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1 1
分享

[转载] 什么是岗顶?

这个是认证
庄子红颜 楼主
2022-05-31 10:19 58685 1
举报 收藏本帖

来源:i广州

一条天河路将岗顶分成两边,又因为四五座天桥架起相互的联系。

凌晨5点30分出发的BRT一骑绝尘,咫尺之隔是堵到要熄火、步步惊心的私家车大军。地铁站人潮汹涌,即使膀大腰圆也能被外力的巧劲儿一秒送入车厢。

在岗顶,空隙挤一挤总是有的。

图片

图片

时间以加速的姿态抚过这处高地,留下无数经典之作。无论久居在此还是匆匆过客,都能在时代的流变里找到触动心底的事物。

科技街、电脑城、摩登百货、天娱广场、天河影院、石牌村、暨大、华师……如果岗顶是一个问题,那么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

图片

图片

与“倾斜”的五山一样,岗顶一脉相承了坡坎的起伏。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大落差达到6米,形似一口锅。

纵使柏油覆盖裸露的岩土,洼地与高处通过天桥连接,山丘也被楼宇森林抚平,但走在岗顶,总要比其它地方费时费力。

图片

图片

上岗、下岗,必过天桥。

这是岗顶一天生活的开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站在桥上观望,车流茫茫,行人犹如过江之鲫,各种广告牌构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一条大动脉勾连着石牌与五山。

其实可以感受到,变迁为此带来的脉搏激荡。

旧时的一处孤丘,因为茶寮与小店渐成市集,又在短短几十年之后蜕变为繁华商圈,烟花四处,虎啸龙吟。回首环顾,原因显而易见——产业与人的汇聚。

曾经,过岗就意味着无限商机。

图片

图片

北有中关村,南有科技街。

这句话并不夸张。

上世纪90年代,天河北一鸣惊人,最先起飞的就是贯穿石牌、五山的科技街。

IT产业的繁荣又将其中的岗顶托举。太平洋数码广场、百脑汇、新赛格电子城、KB展望数码广场、总统数码港、南方电脑城……数年时间,群雄并起,一举成为了华南最大的数码交易市场,广州人气最高的商圈之一。

图片

买电脑,去岗顶,广州人都知道。

这里有最新、最潮的电子尖货,官网刚刚发售时,岗顶的正品就已经摆上货架。这里的老板神通广大,一个电话便能搞定各种复杂的配件。

这里的门面一铺难求,几番加价都不一定租到。这里人头攒动,学生、批发商、小老板、外国人,天南海北,口音交杂。

图片

图片

图片

彼时彼刻,隔壁的珠江新城还在蓄势待发。

江苏人熊政对岗顶的暖春记忆犹新。

2002年,他在新赛格电子城租下一个档口,做起了电子零件批发。物业神秘兮兮地对他说:未来,这里极具发展空间。果然,没多久,电子城的生意就风生水起,日进斗金,一个柜台的转让费涨到30多万。

图片

几年后,茂名人老罗也跑来岗顶,他押宝的地方在新赛格对面——百脑汇。

门面大约20平米,月租金超过2万,主做DIY电脑,顺便卖些鼠标、键盘、光驱配套设备。他说那时候自己每天要配十几台电脑,生意忙到做不完,通常是一边刨盒饭一边拧螺丝。

图片

▲老罗的店铺。

当年的电脑城,没有淡旺季之分。大清早往往还没开门,楼下的顾客就已经排起长队,围得水泄不通,侧身一下都很困难。

做了十多年搬运工的詹哥,也亲历过岗顶的热浪。

这里有广州人流量最大的天桥。采购的、卖货的、吆喝的、手攥大把现金以及低头往前拱的人,目的地都一样。每天找他运货的单子也源源不断,板车用钢筋加固了几次,一开工根本就停不下来。

图片

——那是春风得意的几年。

无数商家终于在岗顶的大卖场实现人生的“登顶”,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守着一方门面,很多人大胆押下自己的后半辈子。

但很快,凛冬就来了。

图片

2009年,淘宝“双十一”开始袭向岗顶的电脑卖场,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带走了至少一半的顾客。

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笔记本电脑大规模普及,价格也变得更加亲民。回望岗顶的实体店,攒机组装的优势不再,且专卖店更受年轻人喜欢,市场开始被一步步蚕食。

图片

冷雨过后,寒风又起。

2010年—2016年,京东、苏宁强势崛起,购买正版电子产品有了更垂直的渠道。电商之间大打价格战,招数百出,如火如荼,最终成为捶向岗顶大小商家的一记重拳。

拳印还未消,一颗强力的子弹又击来——2016年之后,抖音直播卖货形成“降维式打击”。

在被时代淘汰的边缘,在无力应对激烈的市场,岗顶暗流涌动,开始频现宰客、欺客的现象。先钱后货、搭售配件、随缘报价、低价转型……几番操作,透支了顾客对商家们的集体信誉——“买电脑,千万不要去岗顶。”

图片

内外交困之下,岗顶开始走下坡,可见一斑。

老罗的生意相比过去冷清了很多,曾经忙到没时间吃饭,现在却能坐下来喝茶。熊政的同行天天都在门口拉客,但进店的人聊胜于无。

詹哥一到岗顶就睡在推车上,他知道,搬货的电话又接不了几个。更多人还是决定离开,在人去楼空的场景里黯然谢幕。

图片

图片

危机,往往也暗含转机。

一些电脑城与商家们开始积极自救。

太平洋数码广场B场改名换姓,成了美食城。百脑汇转型为手机和电脑卖场,也辟出两层楼专做餐饮。

南方电脑城最好的位置开起了小酒馆,它的隔壁就是一座难订的纯K。商户们的柜台上,电脑不再是唯一,卖起了五花百门的小电器、直播设备甚至茶叶、饮料。

时代正在洗牌,但老牌高手并不打算就此认输。

图片

▲曾经的太平洋数码广场B座。

图片

绕过电脑城,就到了石牌村,广州最大也是历史最长的村落。

170条逼仄复杂的老巷,密密匝匝拥挤在一起的平房,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居住着近10万人。无论地理、空间还是情感上,这座村子与电脑城都存在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公众号黑像素。

四川人田福强深有感触。

十多年前,他和妻子从棠下搬到石牌村,找到一个临街门面开了一家小菜馆。在他们心里,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

老田做菜的手艺很精,田嫂起早贪黑的帮厨,靠着电脑城聚拢的人气,彼时,夫妻俩日子过得还不错。但现在不行了,他苦笑地说,“电脑城做起了餐饮,反过来和我们抢饭吃。”

图片

▲田福强一家。

即使生意大不如前,每个月还要身背6800元的房租,但他们并不愿意就此离开石牌村,离开岗顶。因为这里提供了一个安稳的世界,足够度过余生,“如果跳出去,没机会也没有把握。”

图片

图片

那些跳出去的人,似乎也没有真正离开过石牌村。在记忆的检索里,它仍然是生活的滋味与灵感的来源。

在网易丁磊的故事感受身处陋室的酸甜苦辣,“从零起步,它接纳我,包容我,给我机会。”;在五条人的歌里捕捉风吹过石牌桥,阿珍爱上阿强。对于更多人来说,这个被都市遗忘的一隅,往往都与青春的日子有关。

图片

图片

冥冥中似有呼应。

过去以“里”或“坊”命名的石牌村街巷,如今改头换面,成了朝阳、长盛、笃行、逢源、青云……如同教人在顺流逆流的长河里,无论悲喜,积极乐观,泰然处之。

图片

什么是岗顶?

经历正午暖阳,

见过落日苍凉,

内外兼修,重拾信心,

或许还会再沐晨光。

· END ·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全部回帖
广州正能量
1楼
2022-06-01 14:53
好干净,但好冷清
0 举报 引用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