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1 22
分享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馆子,藏着好多广州人都不知道的精彩粤菜!

这个是认证

美少女挖掘机

2022-01-04 15:46

93766 11 22

外地爱吃的朋友专程来广州吃粤菜,心路历程差不多是这样的:

第一天无比惊喜,第二天趋于平静,三日以上,会忍不住跟我小声表示,粤菜真的好吃,但连吃几天总是少油少盐清鲜本味,有点……瓶颈期了。

图片

我懂。粤菜虽然丰富多样,但广州口味的同化能力太强,广东其他精彩的地方菜进入广州后总会开始自我驯化,家家都做白切鸡炒青菜,多少失去了自己特色。

但即便在这样的强压下,广州依然有几家地方小馆子,坚持每日从老家运来地方食材,守住了纯种风土味。

图片

靠着稳定的出品,这些小店甚至反向强势输出给了老广,让不少本地人也成为了常客。

图片

今天就来分享4家这样的广东地方特色小店,大多都是默默开了十几年的低调门店,价格极其平实,却能吃到正宗精彩的地方特色菜,不改良不妥协的那种。

地道潮汕小馆的磅礴气势

广州只有这么一家

广州本地的潮汕小食店不少,但大多都是低配版。

就拿最常见的粿条汤来说吧。在潮汕当地,再小的店也能把一碗粿条衬得排场十足,点菜如同指点江山,让人吃出一股磅礴豪横的气势,感受一下👇:

图片

然而,这种排面因为食材限制,在广州早被略去,往往只有食材搭配固定的一碗粉面,吃得人有点空虚。

但却有这么一家毫不起眼的潮汕小吃店,最大限度地把潮汕风味“移植”了过来。

图片

不夸张地说,这也许是同等规模的小店里,唯一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一家。

只要扫一眼店内陈列,就会发现,这家店有点东西。

逼仄的小店内,藏身着三大个展示冰箱,把小海鲜、肉类等塞个满满当当,量多且鲜,这就是真正的潮汕“火足”(写作“火足”,发音近似cù)肉。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品类,甚至输入法都打不出它的名字。

图片

“火足”这个字是潮汕话,指的就是以汤焯熟食材,一般是搭配粿条、粉面吃。

连鲎(hòu)粿这种制作麻烦,又卖不出价格的本地小吃,这里竟然也有。

图片

鲎粿是潮州的特色小食,材料是薯粉、米浆、猪肉等,因外型与鲎相似而得名,这种粿要一直以一大锅的油低温浸泡,制作成本颇高,即便在潮汕,也是特定的店才能吃到。

不起眼的明档里,还有一堆潮汕特色熟食:卤猪皮、卤鹅、粿肉,甚至还有极致追求新鲜的鱼饭。

大家热热闹闹,地地道道扎在一堆,不在乎陈列。底气是来自于客流量高,很快就会卖完。

图片

图片

别看堆得凌乱,老乡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点菜。

这些食材,全都是每日从潮汕运抵,大部分都是店主在老家的熟人手工制作,数量不多,但能保住了品质。

第一次来可盲点的是这两样:猪杂干粿套餐、海鲜干面套餐,看着很朴素是吧?

图片

吃过就知道,碗底的酱汁是灵魂。以潮汕当地的沙茶酱为基底,加入了鱼露、老抽和香料,微咸带鲜,略带粘稠感,能粘附着粿条增香添润,又不影响口感。

要争分夺秒地把筷子抄底一捞,来个粿面大挪移,让干粿和干面条条挂汁。

图片

小店追求地道,但不过分原教旨主义。

例如讲究新鲜度的粿条,就不执着于要产地直送,而是有自家的配方,交给本地的工厂制作。自己的配方米浆比例高,更糯而,米香也足,而非很多店似是而非的河粉口感。

图片

干面也是同样的安排,质地很不错,糯中带点弹。

而套餐中的重点,是这份“火足”肉。

图片

因为“火足”肉,就是在高汤里,将食材焯一焯即吃。所以除了讲究食材新鲜度,还着重刀工。

尤其是猪肉,交到潮汕人手中,也吃出牛肉火锅般的细致,这里的猪肉就看得出是人工手切,只选肥瘦兼备的花肉部位,每片都要切得薄而有咬感。

图片

再推荐一份店家乡下手工制作的胡椒猪肉饼,你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态的猪肉丸,都是以猪绞肉加入面粉制作,但这家还加入手切的肥肉,一口咬下,筯道之余会爆出浓郁的猪油香气。

图片

喜欢的客人(比如我),还会直接买一包胡椒猪肉饼回家,因为是手工制品,新鲜从澄海当地运来,店家还会叮嘱要一周内就要吃完。

图片

一包大概40-50元左右,买回家滚个汤都美滋滋。

海鲜汤的搭配则有鱼虾小贝、肉丸等,胜在新鲜,与骨汤一煮,香气加倍。吃得相当舒服。

图片

记得交代加一把益母草在汤底,即时梦回潮汕。

图片

而这么一份套餐,只是一杯喜茶的价钱。本精神潮汕人吃出了感恩的泪水。

在这间小店真的不宜久坐,很容易就这也想吃,那也想点。

我很多时候忍不住要来一份卤肉拼盘,店家自卤自销,一锅老卤长年滚着,香气馥郁。

图片

潮汕当地的酱料一应俱全,连少见的梅汁都有。

光为了这碗卤肉饭,都值得上门来一次。卤肉不用多,因为卤水太香,多浇点汁直接干饭就行。

图片

店名叫“才记火足肉”,小店没有环境可言,纯粹是凭着潮汕老乡的支持,在天河区边缘一条隐蔽小路开了十多年,是公认的好味道。

图片

看,”火足“字是这么写的。

少见的粤西菜馆

食材无比自信一切皆可白切

粤西这片地区的饮食风俗,挺难写出深度的,因为靠的就是食材好。看湛江鸡、阳江鸡有多受青睐便可知。

也是因为对食材自信,粤西人民并不以钻研花式吃法为傲,而致力以一种食法表达对食物的崇高敬意——白切。

图片

在广州,几乎每一家粤菜馆都有白切鸡,但粤西菜馆就有点贪心了,他们同时能吃到白切鸡、白切鸭、白切鹅、白切猪杂,白切一切!不能白切的,那就水煮。

不夸张地说,对食材原味的追崇,粤西人甚至比广州人更胜一筹。

想在广州体验粤西白切的大满贯,我们暂时只找到这一家小店。

图片

这家店开在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市场里,少一点眼力都会错过。你们来看一下这探店过程:

图片

谁会想到来这种地方找吃的啊???

但坐下来,能够盲点一切白切。

从摆盘就能判断这家店多地道,粤西的白切肉,必配三件套:芫荽、血、沙姜豉油。芫荽一定要生切,蘸着沙姜豉油嚼着清口;因为粤西人吃禽肉习惯自家养自家宰,所以必会有一份新鲜的凝血,鸡血、鹅血、鸭血都会随肉伴碟而上。

图片

为什么粤西人独爱沙姜?因为粤西有一大片火山地形,形成独特的沉陷盘地,特殊的黑泥田沙质,种植出风味独特的沙姜,是当地饮食配料的主角。

推荐先来一份白切鸡,选的是湛江骟鸡(也就是阉鸡),皮黄肉厚,是吃玉米等谷物长大的证明。

粤西人吃鸡和广州人不同,更追求肉质厚实,略带韧劲。喜欢蘸一点沙姜豉油在口中久嚼,感受鸡肉与牙齿的轻微角力。经得起久嚼的鸡种,必须生长期足够,且会越嚼越涌出浓烈的鸡油香气。(对于粤西人来说,广府菜里的白切鸡肉软得不像话,嚼着不香,不是好鸡😂)

图片

白切鹅,本地少见,同样要选肉质紧实的鹅种,煮的时候火侯更有功力,才能让本就稍韧的鹅肉,不会变干变柴。

这鹅皮脂较薄,但口感与香气毫不逊色,选材与火候缺一不可。

图片

白切猪杂,同样贯彻原味为上,食材着实新鲜优质,焯煮时不以任何味料抢风头,也能做到没有一丝异味。

图片

店家为了保持品质,白切肉每日都是限量供应,卖完就没了。

图片

身为祖藉粤西人士,对它也不是没有一些小嘀咕啦。粤西当地的豉油最香的做法,是上桌前还要起火炝一炝油,把风味推向最高,可惜这里的沙姜豉油是提前调好的。

但是!这只是一家小店而已,瑕不掩瑜。

图片

最后必须来一盘粤西最有特色的主食,捞粉。

捞粉是以米粉炊成的,要炊得薄而不透,兼备香气与咬感,粤西人民喜欢冷吃,能平添一份爽滑。

图片

点睛之笔,要数这自家调味煎过的熟油,再洒上一大把芝麻,拌一拌,吃起来香、爽、滑。

图片

在异地能吃到一份地道捞粉,是粤西人的comfortfood。

如果你喜欢薄荷,可以试试这份很特别的薄荷沙螺汤,薄荷非常新鲜。清新如同一股微风。

图片

用的也是湛江水域的沙螺,特别的肥大,连勺子都比不过它,吃着爽口饱满。

图片

鸡油饭也很有特色,但是会有水准不稳的问题,例如这次吃的鸡油味就轻了许多,风味稍欠。

图片

小店叫“吴川好味来”,藏身在马岗顶综合市场一角,是本地人鲜少踏足之地。

之所以藏得这么深,是早在十多年前,这一片小小的市场,曾聚居了高达2万多的粤西人来做生意,店老板就随这群老乡而来,在这隐蔽一角亮起了一盏灯,独卖地道的粤西菜,照顾着这2万多人的乡愁。

图片

时至今日,随着这片区域的发展,这2万多粤西人大多已散去,但小店依然固守在这里。因为出品不俗,引来更多外来的食客,渐渐成为了老饕觅食的要地,节假日不来早一点,可能猪红都吃不上噜。

2家客家小馆子

粗犷山野风过瘾地道

传统经典的东江菜系

能吃到老店几十年的坚持

客家菜是粤菜里很特别的存在,烹调风格重油重盐,还热爱取用山野食材,煮法粗犷,菜式的整体面貌妨如一条硬汉,与广州本地的清鲜风格完全不同。

我们喜欢的这家小店,是居住在惠州的客家人独有的菜式,称为东江菜系。

图片

菜式不算多,却多是以传统手法制作的经典。必点的,是这一道古法盐焗鸡。所谓古法,是指用量足以淹没整鸡的粗盐,让粗盐的热力下慢慢焗熟与入味,过程间还要适当翻炒,确保入味均匀。

这一做法很考究时间与耐性,坊间常见的快捷方式,是直接以盐焗鸡粉涂抹,实在是么得灵魂。

因为只有被粗盐加持后,鸡肉才会变得紧实而富有弹性。

图片

还有这道别处少见的黄金卷,以腐皮包裹手剁猪肉粒为馅,脆炸而成。腐皮包得极薄,一口脆香,肉馅剁得均匀,带点绵糯。

图片

炒功也了得,一道油泡生肚尖,脆爽得像嚼QQ糖。

图片

猪肚的另一常见用法是煲汤,加入鸡脚增加胶质,看见上桌时另外配盐,就知道是传统煲法。

图片

客家风格的粗犷过瘾,这道酿豆腐里可见一二。豆腐封在一层厚厚的油之下,不为本地口味让步。(需知道传统粤菜主张少油少盐,所以大部分客家菜馆,都会将油盐度大量降低,以迎合本地人的口味)

图片

因为要先煎后煮,因此重油才能让外皮微脆,内里却还无比滑嫩。火侯把控的功夫也得到家。

图片

也推荐这一道酿蛋角,放入大量萝卜丝作汤,鲜而温暖。

图片

捞鲈鱼也好吃,将鲈鱼走油(即切片在温油中迅速焯烫),淋上自家调制的蒸鱼豉油与芥末豉油,香气绝伦,想直接一碗白饭倒扣在豉油上拌着吃。

图片

这条菜考验火候,偶尔出品不稳。我们当天吃时,走油时稍显过火,香味没有进去,肉片倒变老了。

图片

也别忘了点一份店家自己腌制的咸酸,酸度平衡,非常清新爽脆,刚好可以重置一下味蕾。

图片

小店名为“华哥私厨”,大厨华哥同时也是老板,煮菜已经40余年。如今年过六旬,依然中气十足,喜爱高声与客人聊天,偶尔也会感叹人手不如从前,难免会有出品不周的情况。

图片

他说的从前,就是开业于1983年的“醉琼楼”,是广州最老字号的客家菜馆。

醉琼楼的作风极其低调,数十年间默默经营,直至2017年的结业时刻,一纸少东家写的告别启事,令醉琼楼瞬间成为当时餐饮界热搜,是开业34年来最备受关注的一次。

图片

不妨读一读这广府地区独有的三及第文,言辞婉转,自谦更显示了一间老店稳重风范。

只是直至结业才人所共知,不免令人唏嘘。

幸而老食客众多,次年便是“共酌之时”,醉琼楼重生为华哥私厨,全店只有七张餐桌,规模较前身小了很多。

不变的是,依然坚持着老板在后厨煮菜,老板娘在前厅招呼,至今已稳定经营四年。

图片

傍山系的客家菜

广州少见的劲道腌面

如果说靠海的惠州东江菜,属于客家菜中的“水系”,那么傍山地区的客家菜,如梅州等地,就属于“山系”,这次也推荐山系客家小食的代表——腌面。

客家人钟爱的这种碱水面,碱味轻,麦香味浓,面条本身较粗实,很讲究韧弹与嚼劲。看着很普通的腌面,细节上功夫不少,因为单价不高,很少有店愿意照足传统来做。

图片

我们挖到的这家,就基本还原了当地客家腌面的风味。偷瞄后厨,见到两大盆酱料,就知道靠谱。

客家腌面的细节,就藏在这两大盆酱料里。

第一盆,是以纯肥猪肉炼出的猪油,接着加入姜葱蒜细火慢煮;第二盆是以香料与酱油慢烹煮制,之后再过滤隔渣;这两份油酱混合,配上碳水能不香吗!

图片

店家的拌面手速,镜头都捕捉不到😂。

拌面看似简单,手速很重要,猪油凝点低,很容易结团凝固,迅速拌至条条挂油,也是一家地道腌面店的基本素养。

图片

最后以喷香的猪肉末作浇头,再洒一把香葱,是外地难以吃到的味道。

图片

小店还配了梅州当地常用的辣椒酱,拌进腌面里解腻增香。

图片

客家人吃腌面,一般都要配汤。

这道番茄肉片腌菜汤,当地的腌菜特指的是水绿菜,累似于广州的咸菜,但是腌制得清新脆爽,拿来搭配微酸的番茄滚汤,特别开胃。

图片

另一道客家名汤,就是枸杞猪肉丸汤,常见的会加入猪杂,称为及第汤,味道清甜,时常用来配饭,

这一堆碳水与汤,是安心舒服的家乡味,只需一杯喜茶的价格。图片

小店叫正宗梅县腌面,快餐店格局,没有服务环境可言,是平价踏实的家乡味。

图片

毕竟都是蝇头小店,出品可能不稳,环境也不太到位。但推荐这些实诚的家乡味小店,希望大家都能体味,在大城市里坚持家乡味道的可贵之处。

# 粤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长沙警事
嘿嘿嘿
2022-01-05 20:52
0
0
猫友1541437
好馋人呢。
2022-01-04 23:31
0
0
这个是认证
御前侍卫情感专家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2022-01-04 18:58
0
0
这个是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