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687亿收购动视暴雪,主机游戏战争结束,微软迈出元宇宙第一步

这个是认证

电科技

2022-01-20 16:33

24339 0 0

游戏玩家经常将索尼、微软、任天堂称为主机行业中的“御三家”,而在这其中,入局最晚,市场份额相对也最少的微软则有些缺乏存在感。确实,微软没有任天堂的百年积淀,又不似索尼有着海量大作护航,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微软这种集合了云服务、软件、硬件等业务的综合性巨头对游戏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玩票”。

微软自己显然不这么认为,做游戏,它是认真的。

多年以来,它们一直秉持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边开发着自己的主机,一边有条不紊地收购工作室:Mojang,Ninja Theory,黑曜石等等规模不大,却不乏代表性作品的工作室一个接一个被纳入麾下。

另一方面,随着收购的工作室越来越多,微软在对主机的态度上也越来越开放。当索尼和任天堂还在坚守独占策略时,微软却通过Play Anywhere计划率先打通了PC和Xbox之间的壁垒,随后的Xbox Game Pass(XGP,俗称西瓜皮)和云游戏更是标志着微软彻底放弃了主机独占策略。

很明显,微软的业务重心已经转移到了XGP上,但第三方开发的游戏会不会上XGP,又能留在XGP上多久都是个问题,想要推广这项服务,微软必须要扩充自己的第一方游戏阵容。

微软自然也很清楚,从2020年开始,微软加快了“称王”的节奏。2020年9月21日,微软突然宣布,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知名游戏开发商Bethesda,后者旗下的IP包括《上古卷轴》、《毁灭战士》、《辐射》、《德军总部》等悉数登陆了XGP。这笔收购已经足够突然,足够重磅,但微软对此并不满足。

2022年1月18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微软突然宣布,以68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知名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使命召唤》、《魔兽世界》、《守望先锋》等后者旗下的知名IP都将有望成为XGP游戏阵容中的新鲜血液。

对于游戏界来说,这则消息堪称平地起惊雷。这一方面是因为微软极其出色的保密工作,只有彭博社在官方公告发布前的短时间内提前透露了这条消息。更震撼的是,微软这笔收购是通过现金完成的。687亿美元的现金是什么概念呢?微软2021年的利润为612亿美元,东欧国家保加利亚2020年的全国GDP也不过691亿美元。

如果再看看现金流,这个数字会显得更为夸张:根据标准普尔的统计,微软目前的现金流为1370亿美元,这次收购直接动用了微软现金储备的一半以上。除了微软外,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家科技公司有超过687亿美元的现金流,分别是苹果、谷歌和亚马逊,而微软则是这其中唯一一家有成规模游戏业务的。

那么,在微软完成了这笔公司46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后,游戏行业的格局又将迎来哪些变化?

“主机战争”的大结局?

动视暴雪是当今世界上手握高价值IP最多的游戏公司之一,而这其中最耀眼的无疑就是在主机端受众极为广泛的《使命召唤》系列。索尼在2021年1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冷战》是玩家们在PS5上玩的第二多的游戏,仅次于《堡垒之夜》。

换句话说,这款游戏一如当年的《最终幻想7》,有着决定主机战争走向的能力。因此,在外界看来,微软之所以收购动视暴雪,很多程度上就是为了《使命召唤》,索尼似乎也成为了这笔收购最大的受害者——至少从股价的角度看是这样的。

不过,这是否会意味着以后以《使命召唤》为代表的动视暴雪系游戏会成为PlayStation“独不占”呢?却也未必。

首先,从微软这两年的行事风格来看,其做事策略在“打通”而非“封闭”,即便在收购了Bethesda之后,微软也遵守了前者此前和索尼达成的《死亡循环》和《幽灵线:东京》在PS5上独占一年的协议。在这次收购完成后,微软游戏部门CEO菲尔·斯宾塞也表示,他们计划继续让动视暴雪的游戏登陆索尼旗下的平台。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微软彻底推开索尼也有些得不偿失。《使命召唤》系列最新作《使命召唤:先锋》在主机端有70%的销量集中在了PlayStation平台上(PS5占41%,PS4占29%),如果微软真的让索尼和这款游戏彻底无缘,那么微软能否顺利吃下这批“难民”?恐怕无论是Xbox主机还是游戏PC的产能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最终的结果只会是白白损失大量玩家,还可能造成舆论反噬,刚刚大出血了的微软想必也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

因此,从“主机战争”的角度来说,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带来的震动可能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大,或许会让一些曾经闭眼购买PS5的玩家有所犹豫,或许微软会加一些Xbox/XGP端《使命召唤》独占福利,最激进的做法也就是限时独占了。

这个道理对于其他游戏也适用,因此索尼应该不用担心自己的主机会陷入无游戏可玩的境地。但这是否意味着索尼可以假装无事发生,接着奏乐接着舞呢?

自然不是。从规模上看,微软完成了这次收购之后,将成为世界上利润第三的游戏公司(第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腾讯),在游戏领域的体量直逼索尼。更重要的是,索尼或许将被迫走到微软更为熟悉的赛道上。

一切尽在微软掌控?

微软近些年在游戏上做出的种种努力都可以被归结到推广XGP以及Xbox云游戏上,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或许是让索尼、任天堂的主机也能接入这项服务。去年,在Epic和苹果的诉讼案中,一份菲尔·斯宾塞发给Epic CEO 蒂姆·斯维尼的邮件浮出了水面,在信中他提到没有放弃让XGP以及xCloud(即后来的Xbox云游戏)登陆其他主机的想法。

索尼的PlayStation一直是一个比较封闭、保守的平台,跨平台联机以及第三方厂商推出的订阅服务(如EA Play)经常因种种原因被索尼拒之门外,这已经引起了很多玩家的不满。而或许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之后,就会以《使命召唤》等游戏的去留为筹码和索尼进行谈判,要求索尼接入XGP等服务。在现实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索尼有可能最终松口。

索尼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

近期,索尼停止了旗下游戏订阅和云游戏服务PS Now在部分国家的实体兑换码销售,有媒体报道称这是为了给索尼即将推出的订阅服务“斯巴达克斯”铺路。据了解,这项服务将类似XGP,为玩家提供游戏订阅以及云游戏等服务。爆料此条消息的媒体人表示:“不要指望斯巴达克斯会像XGP那样让大型新作首发登陆。”但随着微软游戏阵容的空前加强,索尼似乎也有必要调整自己的策略了。

但索尼毕竟没有微软一样的“钞能力”,想通过肆意买买买来扩充旗下游戏阵容是不现实的,给第三方厂商的分成方案恐怕也很难比微软慷慨,因此这项业务有多少潜力很大程度上就要看索尼自己旗下工作室的开发能力了。

而对于微软来说,只要索尼的“斯巴达克斯”能够按预期上线,或许他们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如今,微软最核心的业务就是云计算服务Azure,甚至可以说XGP、Xbox云游戏乃至整个Xbox业务的重要使命就是提升Azure的影响力。

索尼在2019年宣布将和微软在云游戏领域展开合作,作为合作的一部分,索尼将部分PlayStation在线服务托管到了Azure平台上,而“斯巴达克斯”也很有可能将在Azure上运行。对于微软来说,通过索尼这样的客户继续带动Azure业务的增长,可能是比Xbox业务的得失更让他们在意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索尼既被带上了微软更熟悉的游戏订阅赛道,还成为了微软云计算业务的客户甚至是广告公司。从这种思路来看,微软的这笔巨额投资就完全物有所值了。

纳翁之意在元宇宙?

微软巨资收购动视暴雪,最为深层的目的可能还是发展“元宇宙”。

微软CEO纳德拉从未掩饰过自己对元宇宙的兴趣,去年11月,在参加一次活动时,他就表示元宇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微软也将继续沿用全栈思维来把握元宇宙的发展机遇。

在纳德拉眼中,游戏就是元宇宙的重要突破口。在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消息公布后,纳德拉就表示:“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上最具活力和最令人兴奋的娱乐方式,也将在元宇宙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正在对内容、社区和云计算技术进行大量投资,以开创一个游戏的新时代,把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使游戏变得更安全、更具包容性,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

菲尔·斯宾塞此前也谈到了微软对于元宇宙的愿景:“在我们的愿景中,元宇宙的基础是让全球经典游戏的玩家社群发生交汇。”

如此看来,这笔收购很可能就是微软元宇宙策略的重要突破口。

在收购了动视暴雪之后,微软手中已经有了《我的世界》、《光环》、《使命召唤》、《魔兽世界》、《炉石传说》、《星际争霸》、《守望先锋》等多人在线游戏,如果Epic能管《堡垒之夜》叫“元宇宙”的话,微软这些游戏为什么不行呢?

再进一步想,斯宾塞所说的“交汇”,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类似“微软明星大乱斗”这样的超级IP呢?对于看惯了《头号玩家》式元宇宙大饼的游戏玩家来说,这样一个“微软元宇宙”似乎更触手可及,也更有吸引力一些。

# 微软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