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繁峙秧歌戏 流金岁月中的古韵声腔

寻常吃瓜大兄弟真

2021-08-11 00:00

65538 0 0

在昼夜的交替中,繁峙县城的街巷常常是锣鼓喧嚣,梆子戏、道情戏、晋剧等各色戏曲轮番上演,每一缕空气中都弥漫着悠扬古韵。

秧歌戏起源于古时农民们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曲调,后演变为融合了歌唱、舞蹈、杂技等多元素的传统戏曲。明万历年间,秧歌曲调流入繁峙的奋地和白马石一带,当时只是一种在街头跑摊子演唱的广场艺术,群众称之为“玩艺儿”。

据县志记载,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民间艺人张代,将街头的秧歌曲调改进后,首次搬上了大舞台。从此,这门草根艺术蜕变为繁峙县的地方小戏,并不断吸收北路梆子、晋北道情等戏曲的内容,逐渐走向成熟,广泛流传于晋北地区。

20世纪50年代,秧歌戏焕发出新活力,繁峙县成立了一支拥有五十余名演职人员的秧歌戏剧团。他们将古代戏曲样式中的“明清传奇”改编成了秧歌戏,这些剧目中惩恶扬善的传奇故事,备受观众青睐。剧团更是凭借着一部经典剧目《花亭会》,获得了山西省优秀传统剧目奖,这件事在当时的繁峙县可谓家喻户晓。

几十年来,为了延续繁峙秧歌戏的火种,老艺人们始终保护着家乡的这门珍贵艺术。2006年,繁峙秧歌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在繁峙县政府的支持下,阔别已久的秧歌戏剧团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繁峙秧歌戏的影响下,繁峙秧歌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表演,成为繁峙人民重要的精神愉悦方式。繁峙秧歌气氛热烈、曲调浑厚,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在繁峙县城这片土地上的戏曲种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造就了民间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

繁峙秧歌戏,流金岁月中的古韵声腔,为世代繁峙人输送着深入骨血的精神给养!

来源:繁峙文旅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