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融媒网4月19日电(明远 赵金凤)近日,国际知名中医药针灸专家王守东教授怀揣着对中医的热爱与传播的使命,跨越山海,踏上了非洲大地。他开启了一场以“健康快乐、不治已病治未病”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公益之旅,用银针与仁心在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三国间编织起中非友谊的纽带。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王守东教授面对长期受颈肩疼痛、慢性鼻炎困扰的侨胞,凝神施针,顷刻间缓解病痛。一位侨胞激动地说:“肩颈刚扎完针就轻松了,整个人都挺起来了!”这不仅是对王教授医术的赞誉,更是对中医神奇疗效的见证。在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的讲座中,王守东教授将中医体质辨识转化为生活化的养生智慧,吸引了众多听众。现场座无虚席,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在津巴布韦的义诊现场,几十人排起长队,连非洲马赛部落的民众也首次体验了中医手法的神奇,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场讲座、五次义诊,150多人次的受益者,王守东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的“康商”理念。他不仅抚慰了海外游子的身心,更让中医的智慧和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清宫正骨手法第七代传人,王守东教授在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获得了“中赞中医药文化特别贡献奖”。这枚奖章是对他45年坚守和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将“上工治未病”的东方智慧与非洲民众健康需求精准对接的认可。在坦赞铁路烈士清明祭奠活动现场,王守东教授以医者之姿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意。他的医术和医德得到了中国驻三国使领馆的高度重视和赞誉,郭海燕大使的亲切接见、张执中公参的参与,都彰显了中医药作为“文化使者”的独特价值。身为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研究员的学生,王守东教授在非洲大地续写着青蒿素精神。
他规划远程诊疗平台,筹建中医人才培训基地,与当地侨团达成合作共识,为中医药在非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伏笔。他深知,中医不仅要治病,更要传递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这场跨越三国、惠及万里的公益之旅,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东方注解。王守东教授用银针和仁心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让中医的智慧和理念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诗中所言:“银针越重洋,仁术济苍生。三国烟雨迢递,悬壶万里行。”王守东教授的人生追求正化作润泽人类健康的绵绵春雨,洒满非洲大地,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
【王守东简介】
Introduction to Wang Shoudong
外籍(美)院士 双博士学位 主任中医师 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Doctor, chief physicia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传承计划工作室特聘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特聘专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清宫正骨手法第七代传承人之一。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兼监事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沉香产业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标准组织中医专项评审专家、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美国国际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北京、广州等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及美国国际医科大学和加拿大中医学院终身教授等。中医临床执业四十多年,“一针行世界”近百个国家地区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为很多政要、名流诊病会诊,屡起沉疴。著书百余部,获奖百余项。90年代被收入美国ABI和英国剑桥IBC名人录,当选美国传记中心ABI“世界名医”称号。擅长调治骨与关节疾病、肿瘤癌症、预防衰老、疑难杂症及基于主动健康的“治未病”经验等。
来源:央视融媒网