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心不乱

这个是认证

恒信传媒

2021-12-13 22:48

31168 0 1


《沉思录》中写道: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灵魂不可焦躁不安,生活才能平稳无忧。”
一个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
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上,则水到渠成。
2
沉住气,事不拖延


听过一句话: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我们往往陷入胡思乱想,却忘了该怎么行动。
越是犹豫不决,越滋生出焦虑。

勤,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



石悦是《明朝那些事》的作者,他的成功源自于每天的积累。



5岁时,石悦开始阅读历史书籍,每天读2个小时。



11岁,他把《上下五千年》读了7遍;



12岁后,他翻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



在这样的坚持下,他十几年来,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最终写出了《明朝那些事》,获得无数喜爱。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人生就像一棵树,务必扎根深厚,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定成不了大事。



曾国藩在写给儿女们的家书中说到: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沉住气,打硬仗,吃硬饭。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为人处事,需要踏实勤勉,切记三心二意,拖延不定。



管住嘴,话不多说



俗话说:



“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



人生在世,言语要谨慎,行动莫轻浮。



丢掉抱怨和争论,是最高级的修养。



稻熟低穗,人熟低声。



三国时期,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隐居隆中,躬耕陇亩。



在当时复杂局势下,诸葛亮不愿意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谋。



干脆选择闭嘴,不管是非,静待时机。



晴天耕种田地,雨天饱览诗书、研习兵法,韬光养晦,被称为“卧龙先生”。



最终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选择步出隆中,留下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后来诸葛亮在临终时,写了《戒子书》留给儿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言语,代表一个人的三观。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选择安静,不评判是非。



不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错。



心中有尺,说话有度,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弟子规》云: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宁肯沉默,也不要谄媚讨好。



英雄无言,岁月有声。



话不多说,静可内省。



与耍嘴皮子功夫,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本领上。



守住心,人不急躁



《荀子》云: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越是艰难时刻,越不能焦躁。



人不急躁,事事圆满。



邓亚萍是乒乓球名将,有着“大心脏”之称。





其实一开始,邓亚萍并不被看好,因为她的个子太矮。



但是她却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训练,临危不乱。



1994年亚运会上,国乒面临强敌,比分被拖到了2:2。



而邓亚萍刚好打第五场,决定胜负的一局,所有人都提心吊胆。



最终,邓亚萍以强大的心态,稳定发挥,攻防兼备,拿下比分。


后来在《圆桌派》采访中,她说:



“其实每个人都很紧张,都想赢得比赛。而我的方法就是专注于每一个球,既不松懈,也不急躁,一分一分的搏下来。”



比赛场上,哪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是心态更能稳住罢了。



心不急躁,事无巨细。



人不自作,福运临门。



《左传》中记载: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余生,守住心,别失了分寸,也不急躁行事。


杨绛曾写道: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社会复杂,人心更是难测。我们唯一做的是,自律自强。



沉住气,事不拖延;



管住嘴,话不多说;



守住心,人不急躁。



身若清风,归于平淡,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他人的是非。


搜索
# 自律不拖延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这个是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