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刷屏全网惊艳10亿网友后,绝美中国风再度封神:今天真正值得上热搜的,应该是她们!

这个是认证

美少女颜究社

2021-12-22 09:25

666279 0 0

 “传承并不等于一成不变” 
"点翠" ——作为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统技艺,美则美矣,却是门残忍的艺术。
为了保证首饰器物上镶嵌的蓝色翠羽,具备足够鲜艳、光亮的颜色,人们往往会从活的翠鸟身上,生生拔取其羽毛。
因为失去羽毛后,翠鸟很难存活、通常在短时间内便会死去,所以也因此一度濒临灭绝。
故宫博物院藏 孝端皇后凤冠
那么,想要传承这一中国传统技艺,难道一定要用如此残忍的取材手法吗?

89年出生的四川姑娘—雁鸿用她的巧手告诉你——传承并不等于一成不变。

右:雁鸿
雁鸿曾用几张薄如蝉翼的纸与染色后的鹅毛,便1:1还原出了《如懿传》原剧中价值百万的点翠钿子 ↓

材料完美替换的同时,又将传统的点翠手艺得以精准重现 ↓

最终,精雕细琢后呈现出的钿子仿作,端庄秀雅、繁花似锦,

其美感甚至不输真翠羽制成的作品丝毫~
尊重生命与艺术传承取之平衡——优良的文化传承,就应是如此。

除了这一“仿点翠”的作品外,作为一名擅长国风制作的手工娘,雁鸿制作过的传统头饰也还有许多;
而且每一样都精致、考究无比,同时又融入了她个人丰富的奇思妙想~

有热播剧中出现过的国风头饰——
《香蜜沉沉尽如霜》中锦觅大婚时佩戴的头饰 ↓


《知否知否》里明兰出嫁时佩戴的凤冠,几乎每一款都是神还原的程度 ↓

也有利用生活中丢弃的材料“变废为宝”、巧手制成的艺术品——
比如,用18个废弃易拉罐打造出的一顶“京剧凤冠” ↓

同样是用易拉罐仿制出的整套苗族头饰 ↓

以及,以中国古代神兽为灵感,并利用花藤、树叶等常见材料,打造出的山海经系列头饰 ↓
《山海经-夫诸》
《山海经-犀渠》
《山海经-婴勺》

每一款国风头饰的作品都美得让人惊心,其诞生的背后,也往往是长达数月、甚至一年的考量与打磨。
雁鸿曾耗费一年的时间于手工制作上,为的就是还原宋朝(宋高宗)皇后佩戴过的九龙四凤花钗冠 ↓

并向大家普及几近失传的传统缠花工艺。

此外,她还曾专门历时半年时间以一副古画为灵感打造了一套半面妆系列饰品;
并将它带出国门,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演讲台上、向世人展现中国千年前的审美与智慧~

对于雁鸿而言,每一个作品除了单纯地展示美感之外,还须担负起继承与发扬传统国风的责任。
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手工之美,让更多人领略古代工匠之巧思,这便是她做这一切的初衷。



 “绝美唐妆,还原中国千年之美” 


这种将流行和传统相结合的想法,还不只体现在手工作品上;


妆容、发型、饰品、服饰,其变迁的背后都是每个朝代社会风貌的反映。


于是,有一部分年轻人便将焦点放在了国风妆造上,通过对古代妆造的还原,展现出中国千年之美,并还原其背后的历史脉络~



90后女孩晴晴(B站视频号:o小庄o),就是国风妆造者中的一位——
国家宝藏—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灵感妆容

她的大唐女儿行妆造视频,就详尽科普了中国历代不同时期的面妆种类。

初唐如萍水一滴——妆容轻巧纤丽、灵动无比,
眉如一钩弯月、唇式纤小秀美;

双环望仙髻发式与金丝花簪、宝钿相衬,衣裳间隙细而薄。
初唐的女子便是如此轻盈俏丽、让人见之忘俗。

武周似立华照容——随着女帝时代的到来,女子面上变得更加稠丽。
英气十足的涵烟眉、繁复艳丽的花子、愈加浓烟的斜红;


加上散布了金色步摇的交心髻发式和大胆奔放的华服,参政时期的女性可谓是英气迎锋芒~

盛唐盛荣风韵——随着朝堂上女性身影的隐去,妆容又再度变得柔和起来。
柳叶眉、酒晕妆、圆润唇、点于额中用金币珠翠制成的花钿,与富贵大方的情态,衬托此代繁盛如斯~


髮髻向额前俯偃的倭堕髻发式、巍峨华丽的发簪和金钗,更是尽显盛唐女性贵气夺人、雍容华贵之感。

中唐孤弱无依、雨霜摧残荷——因安史之乱后盛极而衰,面妆又逐渐转为浅淡的风格。
如皱眉啼哭状的鸳鸯眉、圆且小的樱桃唇、加之高髻危鬟的发式,

中唐的女子如姣花照水、哀愁缠绵,风袖一覆,惨淡难收。

晚唐好作倾厦临终,乱世梦回唐盛时——频繁战乱里,女子的妆容又重回当年,轻巧纤丽的娇俏态。
淡淡的远山眉、向外晕染开来的唇妆,面颊两侧点上形如飞鹤的花子,再以金花以缀之;

配上宽广如云、高如云的云髻发式,和插于两鬓的金银头钗,彰显出晚唐女子的奢靡之风。

无论是唐仕女的美、还是历史的脉络,都皆在小庄的这组国风妆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妆" 本身就很美,理应像这样分享和传播给更多人欣赏!
当国风妆容被世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一代年轻人找回自己审美、重拾文化自信的时候。


 “将古琴声吹向世界各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年轻人则在利用传统乐器与现代流行元素的融合与演绎,来把“中国风”吹向各处~


比如,大胆对古琴进行创新的自得琴社。



古琴,作为中国音乐里罕见的、延续三千多年都未断代的古代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为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原本高雅神秘的古琴变得更为通俗化,让大众对其更加亲近,而不是高山仰止、敬而远之。

自得琴社一方面将游戏里、影视剧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风”乐曲,二次改编成了古琴曲,并结合古画式视觉进行输出——
比如,他们就曾用古琴、长笛等传统乐器改编过游戏秦时明月中的插曲《空山鸟语》。

淡雅古朴的米色背景下,几个人身着朱红的袍子、藕色的绢衫、艾绿的上衣,坐在中间演奏乐器;

古琴深沉、长笛婉转,清音闻远近,雅韵贯今古,意境美如一幅随音乐流动的古画~

此外,他们还曾魔改过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插曲《清平乐》。

细节还原的唐代装束、铠甲,配上古琴、古筝、琵琶、笛箫、小打、鼓六种传统乐器;

前奏和缓,中间节奏突然增强、极具张力,将战争、危机感的画面通过气势恢宏的音乐表现出来;

"战争" 过后,又以一段西域色彩的旋律,来传达一种边防战士“笑入胡姬酒肆中”的画面。
接近尾声时,旋律则呼应开头回归平缓,并比最初的和缓多了几分激昂的感觉,一口气推到高潮结尾~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起承转合、堪称视觉盛宴 ,不仅圈粉了无数国内网友,上传到油管后,就连大批外国人都为之连声称赞。

另一方面,自得琴社又将中国传统乐器与当下的流行元素进行巧妙融合,让潮流与古风的碰撞来得无比有趣、奇妙~
你想象的到哆啦A梦的主题曲也能用古琴演奏吗?

欢快的旋律、演奏现场乱窜的猫咪,原来印象里比较沉闷的传统乐器,突然就变得俏皮、可爱了起来~


这些创意作品的背后,同样也是一个还很年轻的制作团队。

自得琴社由七位80后、90后的年轻人组成,因为拍摄的视频成本时常高达十几万一条,大多数时候,群年轻人都是在以入不敷出的状做着。

那么,他们为何还要如此坚持古琴传承这件事呢?

自得琴社的年轻人们给出了他们的回答:“中国丢了太多好东西,我们想要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慢慢传承下去。”


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

这些年轻人们用他们的才华和创意,让古朴的文明穿越了历史、带给了我们跨越千年的震撼;
同时,更是唤醒了那一份每个人植根于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让我们在看到作品的当下,内对中国千年文化豪与~

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寄托于某一个人的事情,而应该是每一代人的使命。
相信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续力,中华文化一定会越发熠熠生辉。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