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谈心社
「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必须戴点绿。」
你或许怎么也没想到,被人玩梗无数、称为「原谅色」的绿帽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单品。
前段时间,淘宝公布了一项关于绿帽子的数据。
在过去一个月,「绿帽子」的搜索量达到了15万次。
95后买走了最多的绿帽子,其次是00后。
而就地域来看,广东人一如既往地走在了时尚前沿——
广东、山东、浙江,分列绿帽子购买大军的前三位。
ins
©️网络
还由此引发了一波关于「广东人爱买绿帽子」的话题。
ins
©️网络
绿色,在中国向来拥有一些特殊的文化内涵。
它常被指伴侣红杏出墙,因此招人避讳。
但冰水解封,这片「人间的青草地」,开始逐渐显现出它的另一面。
绿帽子潮流,
正在席卷大街小巷
绿。帽。子。
是的,没错。
无论你是走潮酷风、还是软萌风,无论你是走飒爽路线,还是日系小清新,相信我,一顶绿帽,都可以成为你的颜值利器。
在这波绿帽潮流中,女明星们打了头阵。
《潮流合伙人》中,钟楚曦、赵今麦戴上绿帽,一个潮酷一个可爱。
ins
©️《潮流合伙人》
迪丽热巴曾戴着绿帽子出现在机场。
ins
©️微博@女明星私服
吴宣仪在绿洲中晒出戴绿帽子的自拍。
绿色不仅看起来毫无违和感,还增添了几分甜美。
ins
©️微博
男明星们也不避讳。
白敬亭在节目中,主动戴上荧光绿色的帽子。
搭配同色系衣服和牛仔外套,非常时尚顺眼。
ins
©️《明星大侦探》
综艺里,吴亦凡专门给潘玮柏搭配了一顶绿帽子。
虽然嘴上说着不要,但潘玮柏还是很实诚地把帽子戴到了自己头上。
ins
©️《明星合伙人》
而吴亦凡自己,不仅在公共场合搭配过绿帽子。
他还直接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了绿色。
ins
©️微博@Mr_凡先生
顺便实现了当年刘星的愿望。
ins
©️网络
明星们频频为「绿帽子」代言,当下的年轻群体里,绿帽子也已经逐渐晋升为「名角儿」。
大牌也开始不断推出着自家的绿帽子产品。
街头潮流一哥Supreme。
ins
©️网络
或者常见的Champion、MLB等。
ins
©️网络
曾经几乎成为「禁忌」的绿帽子,此时变得越来越顺眼。
在某宝中搜索绿帽子,购买并给出好评的人,屡见不鲜。
ins
©️网络
一次央视进行的街头采访中,不少年轻人都认为,绿色是很正常的颜色。
ins
©️央视网
「只要好看就可以。」
「我最夸张的时候,全身上下都穿绿色的。」
……
在不少服装商家看来,绿色其实很能体现年轻人的潮流感:
吸引眼球、耐看。
ins
©️央视网
绿色往往代表着生命与希望,有着很强的活力感,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
所以冬天的帽子当中,有些商家反而是荧光绿色卖的最好。
ins
©️央视网
随着绿色服装在2020年销量的直线起飞,不少商家也在加紧制作新一季的绿色单品。
绿帽子,似乎已经逐渐摆脱了原有的文化语境,俨然成为新的潮流风向。
对绿色解封式的追捧,似乎也指向了一个谜题——
这种充满着生机的颜色,究竟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种禁忌?
绿帽子禁忌,
到底从何而来
事实上,在古代,由于印染技术不发达,颜色往往被当做区分等级贵贱的标志。
《易经》中就有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盖取诸乾坤。」
乾为天,即夜空,是玄色(黑色),坤为地,是黄色。
天地的颜色被称为「正色」,通常用来表示尊贵。
相比之下,用黄+蓝混出来的绿色,被称为「间色」,则是平民等级的代名词。
《汉书·东方朔传》中曾记载,馆陶公主家的庖人董偃第一次拜见汉武帝时,便是头裹绿帻,也就是不戴帽子,只是用绿布将头发裹起来。
唐代颜师古对此注释:「绿帻,贱人之服也。」
但达官贵人毕竟是少数。即使是等级区分,绿色也并未沾染过多的侮辱性色彩。
从两汉到元代,绿帽子,或者称绿头巾,就被广泛使用。
影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一直是戴一顶绿帽子——这很符合他一介草莽的出身。
尽管身为将军,但终究不是贵族,穿戴绿色正为合适。
ins
©️网络
唐宋时期,绿色也起到区分等级的作用。官服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大致是适用于官位不高的士大夫们。
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一「青衫」,便是绿色。
这时绿头巾也同样盛行。
宋代士大夫阶层中,就常有「青巾紫袍」的穿搭习惯。
ins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
宋代盛明兰大婚时
也是穿戴绿色©️网络
绿帽子真正有了「内味儿」,还得追溯到元代。
元朝明文规定,乐户、倡优家的男子必戴绿头巾,以作这类卑贱人家的标志。
明代依旧沿用这种制度。朱元璋下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足穿带毛猪皮鞋。
因为地位卑贱,娼妓们时常被人玩弄,这对于他们的丈夫来说,成为了生命中莫大的侮辱。
这一情况慢慢被泛化至世俗中,妻子与外人有奸情,便称给丈夫「戴绿头巾」。
至此,「人间的青草地」,开始浇水。
ins
©️网络
清代之后,由于削发垂辫的缘故,人们裹头巾的习俗逐渐被戴瓜皮帽所取代,于是「绿头巾」便又演化成「绿帽子」,一直沿用至今。
许多明清之后的文学作品,也能够看出「绿帽子」的贬义色彩。
《醒世姻缘传》中就有一回提到:「争奈这样混帐戴绿头巾的汉子,没等那老婆与他一点好气,便就在他面前争妍取怜。」
老舍在《大悲寺外》中也有这样一句话:
「我下了不戴绿帽子的决心。她越哭,我越狠。」
人们心中对绿帽子的偏见越来越根深蒂固。
爱是一道光,绿到人发慌。
绿色,
终究只是一种颜色
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绿帽子」的形象也随时可见。
小品《送水工》中,范伟曾赠送赵本山一顶牛仔帽。
赵本山看了看帽子,意味深长地说:
「好不容易有顶帽子,还是绿色的。」
ins
©️网络
《家有儿女》中,小雨曾制作了一顶绿色的帽子,想送给爸爸当礼物。
这也给全家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ins
©️网络
近几年,随着一些事件的发酵,「绿帽子」「选择原谅」「青青草原」等不同的说法,又在互联网中风靡一时。
甚至一些社交软件中,还有专门的「绿帽子」版块,用来分享和吐槽感情困惑。
ins
©️虎扑APP
作为「伦理梗」的一种,绿帽子着实给生活添加了不少笑点和槽点。
但当回头望去,这一特殊的颜色,其实只是万千颜色中的一种。
不同的文化体系下,颜色会有不同的内涵。
中国人避之不及的绿帽子,在爱尔兰,成了幸运的象征。
每年的3月17日,是爱尔兰的圣派特里克日,俗称「绿帽子节」。
在那一天,大街小巷的人们会戴着绿帽载歌载舞,欢庆节日,除了戴绿帽子,他们还会穿着绿色的衣服、围巾,甚至贴上绿色的贴纸、绿色的假睫毛……
ins
爱尔兰街头©️新京报
归根结底,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也可以仅仅只是一种颜色。
从这个角度上,年轻人对「绿帽子」的追捧,除了自我调侃,也是对长时间以来「循规蹈矩」「对禁忌避之不及」的逐渐消解。
ins
©️央视网
帽子,不过就是帽子嘛。
无论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好看就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