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内卷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只在有把握,有明确收益逻辑(有没有收益还不好说)的方向上投入资源竞争。而没有人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的竞争赛道。内卷心态的最大问题在于价值单一化,而且越内卷,越容易被“主流”裹挟。你不想“鸡娃”,想让孩子快乐成长,但在大背景下,没人真正认可你,只会觉得是你自己偷懒,不愿投资孩子。商业世界内卷,可能还会有良性竞争,内心世界内卷,则会让价值观变得荒芜。
关于“内卷”,有一个经济学上的案例:一群人在公共草地上放羊,每个人放10只羊,草地有自我修复,羊群生生不息。可有个牧民贪心,悄悄放了20只,发财了。引起了其他牧民的眼红,也放20只。有牧民甚至开始放30只,当然肯定比放10只羊的时候更操心更劳累,羊越来越多,最后草地被破坏,所有羊都饿死了。 经济学中也被称之为“公地悲剧”,公共资源悲剧最初由哈定(GarritHadin)提出,所以也叫“哈定悲剧”。 “内卷”,形容一个系统中所有人都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努力,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人,甚至全部人谁都没有落下好的状态。本质是,在一个系统内,一组“个体”欲望驱动的“增强回路”(想要多吃多占)遇到了“系统”资源有限的“调节回路”(视野有限、草地有限),导致个体收益在开始的“投机期”大幅上升,在遭遇公共资源瓶颈后的“崩溃期”蒸发为零。 “内卷”的核心关键词:个体努力,多吃多占,资源有限,都不落好。
内卷一词的应用场景过大,实际上反应了人们对社会现状戏谑和自嘲的态度,大家在发泄情绪,当真的没多少。不过确实该有人点醒一下我们,先做个明白人,再开玩笑。
是啊,不要说中国市场这么大的范围,就说一个公司组织,到底是不是内卷,得看这个组织的整体表现和效果,而非局部方面的不到位。
如果不想(家庭)内卷,那就需要个人清醒认知自己有什么,不盲目,过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自己的家庭日常,万事取决于自己。从大处看,高考的内卷是由于多数家庭焦虑孩子的未来(普遍存在着的家长为孩子打算的过多安排的过多形成的社会集体焦虑导致督促催促各种情绪化言行)如果说人各有志这个词的主导权交给孩子,家长们大可以轻松一点,只要在品德层面上教育引导孩子给孩子把精神基础打好,(比如没有过多干涉的成长孩子也会学着走路,比如过多安排成长孩子的主动需求减弱依赖甚至反抗叛逆)其实任何时候孩子都是主动自主循序成长。好奇心是每一个幼儿自带的学习能力。与生俱来的顺其自然和人品形成最好的成长,何须焦虑?!怕孩子平平安安吗?看不透大智者还要装愚蠢有才能都要注意分寸把握言行呢,何况普通人?!没有好的人品,集体内卷只会让努力白费,高考完了走入社会还有更多的路要自己走,家长们能一辈子扶持孩子吗?!
很多时候多数公司发生的是内耗,因为信息不通畅,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导致的“如果我做了又得不到好处,我凭什么要做”的思想,做领导的反思一下分配和激励机制是否公平到位及时,员工反思一下自己沟通能力和技巧,天下大同不过是个动态平衡而已。
内卷,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就像为了更好的视野,剧院里前面的人站起来看戏,后面的人不得不放弃座位也站起来。 内卷的英文是Involution,指的是投入的高密度,致使边际效益降低。通俗来讲就是投入产出比下降。
教育真的太内卷了,之前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孩某一科考了98分是班级倒数,不可思议,以前98分是班里前5吧,现在都倒数了,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为了考好分数,学生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试上,所有人被迫做这一件事,在这一件事上竞争,其他方面不用发展了?一个生命体成为一个学习机器。希望价值观不要这么单一,多条路,大家都轻松一点,在自己的领域去竞争,去变强。
这个内卷的定义好,局部和整体。这样就把内卷变成了一个运筹学的概念,到底哪部分是关键路径?哪部分是影响成功指标的核心内容?不在关键和核心上做工作就是白忙活。但是识别关键和核心就要有大局观,我们的组织条块分割,协同不足,就会出现这种没有大局观,聚焦在局部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不可避免的被陷入了内卷。
内卷本质上是囚徒困境的现实实践,几乎只要是这种all in的赌局都很有可能出现总成本远大于总收益的悲剧。如何解救大家,还是任重道远,希望“内卷”可以不止乎于被反复搬上台面提及,更要关注的是如何寻找现实中的最优解。
内卷说明内部还有发展空间,是事物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正常现象,如同深呼吸,吸气到了极限自然开始下一次吐故纳新;内卷不是危机,没有必要“谈虎色变”,重要的是真正的内卷到来时,调节好内卷的过程,做好内卷后应对新变化的准备。
内卷是种局部视角 内卷的可疑之处,不在于竞争是否过度激烈,而在于视野是否过度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