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3 1
分享

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买卖是否该同罪,为何注定端不平?

这个是认证

姬鹏

2021-12-08 19:00

271259 3 1


孙海洋和妻子与孙卓“认亲”之后,“追责”再次成为这场悲剧的核心议题。不过就媒体释出的碎片化采访来看,孙卓对于“追责”养父母的态度值得玩味。要知道,无论孙卓表示“没有对养父母产生过恨意”,还是他强调“如果养父母被判刑我会生气”,其实都指向“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

实际上就过往的拐卖案中,绝大多数被拐孩子在得知真相后,都跟孙卓的想法差不多。因为对于被拐孩子来讲,如果养父母对他(她)们很好,主观的感受上确实就是把养父母当生父母看待。所以出现“认贼作父(母)”的情况,也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儿。

因此在看待被拐孩子的态度时,就需要以个人成长的视角去理解,而非是以生父母的立场以及公共立场去看待。之所以这样强调,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放过养父母,而是在审视被拐孩子的态度时,要给予既定的主观空间。

至于公共立场中的“拐卖儿童,买卖同罪”来讲,它本身的立足点在于彻底打击拐卖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说到底,如果孩子找到了,生父母就选择原谅养父母,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即视感。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是否“追责”养父母的问题上,生父母确实也会面临困境:一边是孩子的深切祈求,一边是公义的必须严惩。这种情况下,作为生父母到底该如何选边站,这其实也是比较无奈的事情。

如果选择站孩子,公义的严惩力就会被削弱;如果选择站公义,亲子的融合上就会受影响。总之无论怎么选,都好像是会有遗憾。但是回到生父母的立场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为了孩子最终选择隐忍。这使得“买卖是否该同罪”注定端不平。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需要让被拐孩子在能理解是非曲直的年龄时,作出较为公允的评判。起码要让养父母知道,他(她)们对不起生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就算被拐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也应该有这个义务去弥合,要不然生父母的“寻亲”显然就是一厢情愿。

但是这却主要依赖被拐孩子的觉解力。如果被拐孩子在逐步的成长过程中,能从社会性的视角出发去看待悲剧因果,并且也有愿力去弥合生父母所遭受的创伤,那么“私域的选择”就可能跟“公域的正义”走向共振。

只可惜,如此的设定多半是不容易实现的。我们比较容易想到,孙海洋和妻子很希望孙卓立马就跟他(她)们走。但是回到现实中,起码就眼前的考量,孙卓留在养父母这边还是最合适的(孙海洋着重提到“教材”的不同)。

另外如果“买卖同罪”无法强力落实,那么法理层面是否该提升对应的严惩力度,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给生父母谅解的权限,这本身就是在给被拐孩子反向亲情绑架的机会。

简而言之,如果法理层面不给生父母谅解的权限,并且默认养父母就该为自己的买子(女)行为付出代价,其实也是对生父母让步层面的解压。毫不夸张地讲,就因为孩子的深切祈求,就让生父母去原谅养父母,这本身也是残忍的行为。

所以在具体的法理实践中,如何平衡这种失衡的选择,也是需要给予考量的。因为我们始终要知道,生父母是受害者,被拐孩子是受害者,养父母是加害者。如果就因为养父母跟被拐孩子存在情感关系,就要让生父母强力隐忍,这或许并不符合既定的正义,无论是私域中,还是公域中。

只是吊诡的是,在过往的讨论中,无论是舆论叙事,还是当事人陈述,始终都是以“一切为了孩子”展开。这使得“认亲”和“严惩”就会走向不确定性,而对于生父母所遭受的痛苦和养父母所犯下的罪孽,往往会走向“稀里糊涂”。

当然也会存在特殊情况,就比如:被拐的孩子在养父母家成长的很好,而在生父母家可能会因家庭因素成长得不好。可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选择是一回事儿,生父母“追责”养父母又是另一回事儿。

不得不承认,即使再怎么强调“一切为了孩子”,也还是不能忘记“合法性”的存在。所以在处置养父母的问题上,如果情节过分恶劣的情况,法理层面是否可以考虑对被拐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这也是打拐善后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因为只有更全面地抚慰,才可能迎来更彻底地打击。要不然,“一切为了孩子”就意味着“还要有孩子付出代价”。

# 孙海洋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这个是认证
凡尘不过一句戏言
呵呵😒
2021-12-11 05:14
0
0
猫友1160776
杀人犯的子女也不希望父母被判刑……
2021-12-10 09:35
0
0
新用户1612881
看了孙海洋和买家的家境,放心吧!孙卓能回到生父母身边的!时间问题。买家也能得到相应的象征性的处理!
2021-12-09 12:55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