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年最离谱,就是TVB视帝、视后、最佳剧集,三个重量奖项,都给得很糟糕。
糟糕到,不管哪里的网友,都在各种社交平台开骂。
TVB发林夏薇视后的微博,是官博数据最好的一条,因为被骂的最凶,给视帝挡枪了不少,现在已经关了微博评论。
在正式颁奖前,曾搞过一次民选:
最佳剧集是《星空下的仁医》,视帝和视后分别是主演马国明和钟嘉欣。
《仁医》豆瓣评分8.8,2021年评分最高的港剧,在华语地区播出数据都十分可观,TVB把这个成绩都要写进年度报告的。
结果呢?颗粒无收。
更离谱的是《寻人记》和《无穷之路》这两部出圈又叫好的纪录片没获奖,反而颁给了曾志伟主导的《港姐2021》,这年头选港姐还能拿这种奖?
21年的TVB万千星辉如此的符号,如此的魔幻现实主义,让“不符合逻辑”之类的批评没有任何意义。
今年的视帝,叫谭俊彦,记住这个哭戏。
这个名字别说对你们,对我们都很陌生,但他爸爸叫狄龙,你没见过也应该听过,不知道《英雄本色》,至少还有《还珠格格3》。
狄龙年轻时,人送外号“香江第一美男子”。
他和姜大卫是那个年代最闪亮的cp,李碧华就很爱,她把狄龙姜大卫演的《报仇》,反复观看了不下十遍,故事情节都烂熟于心,写下了一部《霸王别姬》。
但再坚固的友谊也无法承受妒忌的侵蚀,《倾国倾城》是他们最后的甜蜜。
翻脸的过程很熟悉——
导演李翰祥请狄龙演主角光绪,却给姜大卫演的配角寇连才频频加戏,导致这部戏变成了《慈禧和小太监们》。
狄龙本来还想凭着这部戏转型,没想到姜大卫靠着它崛起。从此,这对cp就be了,再没有同框过。
多年后,狄龙凭着《英雄本色》获得最佳男主,颁奖的姜大卫,在后台主动趋前悄悄向狄龙说了一句“恭喜你”,狄龙错愕片刻后再也忍不住满心激动,两人拥抱,流泪。我这是在写什么??
那之后,为给张彻从影40周年献礼,狄龙又客串了姜大卫主演的《义胆群英》。
但,两人并没有重归于好。
起因是2002年张彻去世,大家都来送他一程,唯独狄龙,人在大陆拍戏,只派了儿子拜祭。
在姜大卫眼里,这是无情无义。
此后狄龙逐渐转向现代电影,很少再演古装武侠。姜大卫开始涉及幕后工作,自此各奔前程。
在张彻葬礼上磕头的仔,正是谭俊彦。
1980年出生的他,由母亲陶敏明一手带大,他与狄龙不睦,尤其反感他的教育方式。记得有次谭俊彦惹狄龙生气,他居然把儿子和一只大狗锁在铁笼里……
1998年,蔡澜拍摄《蔡澜叹世界》,邀请父子档做嘉宾。这一次,让谭俊彦突然爱上了出镜的感觉,于是他决定海外毕业后回香港加入演艺圈。
星二代从来不缺关注。
比起TVB颁奖典礼的title,谭俊彦的亲友圈更称得上是“万千星辉”——爸爸是金马影帝,妈妈陶敏明是林青霞整天吃饭逛街的亲闺蜜,两个堂哥,一个是金牌主持,另一个是新晋“大湾区”红人林晓峰。
谭俊彦第一部电影《慌心假期》,就是他母亲陶敏明张罗的,搭档的是梅艳芳。
可惜这部电影没有给谭俊彦带来任何水花,给他做配的任达华却大放异彩。这样黯淡的现实状况,狠狠地打击了狄龙一家的高期望,也让谭俊彦决心北上发展。
2013年,因拍摄《冰酒窝》他与内地演员任祉妍相识,两人奉女成婚。但最终迫于生活压力,谭俊彦举家回到香港,投靠父母,加入TVB。
为了儿子,狄龙真的一改做人原则,卖尽自己老脸,可谭俊彦不争气,虽然长得有“平替李政宰”之称,但演技实在太干瘪,2016年加入TVB,主演的多部电视剧收视扑街,被封 “收视毒药”。
再回头看前面,他演技的高光时刻,可能就是这次领奖时这个故作惊讶的神情了。
即便如此,他依旧能在各大剧集中做男主角,丝毫没有影响高层想要力捧他的决心。
有人嘲,《法证4》里谭俊彦这句“成功靠父干”的台词,完全是他的写照和座右铭。
这次更直接,颁奖时主持人问谭视帝“有人说你拿奖是靠关系”,未等他回答,就传来好大一声的“靠爸爸”,台上台下笑倒一片。
为了儿子,狄龙豁得出去,特别出席,给姜大卫颁奖,深谋远虑。
其实也不是什么“世纪大和解”的戏码,狄龙一直看向姜大卫,甚至还递了话筒,但姜大卫只是横飘了一眼,心肠硬硬。天哪,我又在写什么。
不过,谭俊彦也非一无是处,他的好评都是综艺里刷的,比如,做饭一把好手,比如,高情商的好好先生。
今年视帝视后有一个特点:没有被观众记住的经典角色,但都有一个名气不小的亲戚。
视后林夏薇,出身厦门的名门望族,2005年进入中戏,陈晓、毛晓彤的同学,她的堂哥叫林峯。
对,就是那个前不久老婆又莫名其妙出来惹前任的林峯。
林夏薇读大二时,林峯到北京拍戏,就让她一起参加TVB高层梁家树的生日派对,早早为堂妹铺好路。
毕业后林夏薇在北京演了一段时间话剧,回港后一度加入话剧团,但最后还是跟着堂哥进了TVB。
她有两篇著名的通稿。
一篇老公身价20亿元,生子奖励一亿元。可惜好景不长,港媒挖出其富豪老公被厦门警方追捕,追债者还在街上张贴夫妻俩欠钱不还的海报。
还有一篇,说因为她求学中戏,错失拍李安的《色戒》。
哈哈,这个梗,韩雪、徐熙媛、张瑶、朱芷莹都用过,且不说能像汤唯一样为艺术现身,就这演技,可能连试戏都通不过。
透过《七公主》,你能看出林夏薇确实是科班出身的,从她身上你能看到所有花里胡哨的技巧:表演模式化、情绪单一化,没有生活经验,对角色的共鸣为零。
就这?换谁来演不行,怎么能击败《星空》里面表现出色的钟嘉欣呢?
而内地很多不看TVB的网友这回跟着吃瓜,还要拜她读书时的好友陈晓所赐。
或许是自知心虚,林夏薇拿奖后没有发博庆祝,TVB儿童陈晓倒是非常积极,为了她还和网友撕架。
我们的林视后也狠,直接将陈晓这条微博置顶,还不声不响地将质疑她的网友全部拉黑 。
而很多人为钟嘉欣抱屈,虽然当年她也是一路被人骂上来的,但演技的确是此刻TVB花旦中最好的。
2003年,19岁的钟嘉欣靠选美出道,勤勤恳恳地在这家单位里上了17年的班,从来没有过负面新闻。差评主要集中在说她表演用力过猛,表达狠就只有咬牙切齿,咬肌都变形了。
2016年,钟嘉欣结婚后,便远离荧屏,把重心放到家庭与一双子女身上。
她上一次露面是2018年的《再创世纪》,剧组在她定居的加拿大取景,她便顺便客串了几个简单的镜头。
姐姐好美。
《仁医》是钟嘉欣继2016年《警犬巴打》后再次担纲港剧主演,让人梦回10多年前,胡杏儿、杨怡、徐子珊、陈法拉与钟嘉欣五花争艳的时代,大家美得姿态各异,台前幕后因她们而热闹非凡。
10多年后,有人毅然息影,有人进军内地,有人逐梦好莱坞,也有人回归家庭。生活在继续,可观众们最熟悉的港剧里的她们,却已许久没有更新。
钟嘉欣的回归让人兴奋,她和胡杏儿一样,家庭圆满后演技突飞猛进。
颁奖礼前一个月,TVB就一直用“民选视后”钟嘉欣造势,炒热度,炒情怀。在各个榜单,网站的投票数据,可以看到她和《星空》是遥遥领先的,最后给了一个要不要都无所谓的马来西亚最喜爱女主。
虽然钟嘉欣没有拿到视后,但她说《星空》绝对不会是她最后一个角色。
“我暂时还很年轻,如果时间和剧本许可,不影响家里人太多,我也有信心和兴趣,我仍然会去做,无论是唱歌还是演戏。这次我为剧集写了一首歌《好好珍惜自己》,希望这首歌能给听众带来祝福。我希望将来还有机会演戏,什么角色都行,或许可以试试演反派,我有信心驾驭。”
频频回首,不是观众怀旧,而是后继乏人,这也是TVB的尴尬。
55岁啦!放一个单位里,都到退休年龄了,说中年危机都有点超出岁数了。
拿下视帝的谭俊彦已经41岁,女演员尚且可以从每年一度的港姐中选拔,可是男新人呢?演员断档,老年化都说了不要说。
五小花,四小生自2011、2012年陆续出走,隐退后,能撑收视的女演员全是85后,13年选出的港姐冠军早早回归家庭,而亚军蔡思贝观众缘不好,一直被称为“水后”。
“顶梁柱”马明也已经47岁“高龄”。
但新人演技不行,观众记不住,一直出不来头,也无法扛收视。
面对日薄西山,去年年初时,TVB高喊着改革,要创新,要迎合内地观众。
结果呢,一年过去了,收视越来越差,几乎所有大制作、翻拍、系列剧收视率都呈现“扑街”现象,王浩信《刑侦日记》喜提倒一;所谓创新综艺,话题度是上来了,在内地也能看到一些热搜和营销,但本质是模仿综艺, 说句不好听,有很多还是抄袭内地的。
再加上这个颁奖结果,只会令真正的港剧迷更加失望,金鹰奖那一套倒是学会了。
而熟悉TVB的观众都知道,你学再多的新形式过去,若糟粕不除,改革很难为继。
最大的糟粕,就是山头文化。
《仁医》的拍板高层是已经离开TVB的杜之克,或许正如颁奖礼采访中说的一样,想要拿奖:
1、要肯签约,做TVB的亲生子女;
2、要会哄高层;
3、运气好;
4、要和高层有亲。
当时还以为是开玩笑,如今看来,是TVB诚实了,颁奖前就把规则告诉我们,玩笑背后全是真话。
在TVB,几乎每个艺人都要选择一个高层拜码头,选边站。站对了边,也许就有机会被捧红,要是站错队,免不了就会被当成炮灰。那些年的内斗纠葛,盘根错节。
50五十周年庆时,“阿姐”汪明荃就在台上喊话,希望TVB少一点“山头文化”,对老员工好一点。
回看获奖的林夏薇、谭俊彦,全是曾励珍这一派。
曾励珍1974年加入TVB,是真正的元老,那时候刘德华梁朝伟这批“五虎将”都没出来。曾励珍又是TVB当今总经理曾志伟的堂姐,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从前的四大山头的内斗,逐渐转变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这种分果果都不高兴分的发奖制度,还能激励员工吗?
更不要脸的是,《七公主》里林夏薇并不是第一女主角,当时收视差,挨骂的是女主黄翠如,现在拿奖了,得利的反而是剧中的女2号。
糟粕二是炒作能力越来越精进。
去年陈自瑶颁奖礼的“黑面事件”,翻来覆去,说足一年,真正做到了从年头到年尾。
陈小姐也是在这家单位里熬了17年,好好的靠演技没能成,最后历经drama,才捧起了属于自己的奖杯。
获奖感言也相当敬业,人设一走到底,谢谢了一堆人,最后一句“谢谢所有屋企人”——大女主就是自己拿奖,让王浩信没名没姓。
一时的黑红热搜并不能真正挽救颓势,在我们看来,只会“我们TVB是真的要完蛋了吧”。
今年的“大湾区”来芒果游历一番后翻红,靠的还是情怀票,可见港圈在内地还是有市场的。
但TVB真想摆脱连续三年严重亏损的困境,自我挽救,就请拿出诚意来。
做好剧集,挖掘真正有潜力的新人,而不是一直循环内斗,家族联姻。
烈火烹油的香港娱乐圈终究已成过去式,再厚的情怀滤镜,观众总有耗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