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分享

[转载] 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线上举行

这个是认证
热闻 楼主
2022-12-08 23:06 广东 695997
举报 收藏本帖

2022年12月4日,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港澳教材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阅读与发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协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教材出版机构及中小学学科专家等近1000名学者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届论坛。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张宏宝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中民、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杜晶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中民指出,教育离不开教材和语言文字,教育教材语言文字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本次论坛以港澳教育及教材语言为主题,汇聚了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对于全面加强教育教材语言建设、促进港澳青少年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继亮表示,十八大以来,我们教材建设工作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大中小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但教材工作中仍存在摆位不正、研究不深、精品不多等问题,需落实转轨、转化、转型,逐步深化国家审定制,重视学生的学习逻辑,推进教材形态由纸质平面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

舒刚波在致辞中对港澳教材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做好加法,关注爱国主义教育在港澳教材中的融入;二是要做好乘法,发挥港澳教材与国际接轨的优势;三是做好减法,通过研究推动港澳教材减少偏颇有害之处;四是做好除法,重点深入研究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材。

杜晶晶表示,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由教育部语信司和厦门大学共建,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政服务为一体的科研中心。本次会议围绕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议题展开研讨,正是对今年教育领域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研究热点和焦点的回应。

本次研讨会暨论坛包括了五场专题演讲和四场系列分论坛,与会代表聚焦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教学语言与教材应用、香港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澳门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台湾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港澳教育与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与分析、学科课程的教材解析与教材设计、特色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等主题,多方位、多视角地呈现了对教育教材语言、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12月4日上午,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港澳教材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教授主持了以“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为议题的第一场专题演讲。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老师回顾了中国语文百年历史,指出要既要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又不能把语文知识强调过头,同时语文知识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还要关注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等,服务于培养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要“少而精”,此外还应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指导思想的融合趋势”。苏新春主任表示,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长期并立及纠葛,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对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着不同要求,而综合考察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语文素养”观的提出正是“工具论”与“人文论”的融合,同时也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融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老师以“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知识状况与改进策略”为题做了专题演讲。朱于国老师认为,受建构主义思想以及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偏误价值认识的影响,当前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知识存在去系统化的倾向、实用思维盛行、片面强调知识的实践建构、知识陈旧僵化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兼顾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的视角、破除知识恐惧症和识记恐惧症、加强系统性研究等策略。

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格明教授从语文知识体系的角度探讨了语文课程建设的内容,指出语文课程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语文课程建设需要的是成体系的语文知识,或者说,语文课程建设需要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同时,吴格明教授认为应重构语文知识体系,关注知识的历时性,关注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时代性、民族性,考虑文化和教育的时代性。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杜晶晶教授从语言与言语两个角度切入讨论了教材语言的性质,指出教育教材必须是优质语言资源,其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也要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典范性、权威性,语言规范、表达到位是教材知识与价值观准确、稳定传递的质量保证,而从言语的角度来看,教材话语界域应“宽广”,教材话语身份应“鲜明”,教材话语态度应具有“倾向性”。

第一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总结了以上讲者的发言,表示可以跳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二元思维框架对语文教学进行省思。

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主持了以“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语言与教材应用”为主题的第二场专题演讲。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委员石鸥教授基于教科书研究基础,指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只强调有效教学而不太关注教学什么、只关注负担轻重而不太关注负担什么、只关注读书而不太关注读什么书。对此,石鸥教授认为,真与善应当是教科书的永恒追求,如何处理教科书内容的真(科学性)与善(道德性、政治性)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对关系,教科书对善的追求是优先追求,但我们需高度警觉教科书求善的优势地位。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原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老师表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教材建设工作,加强了对教材工作的领导、管理。同时,韦志榕老师指出,处理教科书的语言问题需把握好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的关系、体现好教科书的规范性和工具性要求、完成好科学的学科语言向课程的学科语言转化,教科书语言应通俗而不失准确、生动而不失严谨、丰富而不失逻辑。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副理事长、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段教材为例,分析了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指出教材插图在叙事内容的表征、解释、组织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图片的“叙事自觉”仍有改进之处,应增强图片叙事的审美自觉、提高图片叙事的道德意识、考虑图文的组织形式、充分应用组织型图片。

教育部国家统编思想政治教材主编、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陈友芳教授以“寻找教材的新价值”为题,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益加大,我们必须寻找教材的新价值。同时,陈友芳教授表示,教材编写应注重核心知识、学科语言、思维方法,提炼核心知识并使之情境化、注重学科阅读理解能力与学科语言表达能力是新时代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关键。

第二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老师高度评价了各位讲者的发言,指出当前教材编写的共同价值追求为立德树人。

12月4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主持了以“香港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为议题的第三场专题演讲。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主任霍秉坤教授、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哲学博士研究生王家欣以“香港教科书编写与使用机制的实践︰控制与自由的平衡”为题,从香港教科书编写与使用的实践出发,探讨了香港教育局平衡自由与控制的情况,指出现阶段可期望教师能按教科书增删或编辑内容,仍难要求教师完整地编辑﹙或编写﹚教科书,认为在可见的未来,香港维持课本编审机制,仍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措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盛兵教授基于香港与内地两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比较,对香港初中历史课程与教材的演变与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香港历史教材更为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发展阶段分期较为详细,教科书所含项目多,偏于历史事件展示与思考,负面内容较多,建议香港初中历史教材减少负面内容、增加内地政治经济科技生活成就。

香港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博士分析了香港初中《生活与社会科》的课程变革,认为从科目名称来看公民、经济与社会科仍有所回避,从学习内容看来公民、经济与社会科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及时补充,同时亟需改变“开不开设本科”和“教什么内容”决定权在于学校的尴尬局面。同时,黄晶榕博士还指出,知识层面的国情教育不难,难在如何进行价值观教育,须加强教师培训。

第三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总结了以上讲者的发言,并从国家视角重新审视了香港课程与教材的教师/专业机制、出版商/市场机制、政府/行政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主持了以“澳门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为议题的第四场专题演讲。

澳门城市大学郭晓明特聘教授以“吸收与转化——澳门回归以来的中文课程与教材发展”为题,分析了澳门中文课程的发展背景、定位、发展情况,认为澳门中文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澳门中文课程应重视澳门本土文学、坚持写“繁”识“简”、重视并规范粤语、加强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加强文言文和书法教育,并指出在小学低年级应完成普通话及汉语语音教学。

澳门圣诺瑟大学教育学院葛赟院长、黄逸恒博士从澳门学校课程政策发展历史沿革、新课框下澳门校本课程发展出发,分析了澳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与实务,指出《课程框架》和《基本学力要求》的推行对于私立学校为主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支柱保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基本学力要求》是“骨架”而非“限制”,“一条龙”学校需做好各阶段的整体规划。

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郑洪光校长基于中国内地教材在澳门基础教育学校中的使用情况,表示内地教材在澳门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中高年级和社团学校使用较多,理科教材比文科教材使用较多,但教育体制、课程要求、升学方向、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差异仍制约着内地教材在澳门的推广。郑洪光校长认为,内地教材在澳门使用还将更加普遍,且将逐步实现澳门本地化。

基于以上四位讲者的发言,第四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表示澳门和香港的教育有各自的文化传统,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行合作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卓泽林教授主持了以“台湾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为议题的第五场专题演讲。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穆建亚副主任以“新课标背景下教材编写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导向”为题做了专题演讲。穆建亚副主任指出,基于立德树人的宏观目标、素养立意的中观目标、学科实践的微观目标,新教材编写存在教材结构化、教材情景化、教材实践性、教材数字化四个导向,强化知识的整合,通过设计情境,将学科知识纳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将学科内容进行实践性改造。

台湾佛光大学谢大宁教授从纵向的角度分析了台湾整体社会认同的变迁,指出1994年和2004年为台湾认同走向的关键节点,当前在三十岁以下年轻人群体中认同“我是台湾人”比例已经接近百分之九十。同时,谢大宁教授从横向的角度分析了中学社会科课纲变迁与台湾整体的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科课纲通过同心圆史观的新叙事结构、“台湾命运共同体”的语言建构影响了台湾新一代的认同。

台湾政治大学杨雁斐博士从台湾地区教科书制度沿革、教材审查组织流程、教科书的选用与采购、台湾出版品现况、台湾教科书市场主要出版商等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教科书的市场化发展,指出台湾地区教科书市场化发展存在着出版社趋利避害、一纲多本之版本趋同现象、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挑战,陷入了“考试导向——教师使用便利——出版社编辑——以过审为主,特色附加”的死循环中。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以“我国台湾地区初中社会科教科书的国家认同研究”为题,指出在政治认同方面台湾初中社会科教科书“去中国化”最为显著,在地理认同方面中国地理内容远少于台湾地理内容,历史认同方面“中国化”特征明显,民族认同方面关注台湾原住民起源与部落治理方式,文化认同方面认可中国古代发明与农耕技术。

第五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张宝蓉教授对以上四位讲者的发言进行了高度评价,指出在台湾研究中应兼顾纵向和横向的视角,既需关注历时性的变化也需关注台湾和内地的比较研究。

12月4日下午,在广州体育学院许慧妍博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园园教授、喀什大学宋玉华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晓菲研究员的主持下举行了四场分论坛。

分论坛一以“港澳教育与课程实施”为主题,邀请了广州体育学院许慧妍博士、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万传华老师、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王肖玥老师进行分享。与谈嘉宾依次分享了“越港澳青少年家庭体育课程模式建构与促进路径研究”“党史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叙事与表达”“共情传播视域下融创课程构建: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个案实践”三项议题。

分论坛二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与分析”主题进行,邀请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园园教授担任主持,并与东北师范大学田雪博士、辽宁师范大学苏振烜硕士一同进行分享。与谈嘉宾依次分享“语言能力培养指向下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语法修辞知识编排考察与改进建议”“基于生态素养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生态话语研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研究”三项议题。

分论坛三以“学科课程的教材解析与教学设计”为主题,邀请了喀什大学人文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宋玉华副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唐文滔老师、喀什地区教师培训中心李荣萍老师与谈分享。各位嘉宾就语文、道德与法治、及音乐等学科课程的教材解析、教学设计、学科教材未来发展趋向与教学指向等方面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指出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鼓励培养跨学科思维。

分论坛四以特色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为主题,邀请了深圳莲心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赵丹老师、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洪晓琪硕士、寿宁县五中李左斌老师与谈分享。各位嘉宾就大湾区青春期教育课程的设置、文化嵌入式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以及校本教材的设计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指出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文化目标应当具体落实,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需要相应革新。

论坛闭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卓泽林教授主持,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教授对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进行了总结。

马早明教授对与会嘉宾代表表示诚挚的谢意,指出本届论坛是教育学与语言学跨界合作举办的学术盛宴,围绕着课程教材、教材语言等议题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汇聚内地及港澳台的高校学者、出版社编审、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于一堂,立足教育实践,紧跟学术前沿,本次论坛举办成功圆满。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