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农村生活,80年代的“万元户”,是如何赚到的钱?

这个是认证

乡村丽丽

2021-12-06 21:39

46959 0 0

现在农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大部分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存款,当下在农村,要说拿出10000元,一般人家都能做到。但是这要是在80年代的时候,那可就了不起了,因为那时候能有一万元的家庭,就被称为是“万元户”,并且这样的富裕家庭,甚至几个村子还没有一个。

因为在80年代的时候,农民基本上还都是靠种地生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经营着几亩地,每年种植的粮食交完公粮后,除了口粮也就所剩不多,别说能有太多的积蓄了,不少村民省吃俭用还入不敷出,哪里能集赞下上万元的存款。

当年哪个村子里能有一个“万元户”,名声比现在农村的百万富翁都要响亮,并且也是村民羡慕的对象,如果家里有男青年找对象,那就更是轻易而举的事情,天天都会有媒人主动找上门,给这样富裕农民的儿子介绍女朋友。

在80年代的农村,农民并没有人像现在一样外出打工,所以也就很难获得种地以外的收入,那么,当时的“万元户”是如何赚到这么多钱的呢?

单纯种粮食的农民,很少能有人成为“万元户”,种地可不仅仅是现在收入低,在过去同样收入也不怎么高。

那时种地投入确实比现在少,因为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力劳动,在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上也不多,但是那时的产量也无法和现在相比,并且粮食的价格很廉价,所以农民靠卖粮食的收入也就很有限,因此,80年代时,靠种粮食成为“万元户”的农民就很少了,甚至就没有。

80年代先富起来的农民都是哪些人

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少部分农民就开始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了。比如有的农民从事加工业、运输业,服务行业等项目,有矿产资源的地方,有的农民开矿,搞冶炼等。80年代在我村里,就有不少农民由单纯的种地开始经商了。

那些除了种地还从商的农民,就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了,在他们中间就有人率先成为了村里的“万元户”,当然,有部分经济头脑的农民,通过养殖业和特种种植业,也能富裕起来,但是相对和从商的农民相比,就显得逊色了不少。这还就应了“无农不稳,无商不富”那句话。

农民离开家乡,走上了打工路,才是真正富裕的开始

农民后来逐渐地富裕起来,其实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并不大,即便是在粮食年年丰收高产的情况下,农民第一产业的收入也并不高,因为种地的投入在增加,粮食的价格增长很缓慢,因此农民种粮的收入至今都比较有限。

随着农民离开家乡,走上城市打工开始,才是农村真正富裕的开始,农民打工的收入在年年递增,“万元户”也就慢慢不再被提起,因为农村的“万元户”逐渐增多了,现如今十万元户,百万元户都已经不足为奇了,万元户也就成为了当年那一段时期的一种称呼。

如今农村生活的富裕,仍然离不开第二和第三产业,农民单纯的种地收入依然还是占比不多,打工的收入是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的主流,因此,这也促使部分农民离开农村,放弃种地到城市生活和定居。

但是第一产业也是稳定其他产业的基础,其他产业也无法替代农业,农业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产业,这也是国家对“三农”建设和发展所重视的原因,也许未来会改变农村“从农难富”的历史,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也能富裕起来。


# 三农
# 万元户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