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了太远的路,看似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其实你只是超越了过去的自己而已。
走了太远的路,看似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其实你只是超越了过去的自己而已。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学过质变和量变这两个概念。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质变之后,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比方说,当你坚持看书一万个小时,那么你就有了成为学者的潜质,一开口就能讲出很多道理,也能对社会有全新的认知。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当一个人越来越喜欢独来独往的时候,不是他失去了合群的能力,而是活出了另一种境界,能够独立自我。
人生开始“质变”时,虽然有了煎熬感,但是熬过去,就是到了新的高度。
02
独来独往,是你摆脱了对别人的依赖。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是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
福泽谕吉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他十八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因病过世,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孩子,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
没有父亲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要被人欺负、嘲笑。福泽谕吉也一样,只是他天性乐观豁达。
比方说,上街买东西的时候,他丝毫也不在乎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自认为堂堂正正的人,任何羞辱的言语,都不能弄脏他。
他从十四五岁开始读书,一步一步走向世界。
人啊,最要紧的不是看别人的脸色,屈居在别人的身旁,等待别人的安排,而是自己主动去做什么。所有的苦,都靠自己去面对,别人爱莫能助。
从小到大,我们都害怕被孤立,于是挤进了群体之中,强作欢颜。本以为,可以得到帮助,却一直被冷落。
做好了社交的减法,来来去去的人少了,反而真正超脱了。
03
独来独往,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心态。
倪萍在《姥姥语录》里写道:“人都是活一辈子,可山顶上活的就是山底下人的好几辈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一辈子都不用后悔了。”
上坡容易下坡难。
一个人只懂得激流勇进,那么他就是“愣头青”,撞上南墙也不会回头。只有主动下坡的人,才能体现做人的大格局,以退为进,进退自如。
很多合群的人,其实是在想——从别人身上捞好处,或者沾别人的光。
事实,却适得其反。你弱小的时候,那些很强的人,不但不会帮你,反而会利用你。
比方说,你去很有钱的亲戚家做事,表面上亲戚对你友善,其实你比其他的工人要付出更多。陌生的工人,可以开口讲条件,谈涨工资的事情,你却只能闭嘴,毕竟你和“老板”有特别的关系。
退步,其实是看清了自己,然后慎重其事地决定,重新树立自我。
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你不和别人同行的时候,你自己就是一座山。
04
独来独往,是一个人变得成熟的标志。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遇到对自己好的人,就眉开眼笑;遇到小人,就怒目圆瞪。
《菜根谭》里写道:“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
对小人的态度很严厉,不难做到,对他们不怨恨,还常常给予帮助,就很难做到。
其实,只要别人没有到十恶不赦的地步,仍旧是可以挽救的。这是“逆向而行”的思维,也是做人最大的容忍度。
一个人成熟了,忽然发现,身边几乎没有可以责怪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一样的过错和美德。
何必,盯着别人的丑,忘记了别人的美?
独来独往的人,不随大流,不和别人一样——厌恶小人。他的行为,有些另类,却越发显得珍贵。
05
独来独往,是你在沉默中咬牙前行。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念,那么别人想要拉你一把,也毫无办法。
更重要的是,有人陪你同行一程,从来没有人陪你一辈子。最疼爱你的父母,会先走一步,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也难以同年同月同日老去。
作家木心,一生坎坷,他在牢狱之中,也没有忘记读书写字,还画下了黑白键盘,优雅地弹唱。
人生哪有什么苦?哪有什么乐?有的是“苦中作乐”。
他在《狱中笔记》里写下这样的文字:“幸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像塞尚的画那样子,幸福是一笔一笔的......”
在痛苦中徐徐独行,样子很孤独,但是生命却因此得到了升华。
人这一生,能够改变命运的,不过是自己的一双手,而不是合群。
06
结束语。
一个人的上坡路,不仅是财富上的增长,家庭的变好,还是精神上的丰富,内心的安宁。
生命的质量,不是和别人吃吃喝喝,也不是家庭里的奢华,而是粗茶淡饭过一生,静静地来,静静地前行,静静地收获。
在浮躁不安的社会里,活成一股清流,即便是孤芳自赏,也能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