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1
分享

山西平順县荐福寺遗址出土的唐代佛教石造像

考古快递

2021-07-28 18:52

213289 1 1

山西平順县荐福寺遗址出土的唐代佛教石造像

选自《考古》2007年第8期

山西省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端,长治市的东部,其东南与河南、河北交界。荐福寺遗址位于平顺县西南30公里的北社乡东禅村,创建年代不详,目前仅存一处高10余米、面积约660平方米的斜坡土台。1987年5月,当地村民在土台斜坡处挖窑时于距地表深3米处发现一个面积约4平方米的土坑,坑内堆放10尊石刻造像及一些石像残块。

这10件石造像分为佛头像、单体佛坐像和背屏式佛坐像,5件底部有题记,其中4件有纪年题记。石材均为青石质。

87PJS53佛头像。头光大部分残缺,佛头额角发髻微残。磨光高肉髻,佛面丰圆重须,眉间凸起圆点状白毫,粗眉宽长,长目低垂,鼻翼略宽,上唇呈花瓣状,唇线轮廓清晰。面容端庄恬静,雕刻线条浑圆流畅。佛头高17、头光残宽20厘米(图版陆,3)。

87PJS54佛像。佛像腰以下残缺。桃形头光内弧前倾。磨光高肉髻,长耳垂肩,佛面略丰圆,弯眉细目,嘴角上翘,面含微笑。外着通肩式双领袈裟,内衣束胸,有五道阶梯状衣褶。右臂上屈于胸。残高32、头光高17.2厘米(图版柒,5)。

87PJS7佛坐像。颈以上残缺。身着右袒式袈裟,袈裟衣角缠绕右臂,内着僧祗支。右手抚膝,左手屈于胸前,食指单立,中指与拇指相结,余指弯曲,结枷趺坐于长方形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袈裟下摆覆盖莲座,衣纹清晰有层次感。须弥座束腰,四角有地神侧首蹲踞扛托。残高32.3厘米,其中座高17.5、宽20厘米(图版陆,4)。

87PJS9弥勒坐像。佛像颈以上及左肩残缺,左手残。外着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祗支。右手抚膝,右臂曲肘于胸,跣足倚坐于“工”字形束腰须弥座上,座下有长方形台基。袈裟轻薄,衣纹清晰。残高57厘米,其中座高21、座长32厘米(图版陆,5)。台基正面阴刻发愿文10行,计50字,铭为“夫金人入梦救苍生于菩提宝镜长悬俱登正觉垂拱二年二月二日牛君干为七生父母敬造弥勒像并二菩萨闻者皆得成果”(图一)。铭侧线刻一人,头戴樸头,长袍束带跪坐于地,手捧一枝莲蕾,应为发愿者牛君干。

87PJS1佛坐像。残高56厘米,其中座高25.3、底宽27.5厘米(图版柒,3)。

87PJS3弥勒坐像。残高52.4厘米,其中座高21、座宽20厘米(图版柒,2)。长方形基座正面及两侧阴刻发愿文19行,计55字,铭为“惟大唐调露二年四月廿六日佛弟子牛师褒清信女牛匡儿姐妹五人等上为天皇天后及七代先亡复为阿孃(娘)敬造弥勒像一区合家供养”(图二)。雕刻风格与87PJS1相似。

87PJS5佛坐像。须弥座一角残。圆形头光。磨光低肉髻,佛面长面重须,面颊略鼓,弯眉细目,双唇微合,面含微笑。通高42厘米,其中座高16、座宽21厘米(图版梁,4)。基座正面及侧面阴刻发愿文12行,计31字,铭为“乾封二年十二月廿三日弟子广□敬造□□像一口上皇帝下及□世成佛口”,铭刻字迹随意,模糊不清(图三)。

87PJS6靳皈国造佛坐像。通高38.7厘米,其中座高13,8、底宽12.5厘米(图版柒,1)。基座正面及两侧阴刻发愿文12行,计26字,铭为“佛弟子靳皈国及姐为法界普及沧生又为亡父母敬造石像一区”(图四),字迹潦草随意,无纪年。雕刻手法与87PJS5相似。

87PJS2彩绘佛坐像。右手残缺。通高50厘米,其中座高15、宽30厘米(图版陆,1)。长方形台座正面阴刻发愿文12行,计64字,铭为“惟大唐咸亨四年四月廿三日佛弟子清倍女罗绫并现在男师褒李宜为亡男师度师则师合等敬造像一区愿亡者早得生天现在者与法界同归此果俱升正觉”(图五)。

87PJS4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背屏尖部残,右胁侍菩萨右腿残。屏顶部两侧有勾云纹。主尊磨光高肉髻。佛面方圆重须,双目平视,唇线清晰,面相端庄,颈有三道。外着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祗支,衣带飘垂台面,结珈趺坐于圆形束腰须弥座上。袈裟下摆覆盖台面,衣纹贴体流畅。左手抚膝,右手上举胸前,掌心向外,拇指和食指竖立,余指皆曲。残高40.5、主尊高28.7厘米,其中座高8.7、宽28厘米(图版陆,2)。

平顺荐福寺创寺年代不详,除出土的石造像外,没有出土其他的遗物。文献中仅《平顺县志》记载:“县城西南有荐福寺”。荐福寺出土的10件石造像,有铭记题刻的5件,其中4件有纪年题记,依次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咸亨四年(公元673年)、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与壶关县清凉寺遗址出土的麟德元年(公元664年)4号佛造像相似(侯银枝:《壶关县出土一批石造像》,《文物世界》2002年第2期)。其余未刻纪年题记的造像,从总体风格看,皆属于同期遗物。

荐福寺造像多有残损,推测被毁原因应与唐武宗会昌灭佛有关。据此推测,荐福寺应创建于初唐或略早,兴盛于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衰败于武宗会昌年间,历时近二百年。

长治地区唐代佛教造像发现极少,尤其是出土的石造像,见诸报道的仅壶关清凉寺出土的一批。因此,荐福寺出土的石造像,为进一步研究本地区唐代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长治市博物馆:崔利民 平顺县博物馆:宋文强)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笑益笑十年少
要好好保护
2021-07-29 10:0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