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分享

[转载] 冬奥赛场有多刺激,冬奥村里就有多欢乐

这个是认证
ABCFE 楼主
2022-02-20 08:07 28753
举报 收藏本帖

来源:好好住

以前都不知道冬奥会这么精彩,看到各个国家运动员齐练“中国功夫”,做中医推拿的时候,我真的笑哭了。


图片图片


冬奥村的食堂更是让大家啧啧惊叹,韭菜盒子、饺子、麻辣烫这些都是小意思,咱们还有现场片的北京烤鸭!


食堂的无接触高科技流水线,让外国朋友们纷纷拍起了短视频:


图片


而最让运动员感兴趣的,还是宿舍里的“零重力”智能床:

图片


那北京冬奥村大体是怎么个情况呢?这次在北京冰上赛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延庆和张家口两个赛区,建设周期长达 6 年。


图片

©️ THAD


🏂  苏翊鸣比赛中,颇具中国风格的场地就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


图片


张家口冬奥村的居住区有31栋房子,餐厅、诊所、健身、娱乐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宗教中心。


图片

©️ THAD


🛷 冬奥会看得我最心惊胆战的项目就是钢架雪车了,我国选手闫文港夺得铜牌,比赛场地在地形复杂的延庆赛区。


图片

图片

©️ THAD


延庆冬奥村的建设,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山村改造,规划时很好保留融合了晚清时期的村落遗址。比赛结束后,这里会转为冰雪产业继续发展。


图片

©️ THAD


⛷ 谷爱凌 和 苏翊鸣 比赛的最佳一跳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们背景中超酷的烟囱正是首钢的工业遗产,借着冬奥改造重生了


图片

图片


北京冬奥村距离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中心很近,公寓有135m²、165m²、190m²和220m²四种户型,比赛结束后,这里将会作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使用


图片


可以看出冬奥村的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城市边缘地区、历史遗留空间将在此恢复生机。


几乎每届奥运会都会斥巨资建造奥运村,最后又给谁来住了呢?比赛之外,奥运健儿们在村子里又住得怎么样呢?



图片


19 世纪末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了「奥运村」的想法。但奥运村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年间参加的运动员人数不多,且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奥委会的工作很难推进,终于在 1924 年巴黎奥运会上,第一个「奥运村」诞生了。


图片

图片

1924 年男运动员们坐在巴黎奥运村木屋前


🇺🇸

1932 洛杉矶奥运会

男人住村里活动房

女人住公园酒店


1932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可以说是开创了奥运村的样板,远远超出了为运动员提供食宿的功能。村里配备了训练场、休息室、医院、邮局、露天影院、甚至还有消防站。


努力克服语言差异和其他人交朋友,是那届奥运会比赛之余大家最开心的事了。


图片

图片

奥运村距体育馆 10 分钟车程,距洛杉矶市中心 25 分钟车程。


20世纪初「泰勒主义」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思想正影响着美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奥运村采用了预制房屋的建造形式,提高效率并降低了成本。造型和当时室内流行的古典元素毫无关系,这也意味着审美标准开始发生改变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施工前因无法预估参赛人数,最后就盲测建了500间


这些房屋在搭建时并没有考虑日后会将它们留下,但我没想到是整栋端走的那种不留下


美国人将奥运小屋全部出售,运去了棕榈泉、夏威夷、柏林、日本等地。这座奥运村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小屋一套含家具卖 215 美元,不含家具 140 美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房间配备了窗帘、四张床位、冷水淋浴和舒服的藤椅。


女运动员没有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奥运住宿是男女分开的,126 位女士被安置在市中心附近的查普曼公园酒店。


图片


🇩🇪

1936 柏林奥运会

希特勒建造“和平村”

首次电视转播奥运会


紧接而来的是 1936 年柏林奥运村,功能建设上也是里程碑式的存在。接待了约 4000 名运动员,设施包括最先进的宿舍、用餐区、训练设施和游泳池等。


图片


在纳粹党上台两年前,德国赢得了 1936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希特勒将其视为宣传纳粹的好机会,非常重视,因此这也是第一次电视转播的奥运会


讽刺的是,他给奥运村起名为「和平之村」


图片

图片

后来被修复还原的房间样貌


这座奥运村之后命途多舛。


二战期间被用作德国士兵的医院和训练地,1945年开始被苏联克格勃接管,这座象征着世界和平、友谊、团结的奥运村变成酷刑营地近50年。苏联解体后,这里沦为了废墟。


直到 2019 年,有消息说这里会被开发成联排别墅和公寓。


图片

图片

图片


🇺🇸

1984 洛杉矶奥运会

运动员住大学宿舍

美国笑赚 2 亿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运动员们第一次按队伍入住,结束了男女分开住宿的时代


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拿下了中国的首枚奥运金牌,21岁的李宁一战封神,斩获6枚奖牌,成为世界瞩目的体操明星。


图片


这次洛杉矶没有新建奥运村,而是利用已有建筑设施,运动员住在南加州大学等几所高校中。这一届奥运会让洛杉矶赚了 2 亿美元,也开启了奥运会商业化之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 Deborah Sussman 为主的设计师团队共同创造了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设计。他们提出了「kit of parts」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一套视觉字母表,由帐篷、横幅、脚手架等组成,巧妙适用于不同场地。视觉非常震撼,甚至很孟菲斯。


图片


随着奥运会全球化,奥运村也从最开始单纯解决住宿问题,变得与举办城市的发展密切相连



图片


奥运村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它要从选址、土地管理、建筑、景观、基础功能、商业、未来发展等方方面面做考虑。


图片

图片

第一个现代住宅区

半个世纪过去依然活跃


图片


《奥林匹克建筑》作者 Martin Wimmer 将 1960 年罗马奥运村定义为「第一个现代住宅地区」


由 Adalberto Libera、Luigi Walter Moretti 等多位建筑师共同建造,能够容纳 6500 名参赛者。


当时正处于战后复苏阶段,建筑受柯布西耶思想影响较深,奥运村也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图为 1960 罗马奥运村,右图为柯布西耶 Ville Radieuse 愿景图


奥运会结束后,这里变成了政府员工的家。到了 70 年代,负责建造和维护的住房协会解散,大家离开,这里一度成为犯罪的代名词,甚至没有出租车司机愿意载客来这儿。


到了千禧年,周边的设施陆续改变,迎来了新的居民,这里又渐渐恢复了生机。


图片

图片

 2002年,伦佐·皮亚诺 音乐公园在这开幕


图片

图片

2009年,扎哈·哈迪德 MAXXI (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在这开放


和这个奥运村同时期的意大利公寓,大部分在封闭街区中,大厅昏暗,人与人之间缺乏社交可能性。


这里就不一样了,楼栋之间有合理的街道、绿地,健全的商业设施,更有很好的运动场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在的居民,大部分是后来陆续搬迁来此的非典型意大利人,他们都非常热爱这里。


有居民在《MONOCLE》的采访中说,她想要的私密性和舒适感,在这里找到了完美平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运动员住所到现代社区,罗马奥运村仍然保有着奥运时期延续下来的乐观精神



图片

图片


借机规划全城交通

新干线、整体卫浴都在此时诞生


图片


1964的东京奥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日本,也推动了东京乃至全日本的基础设施搭建工作。


东京的高速公路、单轨电车、地下铁道网、以及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都是在此时完善的。


图片

图片

新建的江桥交流道


还促成了大仓酒店、新大谷酒店、东京王子酒店等大型酒店的建设。


为了缩短新大谷酒店工期,TOTO 研发出了一种全新卫浴形式,也就是现在风靡亚洲的日式整体卫生间


图片

图片


由亚洲第一位普里兹克建筑奖得主 丹下健三 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建在了华盛顿高地,保留部分住宅用作奥运村。


这里曾是美国武装部队驻扎日本的最大住宅区,因此也颇具政治象征意义。


图片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被称为 20 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也是 60 年代日本技术进步的象征。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处房屋为运动员住宿的地方,后来被拆除改成绿化带了。


经济复苏和奥运建设的巨大机遇,为规划者提供了机会重新思考东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这也促成了丹下健三的东京湾规划。



图片

图片

被边缘化的残破工业区

变身海滨新城市


图片


巴塞罗那奥运村在城市改造中相当成功,几乎被废弃的残破工业区,成功转型为极具经济价值的海滨新城市。这也与城市本身的规划体系分不开。


图片

图片

现代城市规划奠基人塞尔达,为巴塞罗那制定了一套网格式发展计划


这也是第一个拥有私人海滩的奥运村,转型成功之后,这里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巴塞罗那的改造中,有一个点我非常喜欢:让街道从为了通勤到为了生活。


巴塞罗那的跳水场馆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风景,13 岁伏明霞的惊人一跳成了经典。


图片


和巴塞罗那情况类似的是 1988 年的韩国首尔奥运会。首尔汉江沿岸洪水泛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正好借此机会修整重建。


图片

图片

奥运村住宅从 4 层到 26 层不等


图片

图片

从五环路到森林公园

城市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图片


北京奥运村位于北四环到北五环之间,是完善城市边缘地区的好例子。它的发展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这片区域的建设对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当年北京为奥运会投入高达 2950 亿人民币,64% 都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北五环的建成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项。


20 年后的今天再来看,五环的意义已经远超交通道路本身。沿着五环的东南西北,又催生出大大小小无数的住宅区、商业区。


曾有媒体评价:五环就像地理上的等高线一样,浓缩了北京城的隐形贫富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梦想与现实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图片

图片

整体规划颇具东方神秘学


现在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板块,已成为北京北部最为宜居的片区之一。当年兴建的运动员公寓与媒体公寓成了住宅小区。


图片

图片

北京奥运村内也融合了中式建筑


奥运村的房价从最初均价每平米 1.2 万,涨到了现在的 13 万,翻了 10 倍多。现在这价格,放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也是价格高地了。


图片

图片

数据截图于2022年2月17日


我去年曾在奥运村看过房,里面还有很多当年的奥运宣传物料,非常穿越,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 2008 年,那一年我18岁了。




奥运村一方面连接着奥运会,另一方面连接着举办城市的发展与未来。2008 年北京奥运村的建设如今看来非常成功,期待这次冬奥建设在未来的发展。

📢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

本届冬奥会你最喜欢哪个项目

最喜欢哪个运动员呀

🥌  ⛷  ⛸  🏂


好好住编辑部  |  策划

姜波拉  |  编辑

网络、THAD  |  图片


※参考文献

1.Francesc Muñoz |Historic evolution and urban planning typology of Olympic Villages

2.Philip Barker |A history of Athletes' Villages at an Olympic Games from 1924 to 2016 1 comment

3.HARRY HOWARD FOR MAILONLINE|Would YOU live in Hitler's Olympic Village?

4.Frances Anderto|Could the Pop-Up Design of the ’84 Olympics Work Again?

5.MONOCLE David Plaisant VILLAGGIO OLIMPICO — Rome

6.内田繁 |《日本设计六十年》

7.林中杰 |《丹下健三与新陈代谢运动》

8.toto.com | TOTO 的发展历程

9.Joan Busquets| 巴塞罗那:全尺度的都市规划之路 |城市历史作为设计当代城市的线索-巴塞罗那案例于塞尔达网格规划

10.ArchDaily Xiaohang Hou |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建筑盘点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