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海南脚印

2021-05-26 13:59

96184 0 0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生活照、剧照

1913年10月,年仅19岁却早已红遍京城的京剧名角儿梅兰芳,受邀来到了上海。

这是他第一次到上海,更是第一次离开北京。一些喜欢戏曲或梅兰芳的人,或多或少能知道,这次的上海之行,对于梅兰芳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在当时的梨园界,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唱红京城不算红,能唱红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那才是真的红。

所以,对于即使已经登台近10年的梅兰芳来说,这次在上海的首次演出依旧让他感到压力十足。

实际上,这次的上海演出,梅兰芳一开始挂的还不是“头牌”,而是“二牌”。挂头牌的乃是当时一位很有资历的汪派老生王凤卿。

然而,梅兰芳一登台,一开嗓,立刻抓住了观众的耳朵,台下乱哄哄的场景马上变得鸦雀无声。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贵妃醉酒》

梅兰芳的演出折服了台下的观众,也令王二爷王凤卿心生敬佩。

于是,在完成前几天的演出后,王凤卿主动提出让贤。他对梅兰芳说:“之后你来唱大轴,我给你挎刀”。

“压台”表演的机会不期而遇,功成名就的时机就在眼前,梅兰芳面临的压力也不言而喻。

如何演好这次的“大轴”,笼住上海观众的心呢?梅兰芳清楚地知道,光是唱得好,还是不够。

在好友冯耿光等人的建议下,梅兰芳决定演一出,上海人没有见过的戏——《穆柯寨》。而这是他第一次演唱这出戏,也是他第一次表演扎靠戏。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宇宙锋》

毫无疑问,演出大获成功。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梅兰芳在上海滩一炮而红。

不过对于梅兰芳来说,这次的上海之行,意义远不止于此。

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特别是其对于旦角的演绎,更是享誉中外。能够被称为一代宗师,梅兰芳的成就,自然不仅在于戏唱得好,更在于他对戏曲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其几十年的舞台演出中,梅兰芳不但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更创造出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而这一切成就的起源,都与他这次的上海之行密不可分。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与欧阳予倩

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但他生于北京,从其8岁学戏开始,直到19岁在上海登台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

虽然师从多位京剧名角,但年少时期的他,甚少接触北京之外的戏曲环境。

民国时期的上海,相比刚刚告别封建王朝的首都北京来说,文化氛围更加开放,思想也更加活跃,在戏曲领域自然也更具多样性。

初次离开北京的梅兰芳,被上海社会环境中大胆的革新精神,以及各种新式的舞台、道具、布景等心生震动,也由此而萌发了改良旧剧的想法。

在长达45天的上海之行中,梅兰芳除了进行特定行程的演出外,也时常会接受一些大家族的堂会邀请。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欧阳予倩先生

在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中,梅兰芳认识、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亦不乏一些具有新思想的戏剧人。

而这其中最令他高兴的,便是认识了“新文化”风尚的戏剧家代表——欧阳予倩。

一次,梅兰芳与王凤卿受到邀请,来到张家花园赴一期堂会。

张家花园是由一位英国商人始建,后经中国商人张叔仿照西洋园林风格建筑的私家园林。

在张园中,除了梅兰芳要登台的“海天胜处”剧场外,还有网球场、照相室、电光影戏、书场等多种设施,以及各种优美的园林风景。

在登台之前,梅兰芳与王凤卿闲逛园子。就在两人谈笑间,迎面走来了一位气质儒雅的青年男子。该男子长相不俗,年龄看上去也与梅兰芳相近。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只见这位青年缓步走到两人面前,面带笑容地朝梅兰芳言道:“您就是梅兰芳先生吧,久仰大名!我是欧阳予倩”。

梅兰芳一听青年的自我介绍,顿感震惊,“原来您就是欧阳先生,幸会!”

那这位令梅兰芳惊讶的欧阳先生,究竟是何人呢?

欧阳予倩,艺名莲笙,是当时上海颇有名气的戏剧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祖父欧阳中鹄曾是清同治年间的举人,曾任桂林知府。也是晚清年间著名的文化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曾拜在其门下。

欧阳予倩年少时,随在北京就职的祖父在京城读书,深刻感受到旧封建社会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欧阳予倩与田汉

在其13岁回到湖南经正中学读书时,很快受到一部分同盟会教员救国思想的影响,决心留学国外,学习先进思想文化。

1904年,欧阳予倩前往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成城中学、明治大学以及早稻田大学。

留学期间,欧阳予倩加入了由中国留学生,组织的先进话剧团体“春柳社”。

且参与编剧并出演,由美国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关于反对种族歧视的话剧《黑奴吁天录》。

这是我国的第一部话剧作品。也由此奠定了他与话剧的不解之缘。

1910年,因日本当局驱逐留学生,欧阳予倩被迫提前回国。

回国后的欧阳予倩,很快携妻子来到了上海。自1911年始,他先后组织新剧同学会、春柳剧社等团体,从事文化活动。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左起汪蔼士、齐白石、梅兰芳、欧阳予倩

同时,他投拜名师,钻研京剧,学习青衣,投身京剧事业,并尝试自己编写京剧剧本。

对于出身文化世家、且学贯中西的欧阳予倩,竟然下海唱戏这件事,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戏子”的身份极低,很多人对其都带有一种鄙夷的态度。

但在欧阳予倩看来,包括话剧、京剧等多种演出形式的艺术,在唤醒民众觉悟、促进思想进步方面,比文字形式的内容,更具传播性和影响力。

无论在其他人眼中,欧阳予倩的举动多么令人难以理解。欧阳予倩这个名字以及他创作的作品,依然在上海戏剧圈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梅兰芳在来到上海的这段时间里,也曾多次听到过欧阳予倩的名字,听过他编写的戏剧作品。

在梅兰芳看来,欧阳予倩的戏曲,简直令他十分震撼。因为其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旧剧形式区别很大,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张謇与梅兰芳、欧阳予倩等在城南别院合影

而欧阳予倩之所以主动与梅兰芳结交,自然也不是完全的意外。

梅兰芳在上海演出的这段时间,他也曾几次欣赏过梅兰芳的演出,同样佩服其在京剧戏曲领域取得的成就。

两位在戏曲领域同样出色的青年,对于这次的见面,都感觉相见恨晚。

在张家花园的交谈后,欧阳予倩邀请梅兰芳,到春柳剧社去观看自己演出,并希望梅兰芳能对自己提出一些建议。

“南欧北梅”的这次上海初会,对于中国戏曲艺术来说,可谓意义非凡。两人互相分享各自对于京剧表演的看法,交流对于未来京剧表演改革的想法。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俞振飞《游园惊梦》剧照

欧阳予倩与梅兰的第一次会面,奠定了两大戏剧家半个世纪的友谊。也对未来两大戏剧派别——“梅派”、“欧派”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之后,回到北京的梅兰芳立志改良旧剧,改革旦角表演艺术;

欧阳予倩则更加萌生了对于京剧的热情,深入研究京剧艺术,编写更多新剧,在大上海的舞台红极一时。

但,“北梅南欧”的缘分,其实才刚刚开始。

为了促进京剧艺术的改革,扭转当时许多人,在京剧创作方向上的偏颇,梅兰芳与欧阳予倩“一北一南”,同时将目光投向古典巨著——《红楼梦》。

在两人之前,红楼戏其实很少搬上京剧的舞台,因为红楼戏中注定是旦角多,各行当不容易支配。演起来也担心会冷场、不叫座。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1916年初,梅兰芳在北京排演自己的第一出红楼戏——《黛玉葬花》。并在几个月后,正式将其搬上舞台,吸引了大批京剧迷的关注,因此大获成功。

而就在之前,欧阳予倩也刚刚在上海,正式演出了自己身兼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的欧版《黛玉葬花》。

一南一北对演同一出戏,而为两人配戏演贾宝玉的姜妙香、周信芳,也都是当时著名的京剧小生。

很多人觉得:这两人是不是不合呀?

就连梅兰芳自己也戏言:“旁人看了,还以为我们在比赛呢”。

“梅欧不睦”的消息,就这样在戏剧界传扬开来。直到3年后,谣言才终于被戳破。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张謇与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人在南通博物苑南门馆前合影

1914年,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状元”张謇,因缘巧合之下与梅兰芳相结识,对其高度赞赏:“老夫青眼横天壤,可忆佳人只姓梅”。

与梅兰芳的结识,让张謇有了振兴国粹京剧的想法,他准备在南通筹办戏曲院校——伶工学社。

为此,他多次写信邀梅兰芳前来相助。但梅兰芳经过考虑后,最终谢绝了张謇了好意:“以知识短浅,未克如愿,实深愧歉”。

但梅兰芳向张骞推荐了欧阳予倩,经多方撮合后,张謇的这所戏曲学校,最终邀请欧阳予倩担任学校主任,主持学校的校务。

梅兰芳在得知由欧阳予倩负责办校后,深感高兴,特意写信与张謇,表示:予倩先生较澜为之胜万倍矣!由其主持办校甚妙!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与马连良朝鲜演出《打金枝》

在欧阳予倩的建议下,张謇在南通城桃坞路西建造了“更俗剧场”,作为学校进行戏剧改革的实验基地。

对于“更俗剧场”的开幕仪式,张謇甚为重视。他再次信邀梅兰芳,望其能为剧场的开幕,前来南通担纲演出。对此,梅兰芳欣然应允。

出于对梅兰芳的尊重与推崇,张謇特意在城外修建了一座牌楼,起名“候亭”。

同时,为了纪念京剧界鼎鼎大名的“南欧北梅”,在南通相会。张謇又特地在更俗剧场前台的大门楼上,新建了“梅欧阁”。

并亲自提笔写下一副对联:“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表达对二人的赞誉。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洛神》

1919年重阳节,“更俗剧场”的开幕庆典隆重举行。

次日始,梅兰芳与欧阳予倩,在新落成的更俗剧场同台演出。

一连10日,演出场场爆满,梅欧二人亦相继演唱《思凡》、《琴挑》、《游园惊梦》等多篇京、昆名剧,令南通戏迷亲眼目睹了“南欧北梅”的绝佳风采。

身为东道主的张謇,更是每场必看,场场不落。

经过这十余日的同台演出,梅兰芳与欧阳予倩之间的友情,由此延续,且更上一层楼。

而时至今日,梅欧同台的故事,已成为戏曲艺坛的一段千秋佳话。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年逾花甲的二人亦经常一起探讨京剧文化,榷商京剧艺术。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1957年7月,周恩来与梅兰芳(左二)

上世纪50年代,二人同居北京,梅兰芳先生还经常前往张自忠路5号,欧阳予倩先生的故居,与其谈论关于创办戏曲学校事宜。

二人在一次交谈时,说到了表演体系。欧阳予倩突发奇想,提出:希望可以由自己来为梅兰芳总结表演体系。

听到欧阳予倩的提议,梅兰芳当即觉得: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为了表达欢喜,梅兰芳立即请欧阳予倩的夫人刘韵秋拿来纸笔,即兴绘出了一幅梅花图,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

受到梅兰芳情绪的感染,刘韵秋也觉得有些手痒,在征得梅兰芳的同意后,便提笔在其所作的梅花图上,填了几根翠竹与两只喜鹊。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样,喜鹊是好运的象征,梅花是春天的使者。

京剧历史上的“南欧北梅”,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的会面,意义重大

梅兰芳访问日本时的合影

而梅兰芳与刘韵秋合作完成的这幅“梅花竹鹊”图,代表着“梅欧”二人,深交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他们对戏曲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予倩还曾经是梅兰芳的女儿梅葆玥的老师,由此亦可见二人的深厚友情。

另外,在两位先生的晚年,他们还曾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一起欣赏昆剧《十五贯》,更是一起出访日本,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在位于南通市更俗剧院穹顶圆厅的梅欧阁纪念馆中,还展览着当年更俗剧场落成开幕式的公告,以及梅欧同台演出盛况的照片。

时至今日,两位先生已经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了。但“南欧北梅”,这两颗近代京剧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他们对艺术的付出与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人物史鉴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