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分享

[原创] 喜茶:裁员“闹剧”之下

深氢商业 楼主
2022-02-21 21:57 29083
举报 收藏本帖

 

新茶饮的泡沫开始显现了?

本文作者氢小妹,全文28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前几天,在全民冬奥的热闹之外,“喜茶将裁员30%”的消息还是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一轮激烈的讨论。

相关报道中称,喜茶内部正在大裁员,涉及30%的员工,有的部门被全裁,并且存在高管拉帮结派等问题。

寥寥数语,喜茶内部的混乱景象立时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虽然喜茶做出紧急回应,称不存在大裁员,但对喜茶的讨论一时甚嚣尘上。

 

这只600亿估值的独角兽,是过去几年新消费浪潮、新茶饮玩家中的佼佼者,但现在看起来,其内部似乎并不和睦。

更早之前,喜茶进行了一轮降价,被视为对中低端对手的降维打击,但同时也被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对于自身定位的摇摆,以及高层战略的不确定

 

进入2022年,喜茶已经成立了10年之久,投资人以及整个市场对于它都有更多的期待,但在开年就以裁员登上热搜的喜茶,没了面子,里子又如何呢?

01

600亿独角兽的裁员风波

喜茶的裁员颇有戏剧性。

有离职员工对外说,这根本不是喜茶第一次在人员上进行优化,据悉,在2020年时,喜茶就曾相继对工程端、设计部门进行调整,后又将拓展开发部门裁掉,当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而这一次,在年会直播中,要求发放年终奖的文字充满屏幕,而当日最大的红包只有188元,并没有发放入职时HR口头承诺的2-3个月年终奖。

年后,裁员就爆发了。据有媒体报道,在这次爆发的裁员风波中,裁员比例约为30%。

看看喜茶方面的说法,针对此次裁员事件,喜茶称:“相关传闻皆为不实信息,公司不存在所谓大裁员的情况,年前少量的人员调整为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同时,员工的年终奖也均已根据绩效表现,于春节前正常发放至员工手中。”

 

双方各执一词。

有被裁员工跳出来反驳,“不负责任,避重就轻”;不少注册为“喜茶员工”的匿名用户在脉脉职言区大量留言,控诉喜茶,包括变相裁员、内部晋升考核机制混乱、管理层动荡等内容。还有喜茶在职员工说:“有太多的故事,但不能讲。”

众说纷纭之下,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喜茶在收缩。实际上,多位喜茶内部员工都曾表示,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有的部门年年都在换领导。

人员的流动势必与业务的调整息息相关,据财联社报道,在此之前,喜茶旗下的喜小茶业务进行收缩,就出现了裁员。或许可以猜测,狂奔了许久的喜茶此次裁员或与其门店拓展瓶颈有关,2022年可能会调整开店速度。

02

人员优化,意在登陆资本市场?

1991年出生的聂云宸,于2012年创办喜茶的前身——皇茶的第一家店,这个从广东江门起家的新茶饮品牌目前已经在全球60多个城市开出了超过800家门店,创造了为购买一杯茶饮排队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的奇特景象。

从一家门店成长为一只超级独角兽的路上,喜茶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的支持,据爱企查等公开的信息资料显示:

2016年8月,喜茶曾宣布完成来自IDG资本和知名投资人何伯权的过亿元融资,这也是喜茶历史上第一轮融资;

2018年4月,喜茶宣布完成4亿元B轮融资,美团龙珠独家投资,随后黑蚁资本进入;

2020年初,完成由高瓴和Coatue联合领投的一轮融资,彼时投后估值为160亿;

2021年完成又一轮融资后,喜茶估值达到了600亿。

 

融资和估值的增长背后,却似乎没有相应的业务增长,以2021年10月份数据为例,喜茶门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环比7月份下滑了19%、18%;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5%、32%。

如果说资本的支持帮助喜茶迅速长大,但他们毕竟输血能力有限,投资人也并非慈善家,上市和退出的压力时刻伴随着。

所以,裁员优化很大程度上被舆论认为是为IPO做准备。与此同时,喜茶在今年年初引进了一位新的CFO Sams,该高管此前曾在饿了么任职,可以说是阿里系,这都被看作是上市信号。

 

实际上喜茶IPO的消息已经传了一轮又一轮,但都被否认了。就在裁员的档口还有喜茶的投资人站出来——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说,“上市是不实消息。我们年前刚开了董事会,喜茶发展挺良性的,并且喜茶两年内不考虑上市。”

“两年内都不上市”,不知是不是受了奈雪的影响:

就在喜茶爆出裁员事件的前一天,已经先于它上市的奈雪的茶在8日晚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经调整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35亿元-1.65亿元。

与喜茶齐名的奈雪,上市后表现令人咋舌,其股价的震荡也引发了对于喜茶估值的担忧。

为了扩充业务线,讲出更多的故事,喜茶也在积极地对外投资,接连连投了咖啡品牌Seesaw、植物基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和茶饮品牌和気桃桃、预调酒饮品牌WAT鸡尾酒、野萃山、王柠两家广东本土茶饮品牌等。

可以看出,喜茶在不断寻找新增量以及差异化空间,但它需要形成一个资本市场可以接受的、属于自己的业务逻辑。

03

新茶饮的当头棒喝,盈利难何解?

不管怎么说,头部企业如此表现,或许意味着新茶饮的泡沫开始显现了。

谁能想到,喜茶破天荒的降价了,降价幅度在1-6元之间,其中,纯茶类降价3-5元、包含芝芝莓莓在内的5款水果茶降价2-3元,此外,芝士小料降价1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喜茶降价,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压榨中低端对手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拉升门店营业额后降低租售比和人力占比。但这种对于高端定位的摇摆,同时也是一种喜茶自身不安全感的展现,盈利的难题更加难以解决。

要知道,为了提高盈利、减缓亏损压力,茶颜悦色等品牌都在开始上调价格,喜茶却反其道而行。

看看奈雪的财报就知道,2021年奈雪全年新开门店342家,基本完成全年展店目标,关闭门16家,净增加门店326家,截至2021年公司共经营门店817家;目前喜茶最新披露的门店数量是835家,双方的数量基本是持平的。

喜茶和奈雪在一线城市的门店布局已经出现了疲软,高昂的房租、人员、水电等成本拖慢了脚步。

不仅仅是门店增速,收入更是如此,数据显示,从2021年7月起,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店均收入开始下滑。

 

这与大环境不无关系,《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新茶饮市场2020年增速为26.1%,2021~2022年增速下降为19%左右,市场增速正阶段性放缓。

因此,盈利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不仅仅是喜茶,这也是所有新茶饮公司都面临的问题,此前茶颜悦色也出现过连续关店、与员工反目等难题……

如果说此前喜茶们靠着资本的输血,迅速占领了市场和全民认知,但现在,作为一个消费品牌,还是要回到最基本的供应链、运营、开店能力上来,这仅仅靠砸钱是不够的,管理能力更为重要。

裁员事件至少说明了,喜茶的内部管理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把这看作对于顽疾的一场治疗,喜茶也没准能好起来呢。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