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濯水古镇,靓丽风景

猫友1268176

2021-11-23 14:41

19289 0 0

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东南角濯水镇境内,地处乌江主要支流"塘岩河"畔,主要居民为土家族和苗族。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穿境而过,距舟白机场26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濯水所在的阿蓬江流域,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流淌过濯水古镇的阿蓬江发源于湖北利川,是我国唯一的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内陆河,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

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古镇四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历史为濯水古镇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乡土文化遗产,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华夏文明在这里的交织,形成了濯水古镇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

濯水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此时,此地已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古镇、龚滩古镇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与多个染房、酿房、刺绣坊等手工业作坊的存在,吸引了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南京、武汉等地的客商。山外的风琴、口琴、自鸣钟、汽灯、手摇留声机等洋货被他们带到了濯水,转而将濯水的蚕丝、桐油、茶、漆等产品远销山外。清末,甚至还有日本人来此经商,把"光顺号"的生漆和"同顺治"的药材远销日本,演绎了中日民间贸易的传奇。

1956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古镇的商贸逐渐萎缩。

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古镇文化积淀丰厚,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相互交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河古戏与西兰卡普、雕刻等民间工艺交相辉映,形成了濯水独特的地方文化。

"游古镇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濯水古镇蕴涵着历史的灿烂文化,随着古镇的改造,一个在4000多年的漫漫长河中积淀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已焕发昔日的风采,重新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

2014年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古镇老街

濯水古镇老街由青石板铺就,长约1000米,宽2-3.5米不等,街道两旁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为木质结构,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错落有致,别有风韵。民居之间有画有精美壁画的封火墙,窗花是精美的木雕,磉墩上有精湛的石刻,走在街上,犹如置身于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殿堂。濯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朴而饱含哲理。

古镇入口的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戏台。檐上的人物雕刻惟妙惟肖,由于经济欠发达,这些在重庆各地已经难得一见的雕花保存了下来。

土家吊脚楼群

现存最为完整的建筑是古镇靠河沿建的民居,也就是古镇下街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这些吊脚楼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四五米高的河堤是用条石砌建的,经过了200多年的河水冲打,那些条石河堤没有一点倾斜。

古镇道德碑

濯水古镇街道中段立着一块1米多高,宽约50公分的石碑。石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距今已有121年的历史。石碑阴刻着"天理良心"4个大字。据介绍,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古镇风雨桥

黔江濯水古镇风雨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廊桥,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濯水古镇风雨廊桥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

2013年11月27日晚,有亚洲第一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被烧毁,火灾原因当地群人众说纷纭。风雨廊桥于2014年5月开始重建,于2015年2月重新对外开放,重建后的风雨廊桥依旧魅力无限。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