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带着众嫔妃去圆明园度假,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十阿哥薨逝,意欢憔悴,而卫嬿婉又将皇上从前赐给她的“坐胎药”是避孕药一事告诉了意欢,意欢难以接受,去找皇上对峙,却得到冷漠的回应,最终心死,烧毁抄写的御诗,在自己的房间放火自杀了。
再比如准葛尔内乱,达瓦齐杀死旧主上位。曾经端淑长公主为了国家安定被派去准葛尔和亲,而那旧主便是端淑长公主的和亲对象,相当于达瓦齐杀死了端淑长公主的丈夫。
达瓦齐自知自己能力还不足以和大清抵抗,便上书皇上表明自己愿意归降,但还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端淑长公主做他的正妻。这对于长公主和大清都是一种侮辱,但此刻朝廷国库并不丰盈,水患还频发,寒部随时有可能联合准葛尔进犯,皇上只得妥协。
不过倒也不是没有高兴的事,只是这事只能算是半个高兴的事。如懿的产期本来马上就要到了,因为圆明园比宫中凉快,所以皇上特意许诺如懿在圆明园生产,等孩子百天后再回宫。
结果意欢放火那天如懿知道后急忙赶到现场,着急之下动了胎气,提前生产了。
如懿生这个孩子的时候很不容易,但好在是顺利生产下来了,皇上十分开心,这毕竟算是这些天来唯一的好消息了。给她赐了封号,皇上说这公主来得和宜,就封为和宜公主吧,为万事皆宜之意。
皇上让江与彬对孩子先循例检查一下,自己进去看如懿,告诉如懿给公主起了封号,并询问孩子叫璟兕如何,兕者,为小雌犀牛也,他希望孩子能够像小犀牛一样健壮。
可惜,这孩子不仅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万事皆宜,也没有像他所寄予的那样健壮,所有的情况都同他的话反着来了。
或许是因为生产前担忧意欢的生死,加上本就是早产,所以婴儿生下后本是正常的,但没过多久,孩子小脸便开始发紫,江与彬检验出孩子只怕患有心症,长大后身体会极虚弱,不能出一点意外。要想长大,就不能受疲倦,也不能受惊吓。
这日,皇上同如懿用膳,皇上说今日皇后的身上怎么这么香,难道是用了西洋送来的香水?如懿说一路过来荷香满苑,许是衣服上沾了荷花香吧。
说起香水,其实不光是西洋,中国制香用香的历史要更为悠久。
芳香物质很早就被古人用来香体、辟秽、改善环境。原始的香品,多用芳香植物制成,在今天看来,这是真正纯天然的香料。早期用香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有时就是直接插戴香草。屈原《离骚》诗中即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将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这就是战国时流行的一种插戴香草风俗。
而较为普遍的方式,则是将香草一类的芳香物质采摘阴干后,装进小口袋里,做成香包,谓之“香囊”。
香囊,又叫“容臭”(xiù)。容臭好闻,居家可以悬挂,在古人的卧室帷帐里都会悬挂香囊。东汉末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一语,说的就是这类用香风俗。
在古代,比较讲究的人都会随身佩戴香囊。因为香囊是古人佩戴之物,故还有“佩帏”的别称。先秦时人们佩戴香囊已很流行,对未成年时还有用香要求。据《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人为了香体,除了佩戴香囊,还有直接食用香品的现象,将芳香物调入日常饮食中。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便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蕙草、兰叶、桂皮、椒叶这四种芳香物,或拌食,或泡酒喝,或做成饮料饮用。
这种“食香”之俗在古代曾长期存在。如在唐宋宫廷中,嫔妃间便流行食用杏仁、饮用杏露,为的就是体香。以体香出名的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生前不只常佩香囊,常洗香汤,也爱食芳香果实。
《乌夜啼》词云:“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碧纱厨”。
两汉时,“熏香”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开来。所谓“熏香”,就是把衣物放在燃烧香料的炉子上熏烤,使香气散发出来,沾到衣物上。这种专用炉子叫作“熏炉”或“香炉”。为了防止衣服被烧到,外面会罩上一个罩子,这个罩子古人称之为“熏笼”。当然,熏香并非只熏衣服,还熏被子、熏房间。宋李石《乌夜啼》词中所谓“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碧纱厨”,描述的就是熏被的情形。
汉朝用香之盛是以前没有过的,用香甚至成为一种宫廷礼制。《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入直台中……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
熏炉是汉朝贵族家庭必备器具之一,其中又以名为“博山香熏”的熏炉最出名: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模拟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景象,并由此而得名。
汉代还有一种专门用来熏被窝的超小型圆状香炉,叫“熏球”,因为放在被中始终不会翻倒,人称“卧褥香炉”,亦叫“被中香炉”。据《西京杂记》,“熏球”最早是一名叫房风的人发明的,可惜“其法后绝”,后到西汉时由工匠丁缓复制成功。
作为佩戴和熏烧的香品,自然都是固态的。在古人所消费的固体香品中,后期更多是“香药”。这是一种人工合成香品,又称“合香”,多依“香方”制成。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便记载了多种“熏衣香方”。
到唐宋时,香品的品种越发丰富,如香粉、香丸、香饼、香膏等合成香品都已在民间使用,有的专门用来香体,有的专门用于香口(去除口臭),有的专门用于改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香品的消费方式也变得简单,有一种“印香”,使用起来相当方便,与现代的蚊香使用方式很相似,不必用专业的熏炉来焚烧,放入香盘中点燃后可顺序燃尽。
说回到香水,在中国古代,它有另一个名字:“花露”。“花露”二字读来就带有中国诗意之味,它的名字确实也取自词人欧阳修的这句“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垂帘幕。”之词。但不得不承认,“花露”确实是一种外来品,据宋代《诸蕃志》记载:“蔷薇水,大食国花露也。五代时,番使蒲诃散以十五瓶效贡,厥后罕有至者。”短短的一句话,说明了花露在五代时期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
需要从异域进口的花露,因迷人的香气,它成为了女性化妆盒中十分珍贵的物品之一,只是由于价格昂贵,普通人家的女子根本享受不起这种奢侈品。
那么到了清朝以后,花露就成为了一种更加普遍的生活产品,尤其是在清代的富贵人家,大多都备有可以自行蒸馏花露的蒸馏器具。
比如在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一书中,就多次提到花露,这是因为曹家本来就善于制造花露,而且曹雪芹的祖父曾向康熙皇帝敬献过玫瑰露。所以清朝的富贵人家,就有普遍使用的习惯。至今就连紫禁城中,都保留着一套由西洋所传来的蒸馏器。
END
本期看点:香
欢迎关注我,从影视入手,聊些有趣的文化。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