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读书无用吗?21万本科生成“外卖小哥”,是自愿还是无奈之举?

这个是认证

一只小沐沐

2021-09-14 13:05

120938 0 1

不知不觉中,互联网这个曾经新潮、时髦的词已经融入进了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它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激励着无数“拓荒者”在一个个未知的领域奋斗。

此外,互联网时代下还创造出许多新的职业,如外卖员、快递员等,其中围绕外卖小哥这一群体就引发了不少热议。

其实相信提到外卖小哥我们都不陌生,作为职场里的“打工人”,我们每个人都曾有等待着或身着黄衣、或身着蓝衣的“送饭使者”的到来。

他们中大多是二三十的男青年,但也不乏皮肤黝黑的大叔和身材消瘦的小姐姐,大体构成了外卖员的群像。

7万硕士生、21万本科生成为我们身边的“外卖小哥”

其实随着外卖员这一群体的逐步壮大,我们对于这个岗位的宽容度在慢慢上升,而热心,便捷等词汇,也时常出现在对外卖员的评价里,但即便是这样,也依旧有很多人给他们打上文化程度低等刻板印象。

不过,我之所以说这是刻板印象,是因为据有效数据统计,在我国700万外卖小哥中,就有近21万本科学历的从业者,甚至有着7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从业者。

看到这个数据,不少人心里一定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父母们辛辛苦苦花大工夫大钱财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孩子,怎么就“自降身份”要从事外卖员这个职业了?比别人多读了六七年甚至十年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样的选择是自愿还是无奈之举?难道读书真的无用吗?

其实在笔者看来,虽然确实有一些人毅然辞去996和007的工作,主动选择了外卖员的职业,但对于很多“高学历”的从业者来说,可能还是无奈之举。

在我所了解的本科生外卖员中,他们很多人是在毕业季错失了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大好时机,又不想无所事事地在家“啃老”式地找工作,权衡之下选择了边工作边投简历,而手头可供选择的工作又是外卖员的性价比最高。

一旦收到更合适的工作的邀约,他们便会即刻抽身,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此外,还有部分勤工俭学的在读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出来做外卖员兼职,以此来赚取相对来说“不菲”的外快,补贴学费和生活费。因此才会在外卖员中出现如此庞大数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

不过每当这种类似数据出来后,就总会出现一些“读书无用”的论调,这也许就是酸葡萄心理或者是认知局限性,又或者被个别成功学的经典案例所影响了。

因为从简单的数据来看:本科学历只占总人口的比例的4%,而专科以上学历也只有10%,换而言之能考上大学的仍旧只有极少数人,更多的学生依然被分流没有实现大学梦。

因此,鼓吹“读书无用”的人大多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罢了,但这也只是一个陷阱,毕竟只有极少数低学历的人在幸运与机敏的加持下走向了成功,大部分成功人士还是接受过本科甚至更高水平教育的。

学历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与见识,还有起步的高度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学历绝不是一纸文书这么简单,它带给孩子的是专业能力,校友资源,见识谈吐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等等。

对于很多普通本科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进入大厂是极其艰难的,但对于清北的孩子们来说,这不过是平平无奇地去向之一。

这就是学历背后的平台所带给孩子的潜在支持,直接决定了孩子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后的高度和发展潜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我们并不是看轻或吹捧特定职业,只不过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本科生硕士生当外卖员之所以能引起大众的惊叹,究其原因还是能力与职位的失调罢了。

但有句老俗语我们都很熟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即使是做着又苦又累还要“笑脸迎人”的工作,也不代表人格的卑微或高贵,只要肯付出肯钻研肯琢磨,最后就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谱写成功的诗篇。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