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金猫榜#这演技我真的服气!

这个是认证

表姐家电影

2021-11-29 08:46

38365 0 0

在今年的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演员王景春咏梅凭借电影《地久天长》拿下了影帝和影后大奖。

 

这是中国电影人首次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上,同时拿下最佳男/女主演双奖。



对于华语影坛而言,这是创造历史性的一刻。


所以,咱们今天必须来说说这部电影。

 

《地久天长》

So Long, My Son



导演王小帅从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开始,26年间仅挂名执导了十余部长片,不算高产。


他和同辈的贾樟柯、娄烨等人一起并称为「第六代导演」,共同缔造了华语文艺片在世界影坛的辉煌历史。


《十七岁的单车》获得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左右》获得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特别关注”奖。



可惜的是,这些作品虽然在国际上收获了巨大的荣誉,但却在内地电影市场上票房惨淡,无一例外。

 

他的新作《地久天长》,纯粹从卖相来看——

 

这几乎又是一部注定“不赚钱”的电影。



主演王景春和咏梅,虽然都是活跃在影视剧里的熟脸,但估计很多人都叫不出来他们名字。

 

而且电影国内公映版的时长达175分钟,这样的时长远超出普通电影。

 

影片的情节,不是标准的商业大片,没有宏大的场面和震撼的视觉效果。仅仅只是讲述了两个普通中国家庭之间的颠沛浮沉和情感迁移的故事。



但这样一部看似“平平无奇”的文艺片,却在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令表姐完全沉浸在整个故事当中——


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父辈们身上所发生过的真实悲喜人生。

 

剧情的时间线跨度长达30年,故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

 

围绕两个家庭的两代人之间在时代洪流下的悲欢离合,细致勾画了一部中国工人家庭的变迁史。

 


主角刘耀军(王景春 饰)和妻子王丽云(咏梅 饰)是一家国营机械工厂的车间工人。

 

八十年代,他们和工友沈英明张新建两家住在同一栋筒子楼里,三家人原本都是挚交好友,就连耀军和英明的儿子也亲如兄弟。

 


可一桩意外惨剧却打破了刘家与沈家的宁静生活。

 

两家的孩子放学后去水库玩耍,结果耀军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



这让两家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之后丽云遭遇下岗,耀军选择带着妻子远走他方。

 

他们从内蒙到海南,最后辗转到了福建的一个荒僻渔村,最终选择在异乡定居,并收养了一名养子。



耀军夫妇试图把对亲身儿子的爱寄托在养子身上,为他取名刘星(王源 饰),和早夭的儿子同样的名字。

 

可这个领养的儿子,却始终无法融入耀军和丽云的这个家庭。

 

他对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并怨恨养父母将自己当成一个替代品,最终选择叛逆地离开了这个家庭。



经年过去,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可以忘掉悲伤的过去。

 

可失去孩子的悲剧却始终折磨着耀军夫妇,而沈家也一直生活在无限愧疚当中。

 

原来,当年丽云曾经怀上了二胎。


可八十年代正值计划生育的政策施行时期,而好友沈英明的妻子李海燕(艾丽娅 饰)正是车间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在得知王丽云意外怀上二胎之后,她亲自带人押着王丽云去医院堕了胎,最终造成丽云失去了生育能力。

 

当耀军夫妇又因为意外失去了长子之后,海燕陷入了巨大的自责当中无法自拔。

 

三十年后,耀军夫妇再次回到家乡,见到了分别多年的挚友,两家人尘封多年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

 


无论是从影片的故事人物亦或是年代背景,《地久天长》无疑是导演王小帅创作野心最大的一部电影。

 

影片的时长将近三个小时,但在表姐看来,这种长度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电影所要讲述的并非只是耀军和丽云这个失独家庭的悲剧故事,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普通家庭,在时代洪流挟裹下的命运起伏,进而折射出整个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无论是耀军一家人,还是沈家人,亦或是工友新建。


他们的个人命运、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连,其中的家庭故事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发展经历的一个缩影。

 


尽管电影出场人物繁多且情节支线庞杂,但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却丝毫不显得冗长拖沓。

 

导演王小帅大胆地采用了现实和回忆穿插的这种非线性叙事的表达方式,在同一场景内切换到不同时代,将中国三十多年跌宕起伏的历史缓缓展开。

 

影片情节涉及知青下乡计划生育国企下岗大潮八十年代「严打」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弱下岗潮南下打工淘金等等“中国特色”故事。

 


这是小人物背后的大历史,也是每一个中国家庭所共同经历过的国情家事。

 

正如导演王小帅所说:

 

中国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经历了诸多人生不得已的不幸和打击之后,仍然艰难而平静地生活着。

 


所以影片仅仅只是呈现了两个家庭几十年的悲欢离合,便足够打动人心。

 

耀军和丽云曾四次失去孩子。


长子意外身亡,二胎被迫流产,养子离家出走。


最后,又主动放弃了与英明妹妹茉莉(齐溪 饰)的私生子。

 


这个家庭的苦难始于意外的丧子之痛,但这对夫妻身上的苦难与绝望,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只是在熬着忍着,仅为彼此活着。


电影中最令表姐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丽云敏感地察觉到丈夫外面有人、丈夫有了新的生命支撑点后,她认为自己已完成生命最后一个任务,便选择自杀。



绝望的耀军抱着妻子跑了几里路,心急如焚的他早已筋疲力尽,却又不得不咬牙坚持着。


小人物在悲剧无奈的境遇下,又无力又努力挣扎。

 

不得不说,王景春和咏梅的影帝影后实至名归,两位实力派演员的表演,绝对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他们用克制、深沉、收敛的演技,将这对善良而又隐忍的“中国式”夫妻塑造得入木三分。

 

另一方面,影片虽然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隐忍克制的基调,没有任何多余的煽情和强烈的戏剧冲突。

 

但这种穿透时间和岁月的厚重感和情感张力,加上故事角色经历所引发的共鸣,却足以带给观众极强的情感冲击,也让角色的每一次情感爆发,变得充满感染力。

 


回过头来再看影片的片名,颇有些意味深长。

 

《地久天长》源自于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电影中也多次出现了这首歌的旋律。

 

这句话本来是美好的祝愿,但在影片当中——


这个关键词既蕴含着角色所遭遇的命运和感情的迁移与变故,也代表着所有善良的人们在无力改变,却又必须承受的历史面前那些卑微谨慎的愿望。



究竟什么才能地久天长呢?

 

看完电影之后,表姐认为王小帅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地久天长。



不过,就目前影片的公映版本而言——


其实也并非尽善尽美,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影片删减的问题。


根据当时在柏林电影节看过朋友的说法,国内公映版删改了一些重要情节。

 

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戏:


王丽云在被迫流产之后,被工厂里评为先进代表上台领奖,这是影片前半段最为无奈辛酸的一幕。


当时,英明妻子李海燕却在台上对丽云说:

 

别哭丧着脸,这里面有钱拿。

 

这段戏呼应了影片片尾,病重的李海燕见到丽云时说的那句临终遗言:

 

有钱了,你可以生了。

 

但公映版完全删去这段情节,就显得结尾的那段台词,特别突兀奇怪。

 


另一场比较大的改动是工厂下岗的段落。


原版中领导在上面念下岗名单,底下的工人态度比较激动,甚至有工人骚动冲上台,一位女工抢到了名单,并大喊“我们不下岗!”


而在公映版当中,这段情节被去掉,最终取代的是台下工人们平静地接受。


导致原本故事中主角命运的悲剧性,被严重削弱了。



其次,还有影片的大团圆结局,稍显俗套。


我个人认为:


影片其实只要到耀军夫妇去给儿子上坟的段落收尾,就已经足够了。

 

毕竟影片的前半段一直都保持着冷静克制的风格,结尾却情绪煽得太强,完全颠覆了影片前半部分的风格,有烂尾的嫌疑。

 

但总体而言,《地久天长》是一部相当具有温度的文艺史诗。

 

尽管影片的主要视角,只是聚焦了两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的生活变迁,但其长达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让影片的格局变得非常宏大,俨然构成了一部涉及了很多中国式家庭命运与抉择的平民史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