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怪人、身体呈180度折叠
“我要躺下,我要躺下。”
做完手术的李华,刚醒来就一直对医生说这句话。
医生们都觉得很奇怪,他明明已经躺着了,为什么还要一直躺下。
后来医生明白了,几十年了,对于他来说,躺下的始终就是侧卧。
随后医生告诉他了好消息:李华,睁开眼看看,你已经躺下了,你现在已经能看见天花板了!
20多年来,从来没有仰卧平躺过,所以正常的躺下是不存在他的认知。
18岁的李华,还是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个子高挑,长相清秀,未来一片明亮。
噩耗却突如其来的降临到了这个小伙子身上。
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到膝盖疼,但是也没有过多的注意。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强直性脊柱炎。
慢慢的越来越疼,开始家人以为是关节炎。
但是去医院看过大夫后,也没有多少好转。
慢慢的脖子弯曲,后来蔓延到整个上半身。
他开始无法自立,身体蜷缩。
脸整个贴到了大腿上。
到29岁时,病情已经严重到整个头都无法抬起来。
母亲也是带他到处求医问药,得到的结果都是束手无策。
直到2019.6,遇到了深圳大学总医院的陶惠人教授。
历经4次手术,把全身打碎从组。
他的治疗方式堪称奇迹,也非常痛苦。
他的治疗经历被制作成记录片,叫做《打开折叠人生》。
一开始没有多少人关注李华的事情,直到南华早报,在外网上上传了李华的医疗纪录片,立马火爆中外。
在YouTube的播放量高达两千多万,点赞69万,评论高达4万。
但是还是有5千网友踩,觉得是中国在装可怜,博同情。
翻看评论,大部分都是非常正能量的。
有点说:李华看起来那么痛苦,却能活下来是个奇迹。
有的说:向他母亲在这么多年来,没有放弃他而致敬。
而负面评论仅仅3%,这个数据还是非常好的。
1、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
“我还没有死掉,如果哪一天我死了,哪个人来照顾他?”
“我能怎么办,我生你出来,我尽自己的能力把你医好。”
这是李华的妈妈对记者说的话。
28年的照顾,一直不放弃治疗,一边照顾儿子,一边求医问药。
母亲从青丝到白发,整整28年,没有放弃过儿子。
拼尽全力为儿子争取能变回正常人的机会。
可以说是为儿子倾家荡产。
从李华生病的那一刻起,衣食住行和生活起居都是靠母亲来照顾。
李华的头和身体,呈180度弯曲,完全无法直立。
连小孩子都可以做的挤牙膏,他都做不到。
洗澡、上厕所、大小便都需要母亲帮忙,完全离不开人。
吃个饭,需要放在侧边,然后他慢慢地往嘴边送饭,整个过程他需要40分钟完成。
母亲带着生病的李华,去了一家又一家的医院,因为李华无法正常走路,母亲就背着他。
因为李华的病例太罕见,很多医生见都没有见过,纷纷表示“几率渺茫”。
2、用生命去和死神“对赌”
在2020年,母亲找到深圳大学总医院的脊柱科主任陶惠人教授。
陶教授专研脊柱30多年,在这个领域有很权威的发言权。
但是当他看到“折叠人”李华时,还是忍不住吃惊。
因为李华的病情太罕见了,几乎达到了人体的极限。
陶惠人教授冒着失败的危险,接手了李华这个病人,虽然他完全没有把握。
医者仁心,陶教授说:如果不治疗,李华活不了多久。
因为活动不便,李华的饭量越来越小,而且胸前的皮肤已经被压得溃烂。
长期的压迫,已经严重伤害到肺,最后李华可能窒息而死。
手术刻不容缓,对于李华来说这也是背水一战,生死在天。
当他第一次被推进手术室时,母亲握着他的手,安慰他:“不要怕”
其实母亲比他更害怕,出来的时候儿子会没有呼吸。
李华面对进去也许就出来的危险,他反而更加坦然。
生和死之间,他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勇敢。
李华说:像我们这种病,一是要靠医生的技术,二是靠自己的运气。
反正做不做手术都是死,不如听天由命,反正也就两条路可选。
还不如赌一把。
也许就赌对了,赢得一个崭新的人生。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3、勇敢的医生敢于挑战“死神”的请帖
但是李华的病情十分严重,手术挑战极大。
李华这样的病情在医学上被命名为“3-on”折叠人。
没有先例,也没有经验可以循。
是医学界的罕例,犹如珠穆朗玛峰。
陶惠人教授经过了整整一个月的的会诊,甚至请来了同样极具权威的同事吴尧平助阵。
医院也请来了几十个科室的主任一起参与讨论。光APP就用了几十页。
最后,陶惠人教授决定了方案。
把手术分开四次做。
第一步、把大腿两侧的股骨打断,拉开大腿和脸的距离,先让他趴在手术台上,才能进行后面的手术。
第二步、让李华趴在手术台上,截断腰椎,让他能直起身体。
第三步、取掉李华的关节、换上人工关节。
第四步、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步,需要截断第七节颈骨,让李华最终可以抬起头来。
手术的每一步难度都非常大,稍有不慎,李华就可能直接在手术床上说“拜拜”。
在手术前的半个月,李华开始锻炼。每天吹气球锻炼肺活量。
医生们也开始了手术前准备工作,每个人都如临大敌,丝毫不敢怠慢。甚至比患者更加的害怕和紧张。
这次手术不仅要看医生的技术,还要看李华的运气。
在2019年8月15日,李华在母亲的鼓励下进入了第一次手术。
手术的第一步,李华和医生就面临了一大难题。
因为李华的脸紧贴着脸,莫法把麻醉面罩放进去。
只有在他清醒的情况下,一点点把气管从鼻子经过喉管然后到达肺部。
过程非常的痛苦,很可能会引起病人的挣扎和抵抗。
但是李华全程一声不吭,实在受不了就难受得“哼、哼、哼”了几声。
很顺利地把管子插进去。
随后开始了手术,3个小时后,两侧的股骨顺利分开,拉开了脸和大腿的距离,让李华可以趴在手术台。
两周后,李华再次进入手术室,进行第二次手术,截断腰椎。
但是出现了意外,陶惠人教授发现,以李华现在的脸和腿的距离,还是不足以趴在手术台上。
当初的方案,可能要发生变动,一是让李华侧卧着接受手术。
但是这更加的加大手术难度,瘫痪的风险与之俱增。
要不然就把手术最后的一步,放到前面来做。
这样就可以让李华趴着做手术。可是同样风险也非常大。
再次经过十多天的思考,还是决定把最后一步放到前面来做。
最后一步截断第七节颈骨,难度是最高,稍有不慎手不稳,伤到脊髓神经,就会导致李华高位瘫痪。
如果伤及颈椎里的动脉,就可能造成大出血,让李华命丧当场。
为了第四次手术,陶惠人还多次用模型进行演练。
陶惠人这次,相当于和死神较劲,从对方手里抢人。
这次手术前后7个小时,李华也站了七个小时。
护士一次次地低下身,为李华矫正身体。在细微的照顾下。
索性手术非常的成功,时隔多年,李华第一次抬起了头。
因为长时间斜着看东西,他的眼球不太对称。
很快开始了第三次手术,这次手术进行了一天。
陶惠人找准李华最弯曲的脊椎,截断然后拼接人工脊椎,反复几次。
终于把弯曲了26厘米的脊椎拉直,让李华第一次平躺在床上。
经过九个小时的高强度手术,陶惠人的精神和身体都已经到达极限。
出手术室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李华的母亲,看见几次的成功手术,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终于让她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最后一次手术,陶惠人为李华换上了人工髋关节,恢复了李华的行走能力。
从此,20年的灰暗生活得以重启。不再只用看见脚下的一片土地。
“折叠人生”终于被打开,看见头顶蓝天。
医生也非常的感动,从V形的一个体型,变成了如今,能平躺着。
你是一个医生,总要挑战自己,才能做这个难的手术。
不管怎样,我说我得做,不管怎么做。
学医一辈子,不要说给很多,就是给几个,拯救了他的生活和人生。
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
这是陶惠人教授和其他医护人员,手术后对记者说的话。
向中国的好意思致敬。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伟大。
每天都从死神手里抢人。
术后的李华,经过几个月康复后,在2020年的6月出院,和妈妈回到了以前的老房子,看着到处充满回忆的老屋,回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日子。
他看着窗外,妈妈这辈子对他的付出,不放弃,他已经无法报答,看着妈妈满头的白发,吹起了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时隔28年,李华终于再次抬头看见了头顶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