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22个票房冠军、7.7高分,拨开《悬崖之上》的荣誉,找寻真实历史

这个是认证

纸上影风向飚

2021-05-13 23:35

178012 0 0

《悬崖之上》在五一假期结束后,热度依然不减,票房猛起直追,一连拿下22个冠军,就连在一贯挑剔的豆瓣,也拿到了7.7的分数,不少人感叹,主旋律历史题材作品,不是拍不出好作品,而是没有拍出好作品。

感叹电影的成就,回味电影细节,在结束观影后,从周深充满忧郁气息的歌声中缓回过神来,细细回想这部电影,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

电影情节从一开始就紧紧攥住观众眼球,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东北,四位从苏联特训归来的特工为执行秘密任务“乌特拉”,兵分两路来到哈尔滨。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任务尚未开始,计划便已被叛徒全盘托出,尽数出卖。

两路人马一路直接陷于敌营,另一路游荡在外无法警示同伴。电影全程都充满紧张感,看完后不得不感叹,张艺谋导演讲故事的功力实在稳健,险象环生,让观众无时无刻不担心片中角色遭遇。

故事实在讲得好!但看完之后许多问题依旧扣动我们的心弦,促使我们拨开艺术外衣,找寻真实历史,看看那冰山下的部分。

首先,乌特拉行动中的王子阳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极少数从日本人设立的惨无人道的细菌试验场中逃脱的幸存者,为佐证这段血腥又违背人性的暴行提供了有力证据。但影片没有提到的是,他在逃脱出去后加入了东北抗联,于三年后英勇牺牲。

如今你我偶然在电影中得知的名字,却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血肉铸就的人静静化作了铅字,呆在浩瀚史料中,等后人去发现与铭记。

其次,哈尔滨在历史上是否危机四伏,群狼环伺呢?是的,哈尔滨一度有诸多国家势力盘踞,暗流涌动。许多影视剧也都曾以哈尔滨作为历史背景。当时的哈尔滨,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是日本人必要争夺的阵地,日本人一度在东北扶植势力,作为进一步侵华的后备。

可想而知,当地环境的复杂程度。日本人曾在中国有四大特务机构,特高科、梅机关、竹机关、岩井公馆,如今看来依旧让人气愤不已,打着“梅竹”的美名却做着侵略虐杀的野蛮行径!

最后,科长究竟有没有发现高级卧底呢?这是影片最后留下的悬念。科长送给被误杀手下的亲人抚恤金,是否意味着他已经明白错杀了人呢?当他咬牙切齿地说,“不管有没有找到那个卧底,他也迟早会自己跳出来”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为主角捏一把汗。

哪怕我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认同,于和伟饰演的周乙一角,怕是凶多吉少。手刃叛徒,送走牺牲同志的孩子,送走王子阳,告别小兰,无一不是充满危险的行动。每一步都有可能成为科长口中的“自己跳出来”。

如今的我们只能在文章与影视中得见当年谍战活动的刀光血影,走钢丝般的心惊胆战。但成熟的战士从不畏惧!影片最后周乙拿走了小兰的致命毒药,他已经能坦然面对最坏的结果,那是他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发子弹。

近百年前那段屈辱而充满血色的历史中,我们有名有姓的英雄不过两百多万人,还有二千七百万无名英雄倒在了通向胜利的路上。

那时还没有那首“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的歌谣,但愿意为之默默燃烧生命的信仰已然扎根在无数人心底。

我们很高兴看到各种主旋律题材电影的涌现,但我们更应当要求这类电影做到对历史的尊重。哪怕《悬崖之上》这部电影,在道具、场地的考据上并不十分严谨。

在关于历史题材电影的评论下,总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我们对片子的历史性提出质疑时,总有人在下面吐槽,“吹毛求疵”,“创作自由,这是艺术加工”。

不可否认,电影是一种艺术,但它脱胎于现实,理应高于现实。以历史背景为标签来吸引人注意,最后反而最大程度将历史弱化,无疑是种傲慢的态度。

对于历史题材,我想我们应当提高要求,毕竟作为看电影的消费者,享受一部符合历史又充满艺术性的片子才能物有所值不是吗?我们可以永远期待将来充满诚意的历史作品纷纷涌现,到那时是否符合历史不再是争执焦点,而是默认的观念。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