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

猫友1064811

2021-07-26 17:13

110479 0 0

   以前,抑郁症常常被人们说成是心灵感冒,实际上,它并不是单纯的情绪病,而是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在我国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0%的人寻求帮助,其中一半到医院看病,这其中又只有2%~3%到精神科就诊,其他都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于欣教授说,“到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只有大约10%是首次就医,即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需要精神科帮助。其他都是多次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病情迁延不愈,最后转诊来到精神科。”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将精神病与神经病混为一谈,其实精神科的疾病病与神经科病是不同性质,有着根本区别的两种疾病。精神科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常表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

     首先医学上并没有“神精病”的说法,而且早就淘汰了“精神病”的这个定义,而将表现在认知、情绪调节、行为方面功能紊乱的疾病定义为“精神障碍”,它反映了精神功能潜在的心理、生物或发展过程中的异常。很多人对“神精病”谈之变色,这造成了很多病人和家属的病耻感。其实精神障碍发病率相当的高,比如大约10个人中,就有1~2个人经历过焦虑障碍,但是很多人未得到专业的帮助,独自忍受着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


     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作为精神康复领域近些年兴起的新形式,其主要采取职业劳动的方式,促使患者减缓精神衰退,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它是一种在西方较为成熟的心理社会治疗方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者通过帮助出院后症状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获取和维持职业,来帮助患者训练工作和社会技能,获取收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较好地回归社会。职业康复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它还是一种系统,是帮助残疾人就业的重要领域。在西方,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就业是康复的重要指标。


职业康复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呢?

“培训—就业”型这类形式是先给予精神障碍患者足够的培训,然后再帮助其逐步就业,最终达到完全独立的工作状态。在我们国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康复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庇护性就业这主要由政府、医院或民非组织提供工作场所,通过特别设计的职业环境,培养精神障碍患的工作习惯和发展潜能,以此逐渐适应工作,培养工作技能,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


2、过渡性就业这是一种职业俱乐部的特殊形式。俱乐部通过与雇主协商,为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较好的精神障碍患者争取短期的真实工作的机会,工作时间与薪酬根据其表现及个人情况作动态调整。

     希望出现以上特征的患者能够及时的到医院就诊,及时的治疗,避免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