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2 4
分享

[转载] 职场,让你轻松进入深度工作的方法步骤,保持高效稳定的成果输出

哥哥你不行呀 楼主
2022-11-24 17:38 广东 636788 2
举报 收藏本帖

一、深度工作,一种稀缺资源 

不知何时,职场当中的我们,在工作中开始变得越来越有些浮躁了。 

每当接触一项工作,我们往往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完成好这项的工作的最佳方案是什么?而是要千万百计地找到,完成这一工作的模板在哪里?尤其是涉及方案、计划及汇报等一些与文字相关的内容。 

而在从事工作的具体过程中,一些电子产品的涌入,更是让我们的时间精力,被它们干扰得支离破碎。时常感叹,一天下来,啥也没干,近乎全用于回复微信消息,浏览那些感觉“有用”的信息了,或许只有这样想,才能给自己的内心,寻求一些安慰了。 

同时,干扰我们的还远不止这些,工作当中,与同事之间的闲聊,一些没有必要的工作会议,没啥营养的培训等等,都在时时刻刻分散着我们的工作精力,迟滞应有的工作进度。 

然而,几经周折过后,一旦工作结束,又会感到很庆幸,且不说结果如何,至少完成了。 

每每想到这一幕,不得不说,我们的工作真得开始与肤浅更进一步。有时我们不仅要发出这样的感慨:什么时候,也能专心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痛痛快快地干一场,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呢?而不是整天满足于“时间到,任务了,不是及格就是良好。” 

但如此的工作状态,在职场当中可谓比比皆是。与之相对比,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何谓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稀缺,就在于难以甚至是无法复制,当真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你的工作成果也同样是难以与无法替代的。 

一旦拥有这样的工作能力,就意味着,你可以从事掌握复杂工具的岗位,像AI智能,无人技术等等;或者可以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像销售达人,金牌讲师等等。 

尤其是后者,可以让你在职场发展中,形成不易触及的天花板,拥有较大的提职空间而得以持续晋升加薪。 

二、选择适合你的深度工作哲学 

提及深度,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就是不受干扰,啥也不想,心中只有工作,甚至没有了欲望,这仅是一种标准与模式,也是一种狭义层面的理解。广义上的深度工作哲学,其实分为4种: 

一是禁欲哲学 

除了工作,对其他无所欲,无所求。这样的工作状态,近乎于与世隔绝,进行所谓的“闭关修炼”,全天24小时各个时间段,都在进行深度工作或者准备进行深度工作,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类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那种感觉。 

这种工作哲学,适合于一心一意地搞技术研发、理论攻关等的资深学者、作家与专家等人员。一般的职场人,倘若如此“隔绝”,用不了多久,估计老板也会把你“隔绝”掉。 

二是双峰哲学 

通常情况下,将一年、一个月乃至一周,分成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时间段,一部分专门用来安排深度工作,另一部分则专门安排肤浅工作。 

打个比方,将一周内的两天时间,专门用于进行对接客户,数据统计,抄写笔记、参加一些配合活动等不太烧脑工作,其他时间,则用于搞一些设计、研发,材料撰写等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 

这种工作哲学,基本上适用于公司老板或者高管的职场人,这样的人员往往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工作时间,只要按期交付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果即可。应该说,这种工作哲学在人员普及性方面,也往往要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节奏哲学 

就是在一天当中选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如,早上5点钟到6点钟,上午9点至10点或者晚上21点至22点等等,在这一时间段内用于深度工作,每天皆是如此。 

当然这里面的时间也往往不一定要以小时为单位,也可以是15分钟,半个小时,但在这段时间的思考深度与工作质量则需要加以保证,需要人为地创造免干扰条件,如远离手机,断掉网络等。 

可以说,一天当中,抽出个别小时专心用于思考与完成某项工作,还是较为现实的。而这种工作哲学模式,在现实当中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自律情况。 

四是新闻记者哲学 

这是深度工作模式当中最为高级的一种模式。就是在一天当中,只要有时间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哪怕是10分钟,甚至三两分钟,就可以马上转入深度工作。 

如同,做新闻记者,只要遇到好的新闻线索与素材,便要立即进行采访写作,不能耽误,以免影响稿件的发稿时间。 

这种深度工作模式,在刚开始接触深度工作时,很难上手,一般也不建议立即加以应用。 

总之,选择哪一种工作模式,需要与你所要深耕的领域相匹配,自行选取适合自己的模式,没有标准答案与万能模式。 

三、请将轻松进入深度工作内化为一种习惯 

既然深度工作是一种稀缺资源,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让你在职场中,远离肤浅,持续进行高质量的工作成果输出,那么,是不是只要选好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就可以了呢?不然。 

正所谓,久久为功,才能必定成功。仅凭偶尔一两次的心血来潮,便想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果,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且这样做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工作。 

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形成一种闭环,将深度工作内化为一种习惯,就如同每天睡觉前要刷牙那样,不需要克服什么阻碍因素,只要完成这样的方法步骤,便可以启动深度工作,将其做为一种理所应当发生的事情,直接做就可以了。 

一是目标牵引,标定极端重要 

是不是,每次工作内容,都需要进行深度工作,没有必要,也不现实。而是要从诸多事情当中,选出一件那件能够激起你工作热情,且对你而言也是极端重要的事情上面。 

也就说,这样的事情做好,你会拥有实实在在的职业收益与较为丰厚的回报,或者,不完成这样的事情,你或许将面临无法承受的后果。 

将完成这样的事情,做为深度工作的目标,做为牵引。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目标,一天或一个工作阶段尽量只需确立一个,多于两个,便容易形成干扰,使得个人在完成既定工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想着下一个目标,产生一种很“赶”的感觉,如此,会当下的深度工作形成“硬伤”。 

二是进入状态,设置启动“触发器” 

深度工作前,尽量采取热启动的方式,即要有工作启动的“触发器”,这样更利于进入状态。说得文雅一些,就是要建立一种仪式感。类似于,正式开始跑步前,要完成一系列的热身运动一样。如何设置,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固定一段时间  。将需要进行深度工作的内容,放在固定的“时间容器”当中。如,每天早上5点钟至7点钟这段时间,开始从事固定内容的工作。长期坚持,那么,每当进入这个时间段,就会一种内驱力,容易快速进入状态。 

2.进行一个举动  。旨在形成一种联动效应,如同,当你把鞋带系好,就意味着要开始跑步一样。像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早上起床,先冲一杯热咖啡,然后吃些甜点,当这些动作进行完毕之后,便马上进入写作状态。如此这般,一直坚持了将近几十年,可谓是高产作家。 

3.默念一句段子  。将能让自己产生“回血”效应的一句话,写在明显的地方,工作开始前读三遍,当自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立即转入工作状态。 

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现在不吃苦,将来就吃土”等等,能够拔动心弦即可。 

三是过程控制,附加可量化约束 

这里有两种指标,一个是引领性指标,就是工作完成前,只要完成了这些内容,就能基本上保证目标结果得以达成。 

比如,要保证1500字汇报材料的完成,那么,里面可量化的约束就是每天保证500字的输出,先不提结果如何,但这个文字输出量必须要保证。 

另一个则是滞后性指标。就是等到阶段性结果出来之后,再寻找改进方法,调整策略,直到目标最终达成。 

比如,一篇文章发布过后,原定的阅读量达到1万,但结果却仅达到了5000,那么,就需要从标题、句式或者敏感词汇加以入手,做出改进。当然,尽管看到了结果,但如此一来,就会显得滞后与被动。 

因而,在完成过程中所附加的可量化约束内容,要尽可能地使用引领性指标,来保证深度工作的成果。 

四是形成闭环,及时获取反馈 

谁都无法保证,对于一项工作,只要采取深度工作,就一定意味着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所以,当你纵使花一定的时间,以沉浸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也可能会出现工作成果不佳,中途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 

而且这样的情况,出现机率也往往会很高,此时,就需要对整个深度工作进行“复盘”,找到致使深度工作归于肤浅或者失败的原因。比如,持续时间过长,干扰因素没有完全清除,自身身心状态不佳等等。 

做到打一仗,进一步,持续加以改进,直至可以很丝滑地完成深度工作,并能持久保持,内化为习惯。 

四、写在最后 

每做好一件事情,完成好一项工作,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与模式,当你找到它,并运用它,你便会从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而变得乐此不疲。希望能将深度工作内化成为自己的职业习惯,从而,助你更好地拥抱提职加薪。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4人点赞
全部回帖
施哲先
1楼
2022-11-24 19:03 广东
还能咋办呢
0 举报 引用
仵姬
2楼
2022-11-24 19:13 广东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0 举报 引用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