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投资基金何时买何时卖?主要取决于自身投资策略——基金止盈1

这个是认证

财经余汉波

2021-09-24 07:35

61037 0 0

投资的两难

投资有两难:一、何时买;二、何时卖。

你去问任何一个投资者,他都有他自己的答案,即难就难在没有统一的答案。

假设有统一的答案,那么市场将是一片死水,没有人买,也没有人卖。

如果说,有人准确地告诉你什么时候买比较合适,那么可以当作“鸡汤”或“忽悠”,千万别过于当真。

但投资基金总是要买入和卖出的啊!否则如何获得收益,抑或只会买而不会卖,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市场行情中,高点和低点我们是无法准确把握的,能把握的是自身的投资策略。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取决于自身的投资策略,而不取决于市场价格的高低,亦或者准确的时间点。

下面,我们对基金的买入与止盈,分三部分进行探讨(三篇文章):一、基金投资策略;二、盲投指数基金,及止盈策略;三、主动基金投资策略及止盈。

基金投资策略

在投资之前最好理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期限和期望收益率,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效地把握买入点和卖出点、

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你投资什么样的基金,比如你是极端的保守型投资者,那么你最好的选择就是买入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率。而对于这种低风险的基金产品,最好的策略是越早买越好,同时,不需要使用到资金最好不要去动它——他的收益完全取决于期限,而不取决于风险(风险低,波动率小)。

除了货币基金之外,中低风险的纯债基金或短债基金也一样(目前收益率一般在4%上下),甚至中风险波动率小于5%的非纯债基金或混合基金,它们的最好投资策略就是当下买入,然后长期持有——以时间换空间,这源于债券有固定的利率,以及打新可以带来超预期的收益(波动率小于5%的混合基金)。

而如果你投资中风险及以上,波动率较大的混合基金或股票基金,那么何时买卖取决于投资期限和期望收益率。

如果你的资金是闲置资金,比如以前存银行的资金,或未来用于养老的资金,投资期限可以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预期收益率只有10%的话,那么投资最好选择指数基金和波动率小于5%的打新混合基金(或稳定增长,收益率在8%以上的非纯债基金)——指数低估时买入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而当不持有指数基金时,持有波动率小于5%的打新混合基金。

当大盘相对低估的时候逐步买入(比如沪深300市盈率跌至12倍以下,上证50市盈率跌至10倍以下),或在极低估值时一次性买入(比如沪深300市盈率跌至10倍以下,上证50市盈率跌至8倍以下),买入这两大指数基金。

下面我们做以下假设:

假设买入沪深300的市盈率是10倍(逐步买入的话,平均市盈率为10倍),那么依照72法则,72/10=7.2,即在假设市盈率保持10倍不变,基金没有相关费用,每年便可获得7.2%的收益率——该收益来自于社会利润率。

但市场是有波动的,市盈率达到10倍是较为极端低估的情况。也就是说,再加上市场的波动带来的收益,足以弥补基金的相关费用的同时,使期望收益率达到10%以上。

那么买入指数基金什么时候卖呢?如果长期持有不卖的话,便无法谈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了,因为高估也持有该指数基金——坐过山车。

根据我国过往证券市场的表现,大概3年一个小周期,7年一个大周期,那么我们的止盈可以设置为当年涨幅30%(注意是当年,并不是买入之后的全部涨幅,否则无法获得10%的期望收益率)。

当年涨幅超过30%,对于投资者10%的期望收益率,指数已经透支了投资者未来三年的期望收益率(对于投资者预期收益率而言,指数显然是高估的),投资者在当下卖出可以获得未来三年的收益。

而根据沪深300的波动率,每三年几乎就有一年它的涨幅超过30%。而如果上证50,因为它的波动率相对较低,可以将涨幅放至25%,甚至20%——期望收益率可以通过更低的市盈率带来的收益弥补。

也就是说,即使其余的时间资金闲置,在相对低估时买入,长期持有,高估卖出,年化收益率达到10%并不是太难的事儿。

如果指数高估时还进行投资,比如配合投资波动率小于5%的打新混合基金(或稳定增长,收益率在8%以上的非纯债基金),年化收益率提升到15%也并非难事儿。

波动率小于5%的打新混合基金根据历史数据,它的年化收益率几乎是可以达到10%的,4%左右来自于债券的固定利率,4%以上来自于打新带来的超预期收益,还有持有股票上涨或股利带来的收益(毕竟企业总是要赚钱的,走势是整体向上的)。

因此,如果资金没有期限限制,而投资期望收益率仅有10%,那么配合大型宽指和打新混合基金或非纯债基金,10%的预期收益率是较容易实现的,甚至15%也并非难事儿。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