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年轻人当如何预防糖尿病?

这个是认证

善生活养有道

2021-12-23 10:35

14971 0 0

年轻一定代表着健康吗?今时所见,不少年轻人却患上糖尿病。我的建议是,赶紧用中医理念养生。

年轻人本来应该是充满着朝气,身体健康无病的。但今时不少本来属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越来越高发于年轻人了。本文以糖尿病为例来谈预防的意义与方法。

一、糖尿病越来越高发了

不少年轻人都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目前自己还年轻,不可能患上糖尿病。却不知,其实,糖尿病了年轻人非常近。有研究发现,每10个中国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人;每3个中国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更让人有危机感的是,有流行病学报告,18-29岁的年轻人,有约20。2%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五个中就有一个,血糖调节功能已经受损了。

而糖尿病对健康的损害非常大,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有100多种并发症,可能导致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预防胜过治疗

我的建议是,赶紧开始预防。预防糖尿病,建议选择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重视“治未病”,未病先防,总胜过已病再治。

为什么要“治未病”呢?从未病到已病,从未形成到已形成,从非器质性病变到转化成器质性病变有一个阶段和过程。如果我们能在未病阶段,在未形成阶段,在非器质病变阶段,及早发现、预防、截获,防微杜渐,使它消失于无形之中。显然,这样的价值极大。

正如《内经》所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确,已经患上了糖尿病,再去治疗,又花时间、精力、金钱,还要忍受痛苦,况且,还可能治不好。细细想想,还是要提前预防。预防大于治疗。

三、预防糖尿病的思路分析

一般认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这是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综合防治的“五架马车”。我的观点是,要预防糖尿病,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饮食;其二是运动,其三是情绪。以下详细分析。

(一)调节饮食以恢复“脾主散精”的生理功能

一则,饮食不节是导致糖尿病的关键病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及升清。《内经》明言:“脾瘅,夫五味入口,藏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现代研究早已证实,热量摄入的过多,能量消耗的过少,与糖尿病的发生显著相关。若过食肥甘厚味,会碍滞脾胃,导致脾的功能失调,不能散精周身,津液不能以输布于肺,肺燥则口渴饮水多。脾不能为输布津液于胃,郁而化热,阴液灼伤,消杀水谷,则多食而善饥。脾主散精功能失调,不能化为水谷精微,脏腑不能得到滋养,随之胰岛功能分泌胰岛素功能紊乱,发展成糖尿病。

二则,调节饮食的方法

脾主散精,调节饮食即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以说,调节饮食是糖尿病防治中最直接、最基础的防治手段。

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能慎此者,虽不用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可以说,不管是已经患上糖尿病,还是尚未罹患糖尿病,单纯依靠药物来防治糖尿病是徒劳无功的,最不可忽视的是饮食。

饮食疗法不仅可以缓解胰岛素抵抗,维持体重正常,也有利于胰岛功能恢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波动,达到预防、控制、缓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明代大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亦云:“消渴病……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福贵人病之贫贱者稍有也。”

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人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减少饮酒和单糖,每天适当运动,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率下降43%。

为什么调节饮食可以产生如此大的效果呢?从中医来分析,调节饮食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减轻胰岛的负担,恢复“脾主散精”的功能,使脾主运化,输布的精微物质被人体充分吸收,以防止水湿、痰浊、血瘀内生,从而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具体方法是:其一,忌食辛辣油炸、肥甘厚腻之品;其二,清淡饮食;其三,多素少肉;其四,多吃糙米和粗粮。简单来说,就是选择全麦,少选白面;选择糙米,少选精米。

这样可以顾护中焦,健运脾胃,使脾土受纳有常,脾胃升降有序,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脾主散精,灌溉周身,五脏平,六腑通,气血无所滞,痰湿无所聚。如此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更可以预防所有的慢性疾病。

(二)积极运动以加强阳气的气化功能

一则,运动能平衡五脏

人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枢纽,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组织器官紧密的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精、液的功能完成统一的功能活动。

《内经》认为,我们需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样才能让五脏调和,从而获得健康。

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显然,运动即是极好的方法。因为运动可以宣畅阳气,使阳气气化功能增强,从而使五脏阴阳气血归于和谐,达到行气活血、舒经活络、强身健骨之功效。

二则,建议多选择中国传统运动方式

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和易筋经等。目前有关传统中医运动治疗糖尿病获得良好疗效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为什么中国传统运动方式有良好的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呢?

我的理解是,传统运动是在阴阳平衡思想的指导下,既重视壮益阳气,也注意对阴精的补养,强调外练身法、步法,内练精、气、神,一张一弛、起承转合间使人获得补阳者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阴者阴得阳而泉源不竭,阴生阳长,阳生阴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传统运动不在于发展身体某部分系统和器官的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相结合,做到调身、调息、调心的协调结合。

进一步说,传统运动重视动静结合,形神俱养。人体生命活动始终处在动静之中,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俱养。形体要动,动而有节制;心神须静,但静中有动,做到动于外而静于内。动则生阳,阳虚者多以动养为主;静则生阴,阴虚者多以静养为主。只有做到动静有机结合,才能外练形体,内练精神,达到内外和谐,实现养形调神,形体强壮,精神充沛目的。而传统运动能使人体“以心合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合神”,使心、意、气、形、神合为一体。这即是《内经》所谓的形神兼顾的境界。

当然,我并不排斥散步、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等现代运动方式。事实上我还坚持跑步。我的体会是,只要是运动,都胜过不动。况且,跑步之后神清气爽,精气神皆健旺,其中的愉悦,非跑步者不能体会到。

(三)调畅情绪以避免七情过极对五脏的伤害

一则,七情内伤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

在糖尿病的病因方面,中医不仅强调饮食、劳倦等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更认识到情志因素的影响。

比如,《内经》明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显然,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情志刺激可使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影响不同脏腑精血及精微物质的疏布以及储藏,而引发疾病。

就糖尿病而言,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心理应激后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可出现短暂性血糖增高反应。

也有发现,长期的情绪低落可致内分泌失调,使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并诱发和加重糖尿病。

还有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多项情绪因子得分均升高。

二则,最容易诱发糖尿病的生活事件

有学者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作了前瞻性(追踪18个月)多因素分析研究后发现:“家庭主要成员死亡”、“家庭主要成员患重病或遭遇意外事故”、“子女升学困难”等重度长期应激在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者认为,与年龄、体重指数相比较,生活事件强度是正常和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的第一位危险因素。

从中医来分析,人体情志的产生是以脏腑气血作为物质基础和载体的,脏腑气血等功能正常则情志活动正常。若存在长期的心理应激,会造成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脾失散精,这或许是七情过极诱发糖尿病的病机关键。

三则,调畅情绪的措施

综上所述,七情过极是诱发血糖浓度升高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如何才能避免七情过极呢?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其一,扩大心量。

心量越大,就越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心量大的根本在于有利他的精神。俗话说“助人为乐”,为什么帮助他人可以产生快乐呢?因为利他让我们心量扩大,心量扩大自然就会产生愉悦感。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若快乐,则五脏六腑皆归于和谐。

其二,心静而安。

《内经》有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言心的生理特征是喜宁静,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我的建议是,不妨多多用中国传统文化来修心正心,通过养性调神,不但可以改善体质,还能优化性格,增强自身的心理调摄能力,起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功用。

孙思邈谈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显然,这五难对于今时的所有人都有启发意义。

其三,提高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能力。

临床所见,并非所有人都会因情志原因而发生疾病。为什么?情志刺激是否引起发病,与个体自身因素有密切相关。心理适应调节力强,机体生理状态良好,即使较强烈的外界刺激一般亦形不成情志刺激;反之心理适应调节能力差,机体生理状况欠佳,则容易形成情志刺激而发病。

从中医来分析,机体状态良好的人,其主观内心体验与情绪表达反应正常。此即《内经》所谓的“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而若机体状态欠佳则影响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评价及反应,是引起情志的重要原因,也是情志刺激能否致病的重要条件。

小结

今时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非常无益于健康。或每天都在经历着加班、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或极端缺乏运动,或心中有怨恨恼怒烦等各种负面情绪,所有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因。

由此说,我们每一位年轻人都要清晰地认识到健康难得,要有强烈的预防糖尿病的意识。

​本文所谈的是年轻人如何预防糖尿病。事实上,如果能按以上这些方法去实践,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亦可预防所有慢性疾病。(董洪涛)

# 年轻人得糖尿病
# 糖尿病
# 中医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