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别因为烂片名,错过这9.5分「黄片」

这个是认证

独立鱼电影

2021-11-01 09:26

43286 0 0

HBO电视台,向来以黄暴著称。


代表作《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震撼了多少「幼小」的心灵。


前段时间,它推出了新作。


不仅海报黄到亮瞎眼。


开场更是直接摆出满屏的警告:


17岁以下禁止观看



别误会,这可不是什么小电影。


而是一部vlog(video blog)


没错,就是欧阳娜娜、康辉都拍过的那种。



别小看这vlog,它的口碑堪称开挂。


豆瓣9.5分,烂番茄100%新鲜度


网友纷纷打出五星,赞不绝口:


「神一般的影像表达形式」

「太牛×了」

「目瞪口呆」

「完全停不下来」



这究竟是怎样一部奇葩神作?


快跟着鱼叔来大开眼界——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Season 1



这个又长又怪的片名里,出现了一个名字:约翰·威尔逊


他就是本片的导演、摄影、剪辑、旁白。



拍这部片之前,约翰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影视圈小透明。


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端着摄影机走街串巷,寻找灵感。


他用两年间拍摄的海量素材,剪成这部6集纪录片。


影片的主角,是约翰生活的城市——纽约


在他的镜头里,纽约既没有华尔街、时代广场的纸醉金迷,也没有中央公园、百老汇的悠闲文艺。


而是一个乱糟糟的,遍地都是怪咖的地方。


你可能会在街头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



老鼠肆意乱窜,啃食烟头。



还有可能,一进地铁就踩到不明血迹。



在纽约,你永远无法推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


但正是这些无常的日常,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街头风景。


所以,约翰索性就把这种没有边界、无法掌控的生活拍下来,以此来捕捉纽约生活中,真实的荒谬感


堪称一部人间观察指南。



鱼叔今天来讲讲我最喜欢的两集。


第一集,《完美烩饭指南》。


看分集名,还以为误入了美食节目。

 

其实,它讲的是一段好笑又暖心的真实故事。

 

约翰的房东是一位老奶奶,待他如同亲儿子,无比的热情,甚至有点执拗。

 

每次和约翰一起看电视,都要他穿上厚厚的棉拖鞋,生怕他冻着。


 

经常上楼帮他收拾垃圾,直接上手抓,只因为不想浪费垃圾袋。


 

坚持帮他手洗衣物,因为她嫌弃外面的洗衣机里会有虱子。


 

做饭就更不用说了,日常投喂约翰各式饭菜甜品。


 

房客和房东之间竟然能有这么亲密的感情,实在是罕见。

 

约翰也一直心存感激,亲昵地管房东奶奶叫「妈妈」。

 

为了让「妈妈」开心,约翰决定准备一个惊喜:

 

给她做她最爱的意大利烩饭


意大利烩饭(Risotto) 


虽然只有一道菜,但也要追求完美。

 

于是乎,约翰走上纽约街头,想要寻找最正宗的意大利烩饭,拜师学艺。

 

去哪找呢?

 

不是饭馆,而是那些挂着意大利国旗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居民,更可能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也更愿意与人分享。


 

这不,还真被他找到一个意大利家庭。

 

这大哥本来是做木工活儿的,一听到意大利烩饭几个字,立马两眼放光:

 

算你小子走运,这刚好是我的拿手绝活儿。


 

接着二话不说,停下手里的活儿,带约翰来到自家厨房,一对一教学。


 

有模有样地介绍食材:必须用特级初榨橄榄油、意大利大米、帕马森奶酪……

 

具体用量多少?

 

不知道,因为「我做了几十年了,从来不称重量」。


 

大哥豪迈地架起两口大锅,一口熬高汤,另一口煮米饭。


看起来确实很有食欲。

 

 

约翰按照他的食谱,买齐了素材,跃跃欲试。

 

结果接连翻车,要么是饭煮得太干巴了,要么是配菜掉地上了。


 

还有一次,锅的把手猝不及防断掉,大型车祸现场。


 

约翰不信邪,继续尝试,偏要做出最完美的意大利烩饭。

 

光是想想房东奶奶会有多开心,就让他干劲十足了。

 

但俗话说得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

 

这一天早上,约翰拉开窗帘,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到房东奶奶忙碌的身影。

 

反倒是看到了一辆救护车。


 

原来,奶奶中风了,而且已经是第二回

 

而约翰对此一无所知。

 

瞬间,他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愚蠢」。

 

何必去追求最完美的意大利烩饭呢?

 

明明第一次做好,就应该请她吃的。

 

然而现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她。

 

没想到,vlog的情节也能急转直下,看得人鼻头一酸。

 

幸好,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房东奶奶顺利出院,身体恢复得很好。

 

这一次,约翰不再犹犹豫豫,他一口气做好烩饭,把它放在了门口。


 

味道、卖相并不重要,有这份心意,便是「完美的意大利烩饭」。


这一集,把vlog拍成了一部剧情片,令观众的情绪仿佛坐了趟过山车。


而接下来这集《脚手架架设指南》,更加天马行空,思路清奇。



大家应该都见过施工用的脚手架。


而约翰注意到:


脚手架在纽约出现频率特别高,几乎每一个街区都被脚手架淹没了。


这是为啥?


因为多年前有一座大楼外墙砖脱落,砸死了一个路人。


从那以后,政府便规定,所有大楼每五年都要进行一次外墙维护


于是,街头开始出现大量的脚手架,作为保证施工顺利、路人安全的防护设施。


纽约市民,早已对脚手架的泛滥习以为常。


甚至,开发出了不少新功能。


有人把它当成健身房



有人把它当成办公室



还有人把它当成演奏厅



甚至还有人在脚手架上,玩过不可描述的情趣游戏。



但脚手架的泛滥,也给一部分居民造成了困扰。


有人说,脚手架害得房产贬值,卖不出好价钱。



而且从窗户望出去,原本的景色全被脚手架挡上了,像住在笼子里一样。



对于盲人群体来说,脚手架影响了他们对障碍物的判断,极容易撞上架子。



更可怕的是,有的脚手架搭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金属管子也会松动,从最初的安保措施,变成了定时炸弹


每年,纽约至少有80起死亡事件,是由脚手架引起的


但这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他们改善脚手架的方式,只是改变了它的外观设计而已。


甚至在后来,有人还组织了一场脚手架设计大赛。


获胜者设计的脚手架,不仅被广泛应用,还成了证明阶级地位的象征。


实在是荒谬至极。



在这一集中,约翰把司空见惯的脚手架,当成一种社会现象来呈现。


看似荒谬的内容,实则揭露了外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内里也许是千疮百孔。


令观众开始重新反思人与城市的关系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实际上,城市也会令一些美好的东西慢慢消失


这也是整套纪录片的一个核心主题。


《完美烩饭指南》,讲的是繁忙的大城市里,所剩无几的人情味。


《脚手架架设指南》,讲的是城市的高速发展,也会对人造成反噬。


其他四集,同样是用XXX指南来命名:


《攀谈指南》《记忆力增强指南》《家具覆膜指南》《餐费分摊指南》。


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障碍、集体出现记忆差错的「曼德拉效应」等等话题。



谈到拍摄初衷时,约翰说道:


「我在纽约出生长大,感觉到了城市特色正在消失。」


「这是我的自然冲动,我想保护它,去拍摄任何可能短暂的、正在消失的东西。」


「记录的过程就是要在纽约变成玻璃城之前,尽可能地挽救它。」


一部纪录片,真的能挽救一座城市吗?


恐怕很难。


但它至少让更多人看到了问题的存在。



本片播出后,在国内外都收获了热烈的反响。


除了主题深刻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形式很新颖。


走上街头,随手拍下素材,的确是vlog的创作方式。


但和普通的vlog不同的是,这些素材没有被简单地拼接成流水账,而是被解读、重组,从而服务于特定的主题。


每一集就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这归功于约翰对于城市文化,有着细腻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


观察力是指,他总能看到旁人所看不到的,想到旁人所想不到的。


想象力,是指他对视听效果的拿捏。


他喜欢用一些十分夸张、幽默的视频素材,来配合自己的旁白。


比如,用消防员开水闸的镜头,来比喻陌生人一旦开起了话匣子,倾诉欲望就如流水般滔滔不绝。



再比如,用洒在地上的咖啡,比喻那些越描越黑、适得其反的行为。


就算在咖啡上铺再多报纸,也无法掩盖这个人把咖啡洒了一地的事实。



论制作,这片全程就用了一台摄影机,连稳定器都没有,画面质量平平。


但论创意,它绝对能令所有人眼前一亮。


就像豆瓣网友们说的那样,是这个自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最佳范例



目前,该片已经被HBO续订,在筹备第二季了。


反观国内,短视频领域持续繁荣。


Vlog也在2019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放眼望去,千篇一律,令人审美疲劳。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一部神作呢?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