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但也有人说,这世间所有的重逢,如果都如初次相遇一般,那该多好。
所以纳兰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人心动不已。
对于晚唐诗人罗隐来说,确实如此。
因为12年后,他与故人的一次相逢,堪称大唐“最尴尬”的一次重逢。
01罗隐
罗隐原来不叫罗隐,他叫罗横,杭州新城人,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文学家。
诗以唐代为盛。
盛唐时期,诗坛更是百花齐绽: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声声悲叹,却写诗
那时的诗坛,群星闪耀,让人神往。
但随着大唐没落,到了晚唐时期,诗文也渐趋凋零。
大唐才子,如果排名,罗隐排不进前二十名,但若只论晚唐时期,罗隐却是其中最闪耀的那颗星。
罗隐自幼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的诗和文章都为诗人推崇,当时他与同族的罗虬、罗邺,被称为“三罗”。
还有人将他与前辈温庭筠、李商隐,并称“三才子”。
据说当年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登进士第,罗隐以诗贺之,令狐绹对儿子说:“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
可见罗隐文名之盛。
遗憾的是,一个文人,如果 有着这样不俗的开场,一般意味着他会有非常坎坷的遭遇。
罗隐亦是。
他的坎坷就在于空有一身才华,但却屡试不第。
罗隐的一生,参加了十多次科考,他在诗中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十二三年时间,就用来考试了。
悲催的是,一直考不中,这被称为“十上不第”。
所以当年豪情万丈的罗横,终于低沉下来,他给自己改名“罗隐”。
02才华
《红楼梦》中,王熙凤曾引用一句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来形容自己的一番苦心,却不知为谁。
这句诗就是罗隐所写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的诗,和后世的苏轼有些像,他们在诗中蕴含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对于西施,文人笔下大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但罗隐却写: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这样的诗清新有趣,没有陈腐气,就像同时期的皮日休,他和罗隐、陆龟蒙都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笔下,隋炀帝就不单纯是暴君,他写的是: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或许是因为仕途不顺,罗隐曾感叹过: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但最终,在《自遣》中,他写下了: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样的放任,又像是李白笔下的: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从罗隐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心高气傲的孤绝少年,如何在岁月翩跹中将志气消磨殆尽。
这种消磨,最后变成了自嘲,而让罗隐“自嘲且嘲人”的一首诗,是因为12年后,再遇故人。
三、不如人
《唐才子传》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最初,罗隐赶赴科举,路过钟陵。那一年,罗隐26岁,正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之年。
在钟陵,罗隐遇见了歌妓云英。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宴会上,云英身姿婀娜,媚眼如丝。
等到一曲舞毕,云英下来敬酒,罗隐发现她竟然谈吐不凡,让人心生好感。
后来的故事,罗隐参加考试,几年间考了十几次,屡试不第。
12年后,他再次经过钟陵。
没想到,又一次遇见了歌妓云英。
这一次,罗隐早已不再是当年心高气傲的少年,而云英,依旧是穿梭于各色男人之中。
没想到,故人相见,云英一开口,就击在了罗隐心上。
“
一句话,让罗隐有些尴尬,但作为“毒舌小能手”,他自然不能认输,于是罗隐就写下了一首《赠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这一句诗,竟然流传下来,成了“怼人名句”。
只是在这诗句之中,还是有太多的不甘心吧。
真的是“不如人”吗?
或许罗隐胸中那一颗孤傲的心,在现实的卑微之中,依旧高傲地跳动着。
可是这又能如何呢?
人生路漫漫,得不到的,很正常。
只是,希望那些所有的“得不到”,都可以换成一个释然的笑。
得到的都感恩,得不到的都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