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3 5
分享

[原创] 琴音清越绕梁久,广东音乐步步高

这个是认证
楼主
2022-09-27 09:53 67933 3
举报 收藏本帖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丝竹乐种,是岭南文化的三大瑰宝之一,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乐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音乐是广府人生活最活色生香的缩影与写照:它是街市茶楼的娱情遣兴,也是大雅之堂的稀松常客;它既有“雨打芭蕉”的闲适、“平湖秋月”的婉约、“彩云追月”的浪漫,也不乏“赛龙夺锦”的豪情与“泣长城”的家国情怀。

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晰明快,被誉为“透明音乐”。它是无数海外华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故土乡音。一百年过去了,广东音乐的底色未改、气质不变,仍是当年的那个“潮牌”。

沙湾开广东音乐创作之先河《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熟奏成章。如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蜚声海内外的广东音乐孕育于美丽富饶、河网密布、潮湿温润的珠三角地区。

业界普遍认为:明代万历年间,外省音乐文化(包括中原古乐、弋昆牌子曲、江南小曲、小调等)全面传入珠三角后,受本土语言、风俗、人文、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在“胚胎”中的本土音乐文化慢慢融合。明清时期,木鱼歌、粤讴、南音等民间戏曲在岭南空前繁荣,民间乐社、八音班等纷纷涌现。

图片

广东音乐的正式形成,应当自清代嘉庆年间南海人招子庸编写《粤讴》算起。该书是招子庸在广州搜集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汇编而成。全书共121首乐曲,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以粤地方言谱词。

清代咸丰至宣统年间,广东音乐尚处在孕育期,未能自成一体。在这一时期,以番禺沙湾人何博众为代表的民间音乐爱好者把北方乐曲和粤讴、南音及粤剧的曲牌、杂曲等熟习于心,互相引奏。在充分借鉴民间音乐艺术的基础上,他们以生活体验为依据,创作了一批广东音乐作品,如《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

这些作品只是作者在心里自编成谱,用口说明曲意,用手奏曲——熟奏成章,还没有用谱记录。擅长扬琴的著名艺人严老烈自创“右竹法”,以“加花”(修饰旋律的手法,是演奏者对原曲进行的二次创作)的手法,改编创作了《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归来燕》等经典作品。

随着严老烈、何博众等早期著名作曲家兼演奏家创作的首批广东音乐作品问世,广东音乐完成了器乐化过程,组合形式和演奏技法日趋成熟。

“何氏三杰”创“典雅派”一代宗师吕文成制高胡。民国初年,沿海经济繁荣催生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西学东渐也促进了粤曲的创新。这一时期人才鼎盛、创作繁荣,涌现出被称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他们都是何博众的后人。以何柳堂为代表的作曲家收集与整理了广东音乐的早期作品,把曲子用谱记下来,并加以提升。如《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曲,经何柳堂整理提升后,发出了夺目光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何柳堂又写下了《回文锦》《七星伴月》等曲。

从何博众时期手弹、口授、耳听、心记到何柳堂的承上启下、整理提升再到何与年、何少霞富有个人特色的创作,番禺沙湾数代何氏音乐人以中原音乐为根,以民间艺术、歌谣等为营养,在继承前人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吸收粤剧和西洋音乐的养分,强调节奏的转换、旋律的优美、音色的华丽、调式的变化,以曲抒情,终成别具一格的“典雅派”。


广州番禺沙湾能成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沙湾何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得益于富裕的经济条件、开明的思想和活泼的民间艺术,沙湾何氏族人不仅能文能武,还能歌善舞。何氏音乐清新典雅、委婉柔和、自成一体,从“琵琶大王”何博众到享誉中外的“何氏三杰”,他们成为广东音乐的开拓者、改革者、传道者。《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名曲从这里奏响,传奏至今。


图片

舞剧《沙湾往事》中表现《雨打芭蕉》的舞段

从《粤讴》问世至20世纪20年代,粤乐的乐器主要由二弦、三弦、竹提琴、月琴、扬琴、喉管、笛、箫等组成。这个时期也是粵乐的硬弓(坚硬粗响的乐器)时期。番禺沙湾何氏历代名家都是琵琶高手,如首创“十指琵琶”弹奏技法的何博众被称为“琵琶大王”,何少霞被称为“琵琶精”。何柳堂后来在香港任广东音乐和粵剧教师多年,粤乐名家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等“四大天王”都曾拜在其名下学艺。

扬名于上海 广东音乐传遍五大洲。全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陈锦昌曾指出,吕文成是创作广东音乐作品最多、作品最为流行的音乐家。

20世纪20年代,吕文成在上海的茶座里写出了“舞蹈粤乐”《步步高》,在坊间大受欢迎。这首曲目的头三个音“335”是粤语“步步高”的谐音,寓意“步步高升”的吉祥兆头。该曲演奏时在两个八度音域中充分发挥高胡技巧,给人以步步高升之感,“八度大跳”的旋律多次出现,更是让人精神振奋,因此大受热捧。《平湖秋月》是吕文成创作的另一首名曲,被称为《步步高》的“姐妹篇”。有乐评人表示,《平湖秋月》旋律委婉、节奏多变,“既饱含江南音乐华丽明亮的韵致,又采用岭南音乐行云流水的走指及圆润的长弓和弹性的短弓,形象地描绘出他(吕文成)在杭州西湖感受到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幽美境界”。

1932年,吕文成离开上海,定居香港。抗战期间,吕文成创作的《泣长城》《樱花落》《送征人》《台儿庄之战》等抗日乐曲,极大地激励了国人的抗敌斗志。

广东音乐同样发源于珠三角,也同样扬名于上海。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刘瑾教授认为,广东音乐风行上海,是广东精英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合璧联珠。“当时广东人在上海的社会地位很高,广东音乐非常容易被接受。”1918年,上海首个广东音乐社团——“上海粤侨工界协进会音乐部”成立。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沪上已有30多个广东音乐社团。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海一跃成为亚洲唱片业重镇,北上的广东音乐得益于此,迈入全盛时期。随着唱片销往全国各地,广东音乐也在全国扬名。

借助工业文明的力量,广东音乐风靡全国,广州、香港、上海、沈阳、天津、西安等地都成立了研究和演奏广东音乐的音乐社,尤其是上海和香港,茶楼和舞厅里都有广东音乐伴奏。

伴随着华侨的脚步,广东音乐传播到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在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海外华人与故土之间的情感纽带。漂泊海外的华人,即使与故乡远隔万里,耳边萦绕的仍是熟悉、温暖的乡音。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他去欧洲演出,广东籍侨民希望他弹奏广东音乐名曲《平湖秋月》,他不会弹,问去哪里学,对方告诉他去广州,于是他毅然南下。从此,安徽人方锦龙在岭南扎根。

乐团相继成立 花城万家管弦。新中国成立后,广东音乐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唯一以省份命名的民族音乐。专业研究机构和专业演奏团体相继成立,如广东民族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东音乐开始逐渐形成大型乐队结构,并制定了三种乐队编制——小组奏、中组奏、大合奏。大型乐队形成后,也引进了乐队指挥。一批名家创作出《春到田间》《山乡春早》等优秀作品。其中,刘天一被誉为“广东高胡第二代传人”。他演奏《鸟投林》时,一改前人用“呌子”模仿鸟鸣的技法,改用高胡的高音区演奏。为了更好地把握鸟啭之音,他常到郊区、公园聆听鸟鸣,认真揣摩,最后运用特殊弓法,模仿出比呌子更为逼真的鸟鸣。

据史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到广东目睹了民间音乐的盛况后,写下了“千顷良田千顷蔗,万家灯火万家弦”的诗句。其实,无论是新年贺岁,还是重大活动,都有广东音乐的“身影”:《彩云追月》曾跟着神舟六号“上天”,丰富了两名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步步高》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伴随着各国运动员代表队入场……

广东音乐不断取得新成就。1995年举行了第1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至2017年共举办6届,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广东音乐的传统旋法特征,在曲式结构及和声布局上又颇具新意。


(番禺发布)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5人点赞
全部回帖
在淑梅
1楼
2022-09-27 12:13
极致了
0 举报 引用
逢武涵
2楼
2022-09-27 12:23
灵魂已经在颤抖了
0 举报 引用
勾京
3楼
2022-09-27 12:44
可以啊~想法独特
0 举报 引用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