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是各不相同的。在中国,这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使用的汉字代表着中华文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最特别的文字。它不只是简单的构词,它在音、形、意每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一字一乾坤,每个字和词都凝聚了老祖宗的哲学与智慧。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别人去世之后就会写到,某人逝去时享年多少岁,或者是某人逝去时终年多少岁。如果有人注意过关于去世的用词,就会发现在描述去世词语有“离世”、“作古”、“终年”、“享年”、“卒年”、“弃世”等。
在《红楼梦》中描述贾家老太君去世时享年八十三岁。在《水浒传》中,雷横曾说过送母终年。同样是指人去世,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有的人称为享年,有的人称为终年?
一、古代的丧葬礼俗
为什么一个表示去世的用词会有这么多讲究?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来认识了解了。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是诸子百家争鸣,其中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为象征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是当时著名的体系。到汉武帝的时候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此之后儒家文化是比较完整,并且推广范围广的思想。
人尽皆知,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在“礼”中包含“凶礼”。凶礼包含为五类分别是:“自然死亡用的是丧礼,遇灾荒时所行荒礼,国有祸灾用吊礼,有侵略或内部动乱灾祸天子救助用的是桧礼,因为流寇造成伤亡的用恤礼。”
在完整的丧礼中包含逝者棺殓、亲友发、家中设灵、确定开吊时间、开始奠祭、最后入葬。而“发讣”也就是俗称的报丧,在封建社会,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普通百姓,在人去世以后,都需要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知道下葬的时间。
发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这两种,一般是口头传达的是平民百姓,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就有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去世后通知族亲时,就是口头告知时间。世家大族通知亲朋好友时大部分会选择用的方式。
用于写的纸张也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黄色和白色。白色的纸用于长辈去世,对于黄色的纸是用于幼辈早殇,在纸张四周有黑色边框表示哀悼。
二、享年的含义和用法
“享年”是称死去的人活了多久,多指老人,用于敬称;比如享年七十四岁。这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解说。在我国古代的人死去之后,在里就会用上一些词语来描述这个人活了多少年。
以前因为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非常匮乏,所以人的寿命都是很短的,在古代中六十年被称为一个甲子,也是一个轮回的意思,这也表示人活到60岁的很少,在五十岁以上就是老年人了。当这个50岁以上的人去世后,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都会用享年这个词来形容他活了多少岁。
在现代在哀辞中出现“享年”这个词,是对逝者表示敬意,尊重。就像在冰心在她的文章《我的学生》中就曾描述到:“她……,死在云南,享年三十二岁。”所以在当今社会无论逝者的年纪是多大,只要是为了表示尊敬,使用的就是“享年”这个词语,
三、终年的含义和用法
“终年”在词典有两个解释,一个说的是我们年初到年尾这一年,这层含义没有死亡的意思,另一个是人死去时的年纪,就是为了表达事实,没有感情的客观表达,没有任何褒贬的含义,所以可以说“终年”是属于中性词。
终是个形声字,“冬”是它的本字,在甲骨文里“冬”的形态就是像在一根绳子上头尾打结,就此来表示终结,生命结束的年龄,在讣告中用于不同年纪去世的,应用比较广泛,也不容易出错。
“终年”这个词语也会在逝者悼词中出现,所以在表达去世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是否有功绩就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有人是在突发情况下病逝的,在描述这种情况就会使用''终年多少岁'',在这里是表示去世的人年纪还比较小。
四、二者之间的区别
“享年”是对去世的人表达尊敬时使用的词语,是属于褒义词。而“终年”是指客观表达人的去世年龄,是属于中性词。在词义上二者不同。
在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上主要是为了区别对去世的人的评价。
对那些在生前对社会和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或者德才兼备的人,在去世后使用“享年”二字,用这个褒义词,来表达对去世的人尊重和敬意。在袁隆平去世的悼词中就这样写到:“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九十一岁。”袁隆平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在农业上有非常大的贡献,又有91岁的高龄,所以在当时的报道中是使用享年表示尊敬。
而对一般的人使用的是“终年”,既不褒也不贬,在香港的演员廖启智因病去世的时候,媒体发的报道所用的词语是“终年”。终也就是死亡,客观表示廖启智生命状态在此刻终止,不带任何褒义和贬义。所以“享年”和“终年”在描述去世的人的时候在使用上区别还是很大的。
五、总结
可能有的人觉得“享年”与“终年”的只是简单的措辞问题,但是在这里面其实体现出,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出现实用主义的思想,现代的人对于以前的民俗传统的了解开始变的弱化。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进步的过程中会出现优胜汰,老、旧的东西会被淘汰,以前繁琐复杂的仪式在当今的社会有不适合的存在,其中有的被简化,有的被省略,但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在老祖中流传下的文化习俗中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其中的文化价值。礼仪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否则就变成了虚伪的客套。在面对传统文化中我们要认真辨认,择善从之。对于我们的优秀的传统还是要继续发扬光大的。
在了解到“享年”和“终年”的区别后,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