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1
分享

一个人造就一座城,被曹德旺尊称为大哥,一位比肩李嘉诚的前首富

这个是认证

胡华成

2021-10-24 01:00

66250 1 1

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刚刚吹遍了祖国大地,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发展起来。而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上世纪曾经有一大批的人外出闯荡,想要出海谋生,也因此在国外闯出了一片天地。他们趁着回国的机会,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资,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这就是福建沿海那一带很有名的“华侨文化”。

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林文镜,不仅仅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是在李嘉诚之前的首富,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心。

林文镜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父亲很早就到了印度尼西亚做生意,这也被人叫做“下南洋”。在林文镜出生后没有多久,年幼的林文镜就跟随母亲,去到父亲那里一起生活,帮助父亲打理生意。

图片

在林文镜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林文镜不得不一个人肩负起养家的重担。他先是从码头跑单开始,凭借着自身的眼光和机遇,先后在印尼创办了二十多家工厂,产业涉及纺织、食品加工、航运等多方面。

在这之后,林文镜成立了林氏集团,又创办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资产规模高达八十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首富。林文镜的生意越做越大,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矿山,可以说一切都是靠他自身奋斗得来的。

但林文镜在功成名就之后,首先想起的就是自己的家乡——福清,尽管离家的时候他才八岁,对家乡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在印尼的这么多年,林文镜从来没有改过自己的国籍,他还一直念着祖国。

于是在1953年,那是林文镜在时隔多年以后,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他发现福清的发展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好。福清县在那时候还是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小孩子没有学上,大人也时时刻刻在为生计发愁。林文镜看到这些之后深受感触,从这一年开始,他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小学、医院、供电站等基础设施,希望通过这些来支持家乡的发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林文镜为福清造就了属于他的传奇。

林文镜得到父老乡亲的反馈,说仅仅造那些基础设施、工程没有用,并不能很好地改善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老百姓手里还是没有钱。

林文镜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在1987年,他放弃了在印尼经营得如火如荼的事业,毅然决然投入了家乡的建设中来。他与福清市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五年内要为福清创造营收5亿美元,对于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林文镜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福清造工厂,他联系那些在外的华侨,邀请他们回国办工厂,如果因为国内的市场环境不适合办工厂,那么他们造成的损失将有林文镜来负责。没有了后顾之忧后,许多华侨纷纷来到了福建,福建现在很多台商建造的工厂都是那时候引进的。

五年后,在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后,林文镜又为福清写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工业总产值要达到50亿美元。为了这一目标,林文镜打通的是福清的海上交通,先后建成了3000吨级的港口和万吨级的深水港,港口的建立更是进一步加强了福清的对外联系,贸易外来也更加频繁。在第二个五年之后,还有第三个五年计划,慢慢地福清县摆脱了贫穷的帽子,家乡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图片

据说当时的上海市领导看到了福清的发展,希望林文镜也能够到上海进行投资,那时上海的条件比福清要好很多,林文镜不仅可以无偿使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能享受到上海所有的政策优惠,但这还是遭到了林文镜的拒绝,他想要一心一意为家乡谋发展。

2018年的7月2日,享年90岁的林文镜去世了。

回顾林文镜的一生,前半生他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后半生则是在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但他并不需要大家记住他,也拒绝了政府为其修缮、保护故居的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以一己之力,托举起了福清最先的腾飞。这也是以林文镜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华人企业家,为其家乡作出贡献的一个缩影。

图片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这个是认证
小小芝
自身奋斗啊
2021-10-25 11:18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