管人气不及「油器三宝」高,但也是去晚了只得改日请早。

即便是不想囤油器在家的人,也会选择在大年初去喝早茶时,点上一份现炸蛋散或炸芋角来应节。

图片

图片

*淋上了糖浆的蛋散

图片

依循老广旧历,年廿四左右就要开油镬、备油器。

自制油器工序多又复杂,尤其是做煎堆,需要揉面、搓皮、调馅,再下锅,几口之家根本搞不来。

于是叫上三姑六婆姨妈姑姐,才够凑成一条流水生产线。阵容齐全,好比是一场春节家庭聚会的预热,过程笑料百出,也是年味最浓的时候。

图片

首先把糯米谷爆炒至「开花」,火候够大,动作要快,适时再展露一下抛镬功夫,屋内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一旁围观的小孩子也被抓来当「童工」,分拣米花和谷壳,趁大人不注意就摆几粒入口,一斤的馅料最终只得八两。

图片

图片

而令一群「百厌星」最兴奋的,还是看着平日严肃的长辈频频「出糗」。

年长的叔父将分拣后的米花倒进黏稠糖胶,搅拌时需要调动全身力气,跟着搅拌方向摆动,姿态非常搞笑。

接着趁热把米花糖揉成一团。尽管先将手泡在冰水里,还是会热到哇哇叫。

图片

然而,合力「开油镬」的欢乐瞬间,几乎只是上一辈的年味回忆。

在物质生活富裕起来后,过年的味道更多为利是糖和嘉顿饼干,糖果盒里的传统油器,基本上很少会碰。

图片

大多数原因是认为油器很「土」,味道也不怎么样,宁愿将卡路里贡献给其他好吃又新奇的零食。

实际上,油器也在逐年创新。以「美励包德」最抢手的手工酥角皇为例,在90后的「第三代传人」几经改良后,酥皮松化口感完全不比网红蛋挞皮差。

图片

所幸的是,随着一些油器老字号在网络走红,撩起一部分年轻人尝试的兴趣。

从「英记食店」的阿姨口中得知,这几年店里添了不少年轻「粉丝」,许多后生仔女会专程过来,买些煎堆、油角与家人分享。

图片

这一切都在释放着一个信号:传统的不一定就是老土的。

就像油器,它们并没有与时代脱节,而是在借鉴、吸收了烘焙西点的做法后,获得了新活力。味道和口感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甚至有成为「新国潮」的趋势。

而真正「老土」的,可能是始终觉得「传统的就是落后的」那部分人。

图片

Ref.

1.《广州人过年必备年货有三样:煎堆、蛋散、油角》广州日报

2.《酥角年味》维尼

3.《煎堆碌碌油角弯弯,海珠区龙导尾隐藏着广州地道的年味》信息时报

4.《炸的是煎堆吃的是年味》珠江时报

图片

撰文:吃蛋散吃到消音的格瑞西

编辑:被五仁款煎堆惊到的大力

摄影:被油器烫到嘴唇的Santo

设计:一直很热气的Ziwinn

# 广州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8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这个是认证
用心感知用脑思考
广州人不顾热气都要煎堆酥角吃大棒了,好吃点赞
2022-01-28 15:59
0
0
这个是认证
斌哥聊情感
没事还是广东多
2022-01-28 12:25
0
0
这个是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